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会长专栏
会长专栏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蔡冠深博士 (第50届会长) 2017年4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突破叁地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為区内带来庞大新机遇和经济增长新亮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首次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与功能。过去数年,我一直有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呈交政协提案,从深化產业支援与合作、到提升交通基建便利化等提出建议。我相信,强化珠叁角城市群合作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打造媲美大东京湾、纽约都会区和叁藩市湾区的国际知名大都会圈。

 

发挥香港金融服务领先优势

香港是海外和内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金融平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发展,对投融资项目、企业发债、上市集资、银团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势将显着增加,粤港澳应积极加强叁地跨境企业融资和金融服务合作,善用香港在全球新股上市集资市场的领先优势,為区内提供更全面的投融资安排。香港亦应争取中央政府支持建立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并在前海、南沙、横琴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东盟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人民币贸易与投资往来做好準备。

 

香港更可探讨与深圳加强金融创新发展,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与创新支付和风险管理模式,并透过“深港通”平台进一步加强股票市场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提到今年拟在港推出“债券通”,容许外资透过香港买卖内地债券,加上香港早前获接纳成為亚投行新成员,这些均有助进一步巩固香港金融服务的中介功能,长远可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成為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和“一带一路”基建融资的超级联繫平台。

 

强化区内產业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元化產业群,各具优势,如香港金融和专业服务、澳门会展及商务旅游、深圳高新科技、佛山和东莞更有製造业和运输物流业,為大湾区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惟必须要确立自身定位、互补优势,避免重覆发展,造成资源浪费。

 

粤港澳政府可探讨藉着财政支援与政策协调,鼓励叁地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佈局优化的產业群,例如通过落马洲河套区“深港创新及科技园”的发展,推动湾区内创科企业与传统工业合作;澳门亦可加强在葡语系国家的商贸与旅游业务联繫,配合香港专业服务、市场推广、贸易融资等优势,共同拓宽湾区内的市场发展空间。

 

加快“一小时生活圈”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带动跨境人流物流的快速增长,对打造“一小时生活圈”有迫切需求。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相继落成,加上深中通道工程於去年展开,区内贸易和人才流动将会更為紧密。

 

然而,完善的基建硬件亦要有良好软件配合,期望粤港澳可积极考虑简化口岸通关手续,并探讨放宽私家车申请跨境牌照的限制、实施过境私家车一次性特别配额等措施,惟过程中宜详细研究外来汽车对道路承载能力和交通安全等问题。

 

设立大湾区统筹委员会

鉴於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不同范畴的协调与管理,期望中央政府可研究设立由中央有关部门和粤港澳官员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委员会,為推动大湾区建设制订政策措施,包括考虑以相互持股或合组上市公司等形式管理区内金融与基建重点设施,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管理障碍。当局亦可推动组建由叁地政府牵头,包含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大商会参与的联席会议,协助提供意见和落实推广。

 

统筹委员会亦应探讨成立运输基建协调中心,推动粤港澳叁地机场、港口、铁路进行协调分工,更合理和有效运用彼此的资源及优势,全面提升大湾区交通枢纽的功能与效率。

 

总言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突破叁地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為区内带来庞大新机遇和经济增长新亮点。粤港澳必须抓紧机遇,着力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彼此合作关係,定能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為推动国家以至全球区域经济增长的一颗闪耀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