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3年1月
大湾区担当碳中和先行者

粤港澳大湾区作為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积极推动碳中和既是必要举措,亦是实现区域高质发展的重要目标。若大湾区能够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定能為全国提供参考范例。同时,在大湾区城市群中,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可透过支持国家和大湾区内绿色项目的融资和认证,助力国家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许正宇:善用香港绿色金融优势 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

粤港澳大湾区属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预期可為实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深信,在国家强而有力的支持下,配合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料可透过引导国际资金配对优质的绿色项目,為国家的2060碳达峰以至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并可推动香港迈向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打造香港成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发展前景开阔。许正宇指出,香港作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亦是亚洲领先的金融中心,在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上一贯具有庞大优势,前景广阔。“我们一直致力推动更多机构使用香港的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进行绿色和可持续融资及认证,以支持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

 

降低资助门槛 推展绿色融资

随着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於2021年5月推出,相关范畴的合资格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和外部评审服务支出将得到资助。许正宇称,局方由2022年3月起更将申请外部评审费用资助的最低贷款门槛,由两亿港元降至一亿港元,让更多企业有机会获得绿色融资。截至2022年12月初,该项计划已向逾170项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批出近1.5亿港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许正宇乐见深圳市政府於2021及2022年连续两年,在香港发行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而前海当局亦向在港发行绿色债券的前海企业提供最高2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正能彰显香港作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扩税务优惠范围 吸引内地来港发债

為吸引更多内地地方政府来港发行绿色债券及其他债券,许正宇强调,特区政府会通过修订法例,扩大税务优惠的覆盖范围,由深圳市政府在港发行的债务票据,广及其他内地地方政府在港发行的债务票据。

 

“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10月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為亚洲以至全球自愿碳信用產品和工具交易,提供高效透明的交易平台,也是目前唯一為国际自愿碳信用產品交易,同时提供港元及人民币结算的碳市场。”许正宇引述数据表示,单是推出首月(10月28日至11月24日)已录得超过40宗交易,涉及约40万吨碳信用项目。

 

叁管齐下强化绿色金融实力

建构绿色金融生态圈,离不开產品、人才及市场这叁大重要元素。有见及此,许正宇表示,政府一向着重叁管齐下,强化香港绿色金融实力。“在市场发展方面,当局早於2018年已成立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成功发行近10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未来亦将持续扩大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并於2021至2022年度起的五年内,将总发行量增至此前的五倍以上。”

 

针对人才培训,许正宇指出,政府已联同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就加强本地相关人才库推出多项措施。“我们在2022年12月推出為期叁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旨在推动本地合资格从业员及有志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参与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相关的培训。”

 

打造碳交易生态圈

在碳市场方面,继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面世后,许正宇指下一步将推展扩容產品服务、改善交易机制和基础设施,并探索制订适用於香港的相关标準等,以积极拓展碳交易生态圈,打造香港成為领先的国际碳交易中心。

 

前瞻未来,许正宇强调,特区政府将继续透过不同渠道推展绿色金融的相关工作,包括与大湾区等内地有关当局保持联繫、推广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以至提供有助市场发展的基建和动力等,冀鼓励更多机构善用香港的资本市场及金融和专业服务,作為绿色和可持续投融资及认证,进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的地位,力求為金融业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亦為香港和国家的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王缉宪:统一协调空域管理助航空业减排 推动大湾区实现碳中和

作為近年最受关注的环保议题,推动碳中和已成為不少国家及地区的共同目标。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认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人口规模务必持续扩大,航空出行的需求亦将一直增加。要助力国家於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以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必须从每年碳排放量约佔全球2%的航空业着手,特别是由统一协调管理区内各个机场的空域做起,方能达致减排目标。

 

王缉宪引述,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航空运输业產生的碳排放总量為9.18亿吨,较2013年增长了29%,佔全球排放比重约2%。其中85%的航空碳排放来自客运,货运机约佔15%;而美国、中国及英国的航空客运碳排放量,更佔据全球前叁位,排放量分别為1.79亿吨、1.03亿吨及0.32亿吨,合计超过全球航空客运市场碳排放量的40%。由此可见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航空运输是必须正视的关键环节。

 

统一航空制式 改善大湾区航空碳排放

“按照一般情况计算,一架波音747飞机由起飞、爬升至下降,全程250千米的距离,需要使用约7,840千克的航空燃料。若是较长的航线,每增加1,000米就会额外使用10.1千克燃料。”他续指,以飞行530千米為例,约需使用10,668千克燃料,合共释放超过33吨二氧化碳,这个数字亦相等於航机在空中盘旋20多分鐘造成的净碳排放。

 

因此,他强调,航空业要达致节能减排,首要当然是透过改进飞机的发动机效率以至减轻整体重量,以提高能源效率。“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在相关范畴可做的工作不多,却能从改善空域拥挤或堵塞方面着手,以减低飞机在跑道滑行等待起飞,或在空中盘旋轮候降落时带来的额外碳排放。”

 

王缉宪阐释,当中一大关键要素是促成区内各个机场的空域达致统一协调管理。要做到这点,务必先行统一内地与香港的航空制式。“现时两地制度各有不同,香港沿用英制,内地则採用公制,故需要将彼此的制式统一,才能朝空域协同管理踏出重要一步。”他认為,香港特区政府在推进空域统一管理事项上,应加强主动性,同时对未来发展作出长远规划,方能令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共同受惠。

 

香港绿色技术推广至大湾区

另一方面,王缉宪又引述香港能源消耗的数据,指当中以商业楼宇所佔比例最高,约為40%,而居住亦佔20%。耗电源头主要来自冷气。他建议政府宜通过设立KPI(关键绩效指标),藉此制约冷气机能源消耗过多的问题。此外,因应未来约叁分之一的公屋需要更新,若可採用将大部份热能排除在外的建筑物料,料有助大幅节能,并减少碳排放。

 

王缉宪深信,香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一向并不落后,若能将各种行之有效的绿色技术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必定大有可為。“事实上,以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叁大原则為基础、配合以长远的社会进步為本的可持续主义,特别适合继续维持‘一国、两制、叁货币’的粤港澳大湾区。而以这种思维考虑区域发展和规划,亦可為‘融合’二字赋予更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