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财政预算案土地房屋政策

政府应事不避难,兼顾公平,精準回应市民住宅需求及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根据去年十月发佈的《香港2030+》,到2048年,香港将欠缺约3,000公顷土地。虽然报告书中政府表明计算上明日大屿的交椅洲人工岛、北部都会区以及其他可供地项目,有信心满足香港中长期土地发展需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面临两个问题:一、3,000公顷的土地短缺,估得是否準确、保守?二、已纳入的可供地项目有机会因可行性或其他原因而未能落实。為了香港社会经济、民生的整体发展,政府应拿出政治勇气和决心解决土地供应问题,这也是切实解决这个香港深层次矛盾的最大单一因素。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善用市场实现双赢

《财政预算案》回应《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的愿景和明日大屿计划,预留1,000亿元成立专款,以加快推动北部都会区内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项目进程,并表明会探讨不同模式及融资方案推动明日大屿。两项土地规划歷时长久,规模宏大,在加快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之外,政府应善用市场的力量,“两条腿走路”实现双赢,并将土地发展与產业配套相结合,作好职住平衡的工作。此外,香港须以长远、宏观的目光与思维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允许土地用途因应社会需求变化而弹性调节。此方面可参考新加坡的“白色地段”规划工具,把未有长远用途的政府土地,包括填海新地、新发展区土地和闲置土地等,先进行平整并统一划定為“白色地段”,作為土地储备而毋须预先设定用途,以配合未来不可预见的发展需要。

 

採取多管齐下策略 加快土地房屋供应

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满足未来十年的需要,但当中只有约叁分一单位预计在首五年落成,供应“头轻尾重”,并且北部都会区要花上20年时间构建,对於殷切期待“上楼”的基层劏房户而言,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此,政府应尽快完成预算案中涵盖的精简与发展相关法定程序的修例工作,并督促房委会在政府进行“造地”程序时,率先进行部分前期筹建工作,打破制度僵化,真正做到急市民所急。另外,政府亦应探讨加快旧区重建步伐、发展农地及棕地,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增加地积比率倍数,作為短期措施,多管齐下紓解房屋供求失衡的死结,破解社会深层次矛盾。

 

制定住宅物业政策必须兼顾公平原则

预算案亦提出了多项与住宅物业有关的新措施,例如改革差餉制度、住宅租金扣税、放宽按揭保险等。事实上,去年预算案已提出要检讨差餉制度,具体的改革方案今年终於出台,主要有两大重点:一是限制业主只可申请一个住宅物业的差餉宽减;二是改变划一住宅差餉税率為租值5%,引入叁级累进制,以体现“能者多付”的原则。

 

税务是再分配公共财政的其中一项工具,我认為上述改革方向正确,能令制度更切合公平的理念。虽然坊间有人批评,差餉累进的划线定於应课差餉租值超过55万元,而这些被归类為豪宅的物业只佔整体私人住宅物业2%,门槛似乎有过高之嫌,但疫情重创经济,如果引入更大幅度调整差餉制度的措施,或对中產带来额外负担。无庸置疑,“能者多付”的理念是要让收入愈高、愈能负担的人付出更多,冀紓解贫富差距悬殊,但如何定义“能者”、累进划线是否需要调整,日后仍值得政府和社会各界探讨。

 

另一方面,政府现有為业主提供“居所贷款利息扣税”,但没有為租楼人士提供扣税优惠。预算案首度推出住宅租金扣税,并打算长期推行这项政策,相信对不少租楼人士而言是一大喜讯。不过,我必须提醒政府做要好监管工作,以防有人“钻空子”。

 

政策是否能落地关键在於执行力。我希望政府能够事不避难,兼顾公平原则,以开放性思维精準回应市民住宅需求和经济发展用地需要,真正令市民安居乐业,携手共创未来。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