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引入高效简约的输入外劳机制

香港进入基建高峰期,但建造业“人手荒”极為严峻。政府与业界至今所採取的措施,都是杯水车薪。為今之计,是引入高效简约的输入外劳机制,以确保公屋及基建工程如期落成。

 

一个地方大兴土木,必须有充足建造业人力资源支撑,才能相辅相成。否则只会拖慢工程进度,令建筑成本不断飆升。香港近期涌现多宗大型工程延误和滞后,浪费巨额公帑,相信浮现可见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何确保基建工程如期落成,确实

本港正步入基建高峰期,政府亦正準备大量兴建公营房屋,又加快旧区重建和修葺,令今年基建工程开支较十年前跃升叁倍多,高达700亿元,未来几年私人地產项目亦将会迅速增长,加上多项大型基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令本地建造业人力资源不胜负荷。

建造业人手荒难解决

香港不少行业包括零售、饮食及长者护理等,一样面对“有工无人做”的困境,当中以建造业“人手荒”最严峻。《人口政策諮询文件》指出,建造业职位空缺高达74%。香港建造商会的数据更指出,建造业长期缺乏逾万名技术工人。现时香港接近全民就业,若单靠向其他行业挖角,以支撑兴建房屋和多项基建计划,都是左支右絀,要解决“人手荒”,确实谈何容易。

虽然政府与业界已採取措施,优先採用本地资源,紓解劳动力短缺难题,提升工程技术以缩减人力需求,大幅提升建造业薪酬挽留工人,以及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等,可惜一切都只是杯水车薪。

人口老化 新血不足

屋漏偏逢连夜雨,香港人口老化更令建筑业人手持续紧絀。全港近四成建筑地盘工人已步入五十之龄,体力渐走下坡,近年建造业薪酬不断提高,但相对下入行新血却寥寥可数,时下年青人学歷较高,对白领工作趋之若鶩,并不热衷体力劳动工作。现时本地叁所大学每年合共350名土木工程系毕业生,亦难以解决建造业“人手荒”,加上新血仍需要培训和实习,未能独立应付工作。

近年商界加以变通,改以“先聘请、后培训”,但大部分工人都属於半技术人员,效果强差人意。单靠提升及增加本地人力资源应付,恐怕是远水不能救近火,為今之计,只能透过针对性、适当地输入外劳,解决燃眉之急。

外劳政策忌因循

放眼全球,不同国家為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不约而同地放宽劳动人口流动性,作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然手段,欧盟及东盟等自由贸易区,亦纷纷放宽劳工流动机制,藉此加强经济实力。新加坡近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源相对充裕,过去十年实施输入外劳计划,增加佔总体劳动人口叁分之一的新力军。

相比之下,目前香港输入外劳政策十分保守因循,在撇除外地家庭佣工,外劳不足2,500人,佔本港整体劳动人口约0.1%。

香港要為解决建筑业“人手荒”,便实在不应再作茧自缚,必须因时制宜,灵活变通,在保障本地工人权益的前提下,适当地针对性输入外劳实在是刻不容缓。否则,现时绝大部分的建屋大计和基建工程,恐怕都无法如期落成,各项工程的滞后和延误只会损害香港整体利益,更对本地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造成负面打击。

输入外劳机制需高效简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法会、商界和社会各界对於如何输入外劳,眾说纷紜。我相信只有高效简约的输入外劳机制,令商界能够灵活快捷地应对人手需求,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加强竞争力。

政府应首先要扩大现时由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补充劳工计划”,按需求增加不同行业的外劳名额,并且简化审批手续,减省现有严苛、繁琐的审批手续,令计划利商便民,缩短审批时间至叁个月至半年。

香港长远要彻底解决的“人手荒”,又岂只是建造业?政府应及早全面检讨所有行业的人力需求,及早作出评估外劳人手,分阶段适当配置,避免香港发展陷入失衡、失速、失控的境地。我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携手探讨解决人手荒的问题,互谅互让,在不损害本地工人利益的前提下,改善现有输入劳工机制和规模,以免為时已晚。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