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4年2月
高端人才助力香港高质发展

截止去年十月,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成功获批申请逾11万宗,其中高才通计划共收到约55,000宗申请,超过43,000宗已经获批,充分体现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备极高吸引力,最新《施政报告》亦公佈将扩大高才通计划的大学名单,并正式成立全新实体的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协助来港人才在港长远发展,诚如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希望他们可以落地生根,贡献香港。
 

郭俊峯
凭藉专业精神和科技应用  进一步便利人才来港
自2022年起,特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抢人才”措施,包括全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优化现有多项输入人才计划的申请及留港安排等,积极丰富香港的人才库。专责进行审批工作的入境事务处担当重要角色,除继续发挥专业高效的精神外,亦透过持续检视及优化各项输入人才安排,进一步便利人才来港。

 

各项“抢人才”措施开展以来,入境事务处处长郭俊峯见证措施不断优化,以丰富香港人才库。如去年11月起扩大高才通计划的合资格大学名单,并暂免在港就读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的工作限制;而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亦将於稍后接受申请。此外,為吸引职业专才留港发展的“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也会在相关细节落实后正式推出,以增强技术行业的人才供应。
 

加强电子化服务  优化申请流程

“有关计划的成绩十分理想,在去年全年合共收到逾22万宗申请中,至今已批出逾13万宗,约九万名获批签证的人才已抵港,远远超出原定每年输入最少35,000名人才的目标。”郭俊峯阐述,当中以高才通计划的反应最為踊跃,截至去年底已接获65,000宗申请,暂时有逾5万宗获批。
 
為应付持续增加签证申请服务带来的工作量,郭俊峯表示,入境事务处不断推陈出新,善用科技加强电子化服务,為申请人提供更便捷的签证申请渠道。他续指,其中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於2022年11月底起扩展至所有签证申请类别,达致签证服务全面电子化,令递交签证申请更為方便快捷。“截至去年12月底,使用相关电子服务递交签证申请及付款的人数,分别录得超过77万人次及101万人次,佔整体申请及付款宗数近40%及60%。”
 
郭俊峯强调,各项“抢人才”措施有助香港吸纳各方优秀人才,為整个社会及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长远更可提升香港软实力和竞争力,故入境事务处将全力配合。“除了强化电子化服务外,入境事务处亦致力採取不同措施,以应付不断增加的申请量。我们会适时审视人手安排,并按需要调配资源及不断优化处理申请个案的工作流程,配合精简签证申请的处理程序,紓缓前线人员的工作压力。”
 

持续检视服务安排   全面提升效率

郭俊峯进一步介绍推动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的进程。他表示,入境事务处自去年四月起将签证申请服务电子化的安排,由高才通计划扩展至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和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这四项输入人才计划。申请人由提交申请、缴费至领取电子签证,全程皆毋须亲身前往入境处办事处或透过邮递办理。
 
“有关电子化及服务安排运作实施以来畅顺有序,不但有效节省邮递和处理申请的时间,并能提升签证服务流程和处理个案的效率。”郭俊峯续指,入境事务处将继续密切留意电子化签证服务实施的情况,并适时检视有关安排。
 

全力支援人才办  丰富本地人才库

為更好支持政府“抢人才”、“抢企业”的政策方向,郭俊峯强调,入境事务处会持续检视和优化各项输入人才的安排,以制定更具针对性而又富吸引力的人才入境计划,并致力在出入境管制及便利人才来港及留港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郭俊峯表示,入境事务处的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高效精神,审批和处理各项签证申请,让人才可尽快来港发展;未来亦会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全力支援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的工作,致力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及人才落户香港,丰富本地的人才库,以配合香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刘镇汉
聚焦内地  放眼全球  人才办多元策略引才留才

行政长官李家超继2022年推出“香港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后,於去年十月成立实体的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曾為香港旅游发展局前总干事的人才办总监刘镇汉强调,人才办最重要的两大功能乃“抢人才”及“提供支援”,让有意来港及已到港的人才了解从何处获得支援,并谓未来会透过多项策略,实现引才留才。
 
