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社会空转难解“医生荒”

正常的工程拨款、法案和政策的审议工作均告停滞不前。这些困局损害整体社会的利益,实令人可哀亦可怒。

 

近月议会内外都被“修例风波”闹得疲惫不堪,立法会大楼一再被围堵,已经影响议会运作。岂料反修例示威者竟然变本加厉,在7月1日香港回归日暴力衝击立法会,令立法会大楼歷史性地受到大规模破坏。我们建制派议员对当日暴徒种种违法、可耻暴行已经即时作出最严厉谴责。令人遗憾的是,在截稿时这场风波仍未见平息的势头。而立法会亦因為大楼严重受损,无法举行会议,变相迫得本立法年度要提前休会,令正常的工程拨款、法案和政策的审议工作均告停滞不前。眼见这些困局损害整体社会的利益,实令人可哀亦可怒。

 

受到阻延的民生经济事务,除了备受社会关注的来年度税务宽减、元朗横洲公营房屋计划、“明日大屿”计划等,还有许多不容怠慢的重要政策议题:如曾被报章头条报道,但在立法会大会议程上一再被押后,至今讨论无期的输入“外援”医生安排。

 

民生事务惨遭荒废

本港的医疗水準在国际名列前茅,但是医疗体系积存了不少问题,包括医院及病床不足、医护“人手荒”、公私营医疗严重失衡、医疗服务追不上人口老化需求等,弄至“百病丛生”亦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当局亦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急起发展基层医疗服务、加快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就医疗人力作出前瞻性规划等。但要取得理想成效,必须每个环节的进展适切地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例如预防性的基层医疗服务必须尽快发展以助减低住院需求,否则病床及医院等硬件建设再多再快亦可能不敷应用;又例如即使当局加快完成了医院及病床的硬件建设,但是医护人手供应等软件若追不上,亦是徒呼奈何。故此,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重要政策不容怠慢

事实上,本港医生人手严重短缺已经演变成為一个迫切的民生问题。公眾有目共睹的是,公营医院病人轮候看病的时间越拖越长,甚至因此延误病情、医护人员就频呼做到“谷爆”。按照2017年《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的推算,明年本港大约短缺500名医生,到2030年则大约短缺1,007名。从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来看,本港亦严重落后於其他先进地区:本港现时每1,000人有1.9名医生,经合组织(OECD)有3.4名医生,邻近新加坡亦有2.9名医生。有智库推算若要追上新加坡,香港亦要增加3,000名医生。更不要忘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锐意打造成“健康湾区”,香港将有更多医务机构及人员到珠叁角九市发展,当局在人手推算时还需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这方面我在立法会亦已多次向当局提出质询及提醒。培训一位专科医生每每需时十年八载,单靠本地培训根本追不上人力需求。故此面对当前严峻的医生人手短缺,适切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实為一个理性选择,这亦是国际惯常的做法。但现在似乎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谈到“外援”医生这个议题就总是寸步难行,动輒被指是削弱专业自主或者分化业界,纵使在医学界亦有声音支持这个取向。

 

解医生荒急需“外援”

就在今年4月医务委员会讨论四个有关豁免非本地培训医生实习期的方案,就竟然落得“四大皆空”,都不获通过,引起社会哗然,舆论几乎一面倒指不能让业界的保护主义凌驾了社会整体利益。几经波折,到5月医委会终於通过了一个新方案。笼统来说就是非本地培训医生只需要在指定机构工作满叁年并通过考试,便可豁免半年实习期,直接取得正式医生牌照。表面上事件暂时沉寂下来,问题是连医生业界都推断新方案每年只可吸引叁、数十名海外医生回流,属於“杯水车薪”,显示这个得来不易的方案对大局根本是微不足道。那麼下一步我们应该怎样走?何时可望有足够的医生人手?很可惜,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是没有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於香港当前严峻、迫切的医护人手荒,若果我们仍然继续目前的蜗步,社会大眾将要付出非常沉重代价,因此决不能坐视不理。

 

其实立法会不同党派对於这个议题都有密切跟进,无论大家倡议的解决方式為何,方向均是為了适切拆墙鬆绑,解除现行制度存的无理关卡和刁难,增加香港的医生“外援”,亦可便利非本地培训的港人子弟回流本港行医。唯望议会可以尽快恢復正常运作,起码要停止社会空转,不要让政治分歧影响重大的民生经济课题。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