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会长专栏
会长专栏 - 以创新思维迎「北都区」发展新机

会长专栏 –以创新思维迎「北都区」发展新机

 

蔡冠深 博士 (第53届会长) 2023年11月

 

2023年11月2日刊登於香港商报A02香江评论商界心声及2023年11月3日刊登於文匯报A16文匯论坛

 

https://hkcd.com/hkcdweb/content/2023/11/02/content_8607581.html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720141579378888704.html

 

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具体规划详情和时间表,象徵「北部都会区」发展已从理念走入实践阶段。当局在推动落实相关政策过程中,尤其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北都区」四大区域中的「创新科技地带」可与深圳科创园区產生协同效应,成為粤港澳大湾区创科发展的重要枢纽。原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河套「港方园区」,结合未来新田科技城创新科技园区的建设,将合共提供约3平方公里的创科用地,再加上对岸「深方园区」的3平方公里,将共同形成一个约6平方公里的大河套区,透过从以往「1+3」变為「3+3」发展布局,不仅增加了可规划发展的面积,更重要是体现港深两地人流、物流、资本、讯息、数据等要素跨境便利化流动,以及两地在机制协调和体制创新领域的深化合作。

 

特区政府计划在河套区设立「跨河桥樑小口岸」,初步构思让预先登记人士,利用创新便捷的出入境安排来往河套区及深圳科创园区,让已登记的科研人员透过人面识别技术过关,便利通勤。

 

在升级通关技术及硬件配套的同时,当局可考虑针对人才的身份给予高度行政便利,节省交通往来成本,鼓励更多科研及商务人员往来深港,允许符合条件的两地创科人才和商务人士便捷申请进入河套区的一次性特殊通行证,进一步便利河套「一区两园」人才跨境流动。

 

当局可研究给予在区内工作的人才无须经过常规工作签证审批,并以落地企业為单位,集中优先申办各自员工於创科城的工作签证。落地企业可以申请多次往返的商务访问签证配额,允许企业员工、关联企业和客户等便利化进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以「跨河桥樑小口岸」模式拓展至河套深港两侧园区之间的其他地区,建设更多不同规模的便利通道。当局亦可在人面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增设电子眼,以高科技和现代化设施,透过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為持有上述各类特殊通行证人士提供多元、便利的通关服务。

 

目前,港深之间并没有科研样本审批专属的绿色通道,科研人员需要办理非常繁琐的程序,且不同的生物测试样品分属多头监管、政策界定模糊,对於通讯设备应用类别的科研实验所需要跨境运送的实验用品,也受到出入境通讯设备类别的限制。笔者建议对科研实验用品实施项目集中审批制,设立「科研样本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提供指引服务,优先接单、放行,便於相关设备和样品的安全顺利通关。

 

在资金跨境流动上,港深两地政府可研究设立大河套共同科创基金,以大河套区作為基金使用基地,辅助港深创科企业发展。双方更可研究於园区内建立大湾区创科资讯共享平台,在资讯和数据跨境流通方面,更好实现区内创科领域的產学研对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