2023年10月正式全面运作的人才办的工作主要涵盖五方面,其中包括分析人才佈局;推出针对性推广,让各地人才得悉香港吸引人才的不同措施;制定招揽人才策略,透过业界连繫,主动引才;广招伙伴,举办多元活动,提供资讯,鼓励人才落户香港及留港发展;与已来港人才保持联繫,了解他们在港的发展及需要,适时调整支援服务。刘镇汉透露,目前人才办的团队约有30多人,而其上任后已积极与团队商讨及推展各项“抢人才”工作。
 

五大策略提升香港“抢人才”竞争力

“為了解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办的首项策略是对人才清单进行研究。”刘镇汉表示,人才办的研究小组将重点分析现有的人才清单中九大行业51个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相关人才的地区分佈,从而找出重点市场。“面向多个专业领域,制定针对性的宣传策略,透过不同的宣传工具,介绍香港的各种人才入境措施,亦让他们知道人才办可给予他们的支援和服务,积极对外宣传香港,说好香港故事。”
 
刘镇汉强调,除了制订宣传策略以外,人才办亦会伙拍各行业商会、大型企业、猎头公司,以至各地经贸办的招商引才专组搭建引才平台,并支援商会和机构到内地和海外举办招聘会,联繫和招揽目标人才,此為第叁项策略。“每到一个城市,可以跨行业同时招揽多界别人才。”他透露,过去数月人才办已与不少企业,包括保险公司、科技公司、财金相关机构联络,稍后会详细探讨合作空间,期望能发挥最大成效。
 
做好宣传推广及引才策略的同时,提供“售后服务”是人才办的第四项策略。刘镇汉说:“人才办提供一站式的支援与諮询服务,透过设立不同諮询渠道,包括线上及实体面见,提供支援。我们亦积极扩大合作伙伴的网络,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配合来港人才的发展及需要,举办不同线上、线下活动,提供涵盖不同生活范畴及行业/技能等的资讯,促进人才互动交流,协助他们获取所需资讯,并扩大社群网络,让他们在移居香港的过程中能够轻鬆适应及尽早融入新生活,鼓励他们落户香港及留港发展。”
 
刘镇汉补充道,為确保相关措施和支援切合来港人才需要,第五项策略就是与已来港人才积极保持联繫,了解他们在港的发展及需要,适时按情况调整所提供的支援服务。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最大卖点

近年世界各地包括邻近地区如新加坡,以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先后推出招才措施,而且相关津贴与税务优惠相当吸引,有指香港的吸引力亦被比下去。刘镇汉认為,政策优惠与福利配套固然重要,但香港最大卖点乃其优势和机遇。“香港既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大湾区的一分子。作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桥樑,各地人才较易融入香港这个招商引资平台。”最近政府亦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外来人才在港置业印花税“先买后徵”、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吸引人才。
 
除了重点吸纳内地人才外,刘镇汉强调,人才办亦聚焦世界各地包括近年急速冒起的东盟国家。“我们的目标对象不只是在职人士,就连创业人士、企业负责人以至着名院校的学生也是人才办的目标。”
 

全球人才高峰会年内在港举行

為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就招揽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刘镇汉表示,人才办今年将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球人士宣传及推广香港作為国际人才枢纽及国家人才门户的角色及优势,打造人才高地,同时促进大湾区人才交流和合作,向国际人才推广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透过是次為期两天的人才相关大型活动,刘镇汉相信有助香港展示自身的独有优势,鼓励国际人才以香港為基地,向内地辐射,寻找适合的发展机会。“未来人才办会继续与大湾区的人才服务单位,以及特区政府於海外的办事处紧密联繫,善用这些资源做好於内地及海外的推广工作。”
 
 

