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发展经济纾缓中产负担

香港社会经常涌现不同声音,提出五花八门的诉求,呼吁政府透过减税、“派钱”方式,还富於民,从而改善民生,扶助弱势社群。对於“派钱”和还富於民等建议,恕我不敢苟同。我认為最佳方法是透过经济发展,令市民自力更生,生活得到改善,现届政府推出各种扶贫措施,补足现有社会安全网的不足,反而负担较重的中產阶层应获得更多税务紓缓。

 

近年邻近地区提出各种税务优惠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及带动出口。香港面对这些激烈竞争,必须自强不息,提振经济。但知己知彼,香港更有必要维护现有简单税制及低税率的优势,否则香港被边缘化的机会率将会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政府坐拥庞大的财政储备及巨额外匯基金累计盈餘,当局应该审慎灵活运用这些丰厚的财力,透过各式各样的税务诱因,為本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提供诱因扶持產业

為了更有效地刺激经济,特区政府应配合產业发展需要,策略性扶持有关行业及提供财务和税务诱因等,进一步加强產业多元化,打破一直以来香港的经济和就业市场结构过於单一。政府必须发展高增值及多元化產业,尤其在促进知识型產业的发展,包括科研开发、资讯科技及创意產业等,為下一代构建向上流动阶梯,并且积极扶助营商环境日益艰难的中小企业。

同时,政府应透过适度税务宽减,藉此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些措施不但可以令社会企业责任日渐受到重视,更可增加就业,培育青少年,惠及社羣,构建社会和谐精神。

应对税基狭窄问题

本港歷来税基狭窄,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均来自受经济周期及外围市况影响的卖地收益、印花税及外匯基金投资回报,以致经常出现“坐过山车"的情况,其他比较稳定的收入依赖一小撮高收入的中產人士,一旦经济放缓,库房的进帐难有保证。这种税制不但未能确保长远而稳定的税收,加上在大型基建及发展项目上大失预算,是政府面对的重大隐忧。

长远而言,面对税基狭窄带来日趋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必须全面检讨现行税制,研究扩阔税基、增加经常性收入。否则将会出现收入紧张,支出不断扩大所形成的失衡现象,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变成一个计时炸弹。在这方面,政府不能再畏首畏尾,只要税制改革符合香港整体利益和有利香港长远发展,香港的理性社会自当追随政府。

优化税制 增强竞争力

特区政府现时拥有庞大的财政及外匯基金储备,短期内根本没有加税的逼切性。加税的弊处不单令中產首当其衝,同时严重影响基层及弱势社群。从宏观角度审视,加税亦会打击香港的竞争力,得不偿失。因此,对於坊间有不少要求政府加税的建议,恕我看不到迫切性和支持的理据。

无可否认,优化税制的确有助提升香港的竞争力。自2006年取消遗產税,确实吸引亚洲富豪把资產投放在香港,為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商机。另一个例子,要数到2008年豁免葡萄酒税。在短短五年间,葡萄酒业务发展迅速,香港已连续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拍卖中心,亦是全亚洲的主要葡萄酒贸易分销枢纽。

根据过去五年统计处的《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简单税制及低税率一直获最多受访者认為是最有利驻港的因素,连续多年有超过七成的支持率。同时,在一项最新全球赋税评估报告中,香港亦被评為赋税环境极佳的地区之一。

社会上对税制有很多争议,现时特区政府只徵收叁种直接税项,企业利得税的最高税率亦只為16.5%,相比世界各大城市,香港的税项负担都处於较低水平。

税制讨论不能单看税收方面,必须同时审视公共开支的需求预算,政府正面临公共开支逐渐增加的危机,包括涉及人口老化和贫穷人口高企等各方面,相信目前减税的空间不大,但可以局部研究考虑部分宽减税项的措施。

给予中產税务紓缓

中產是政府库房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社会中流砥柱。近十年,中產怨气越积越深,感到只有付出,缺乏回报,受到政府忽视。中產力量源远流长,远至法国大革命,而近至新兴市场,如土耳其和巴西,新一代中產阶级的崛起,中產阶级革命只有越演越烈,整个社会稳定都必须倚靠中產。因此,政府应认真地检讨应否透过税务安排,疏导中產多年来的不满。

政府回应中產诉求的方法,可分為短期紓缓措施及长期经济政策。一如既往,政府可增加子女免税额和供养父母及祖父母免税额,以及个人进修开支扣税额,均属紓缓措施,政府可更进一步研究增设购买医疗保险免税额等,全方位减轻中產的经济负担。

在制定长远政策方面,政府更需要努力开拓土地资源,增建不同类型房屋,令市民可以置业安居,当局更要持续稳定楼价和租金,尤其协助中產“上车”,增加中產人士的职业稳定性,提供更多发展事业机会,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