尚海龙
致力协助高才融入香港、尽展所长

特区政府於2022年底实施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预期能為不同行业补充各类人才需求。然而,要吸引这批高才长期居港以至落地生根,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尚海龙认為,当局必须开展一系列对症下药的配套及支援,协助他们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并顺利融入社会,方能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就近年香港积极推展各类“抢人才”计划,出身自人工智能企业管理层的尚海龙形容,高才通计划是一大里程碑,标誌着特区政府改变吸纳内地以至全球人才的方式,从过往的由专责委员会或市场主导的“拣选制”,转為设有清晰标示申请资格的“门槛制”。

 

将数字红利转化為税单红利

此举更能发挥本地公务员的高效性,人才可以最快数小时、最迟数个月便获批来港,带来理想的数字效果。“高才通计划短短一年已收到逾六万宗申请,并批出逾47,000人来港,当中约七成六已在港办理身分证明文件,代表接受有关计划审批的两年签证。”尚海龙补充,高才通计划还有另一个亮丽的数字,就是获审批个案带来差不多超过一比一的受养人,十八岁以下佔比约有叁万人。近年香港面对出生率及学生人数持续下跌的趋势,若这批高端人才带同家庭留港就业或创业,有助解决学校收生不足等社会问题。
 
特区政府在“抢人才”方面取得“开门红”,尚海龙指出,下一阶段当局应致力探讨如何将从高才通计划所得的数字红利,转化為税单红利,以至学额红利。“随着这批人才有高比例选择来港工作或创业,并為香港带来税基的补充;同时,因应他们安排家人来港居住,伴随有入学、租屋以至置业的需要,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大有帮助。”
 
 
 
但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申请高才通计划,进而决心来港长期定居及发展事业,尚海龙强调,当局必须及早解决高才来港最常遇到的七大难题,包括:(1)釐清两年后申请续签的标準;(2)子女教育諮询需求殷切;(3)未能携同资金来港窒碍创业;(4)香港可吸收的技能需求狭窄;(5)医疗及住屋等生活问题;(6)文化差异;(7)对本地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不足等,方能协助他们适应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并有信心為家人在香港筹划更好的未来。

 

支援来港高才  尽展专业所长

尚海龙表示,香港具备“一国两制”优势,亦背靠祖国这个全球產出人才红利最多的庞大市场,对吸引内地精英来说具有天然优势,惟邻近地区如新加坡对高端人才亦不无吸引力。“举例说,新加坡一向被视為连接东盟市场的桥樑,而其先进製造业等泛工业方面的发展机遇大於香港,对人才来说都是吸引力所在。”因此,尚海龙强调,特区政府在吸引知名企业来港,以长远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之餘,亦必须加强支援更多高端人才抵港后,可尽快找到适切的工作岗位,而非被迫减薪或放下身段,从事非自身专长的工作,最终或感意兴阑珊。
 
尚海龙喜见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為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徵”,优化前年為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印花税的安排,料对高端人才来港定居带来正面作用。

 

提供创业支援  扩阔產业生态

另一方面,创业支援亦是高才通计划能否“长做长有”的关键所在。尚海龙表示,早前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的调研显示,约有四分一的高才有意在港创业,若可进一步解决资金未能带来香港、公司开户及强积金等难题,将有助更多高才成功创业,并為香港营造更丰富的產业生态,不仅為高才以至港人提供更多就业选择,亦有利会计、法律等本地专业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成立不足半年,现已吸纳逾11,000多名来港高才成為会员。尚海龙表示,為协助会员及其家庭成员尽快融入香港的生活,增进他们对子女就学、提高防骗、廉政意识的了解,该会积极联繫本港的办学团体、廉政公署教育主任及警方代表等,為会员举办相关讲座。他并特别感谢特区政府的支持,期望未来可与当局、工商界及民间团体携手合作,為来港高才提供更多元的支援服务。
 
踏入2024年,尚海龙透露,他已為协会制定一个“十百千工程”。“‘十’指行业沙龙,邀请十个具代表性的高才及港人分享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促进就业;‘百’则是促成逾百名高才成為企业家,并成立企业家俱乐部;‘千’是给予自己的目标,冀联同社会各界,协助高才在港建立1,000间或以上的企业,成就香港,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