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7月
承传无坦途 南音有心人

廿载前电视剧《小宝与康熙》热播,饰演韦小宝的张卫健在剧中不时吟出“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随即就成了当时的潮语。来到今天,相信没几多年轻人会知道这部陈年剧,更不会知道当年的潮语,原来出自地水南音名曲《客途秋恨》。

 

 

 

与后辈携手活化地水南音

《客途秋恨》还在另一套电影名作《胭脂扣》出现过,其中梅艷芳与张国荣深情对唱的那幕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也得承认粤曲,甚至更為专门的地水南音,在近代每每只能靠当红歌星“加持”,方能有望博得年轻一代注目。有见及此,粤剧泰斗阮兆辉早前就与歌星张敬轩合作一曲《魂游记》,将地水南音混合於流行曲,希望这种破格创作有助推广这种日见式微的传统曲艺。

 

说到这次合作,阮兆辉打趣地以“奇怪”来形容。他说,本身不认识张敬轩,只是在一次研究如何向年轻人推广地水南音时,机缘巧合得知对方亦早已对地水南音有兴趣,才促成合作。据张敬轩忆述,他与地水南音的缘份始於童年在家乡广州住处附近听到一对失明夫妇卖艺而起。阮兆辉对此深信不疑:“他确是懂,一开口就听出他是唱对了味道。”

 

榕树头下 造就名伶

与张敬轩一样,阮兆辉接触地水南音也是缘自小时候的经歷。数十年前,在香港有位名叫杜焕的地水南音大师,曾有一段时期在油麻地榕树头卖唱。“当时我蹲在旁边听,久而久之就喜欢了。”但阮兆辉补充,虽然他景仰杜焕,但彼此却不认识。至於说他是杜焕弟子,甚至在其离世后负责殯殮,更完全是误会。“我只曾在杜先生大去后呼吁筹款,所得用作支持歌伶演出。”

在本地广大观眾心目中,阮兆辉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自七岁起从事演艺工作,素有“神童辉”美誉。但他最為人所忆记的,是粤剧成就,是电影演出,却不是如今致力推广的地水南音。就算翻阅阮兆辉曾出版的回忆录,也找不到他详细谈论地水南音的篇章。问到其中缘由,阮兆辉只谦称自己从没正式学习过地水南音,充其量只是一位爱好者而已。

 

遗憾有时 飞扬有时

后来一次慈善筹款,在电视上演唱了一节《男烧衣》,吸引到唱片公司老闆找他灌录了一系列的《南音集》唱片。谈到这次录音,阮兆辉不无遗憾。例如《祭瀟湘》一曲,难度颇高,唱片发行后觉得自己唱得不够好,远不如前辈钟德之水平,所以不再在公开场合演唱此曲。另外,着名编剧家陈冠卿曾在听过阮兆辉《祭瀟湘》录音后致电给他,指出其录音版本唱词错讹甚多。这个提醒出於善意,但确也使阮兆辉深深為此懊悔,觉得自己準备不足。

 

当然,地水南音也曾為阮兆辉带来精彩经歷。1992年,他得到在英女皇御前献唱地水南音的机会。他忆述,当年是英女皇登基40周年,所有英联邦地区都会派艺术家前赴伦敦表演,阮兆辉那次就是香港代表。為了这次演出,他与粤剧界着名编剧叶绍德合力创作了一首《香江颂》。阮兆辉说,此曲虽短,却斟酌了好一段日子才完成创作。“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不欲在女皇面前过份歌功颂德。所以唱词必须字斟句酌,务求不亢不卑。”

 

高而能下 承传有心

阮兆辉虽然强调自己在地水南音方面“不是专家”,但在灌录五张《南音集》专辑背后,实不无承传之志。与西方音乐体系森然相比,中乐本已是较為薄弱。若论充满地方色彩的地水南音,目前更是难以找到较為正式、具系统的专论与录音。这个问题,阮兆辉又岂会不察?据他透露,他目前正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出版相关学术专着,希望除了年轻时的录音以外,趁自己尚在精神矍烁之时,能為地水南音承传有进一步的奉献。

 

别以為阮兆辉只顾及学院专着的“高大上”,在承传方面其实他也接地气得很。他指活化地水南音除了与流行歌手合作之外,也应该走进校园,让年轻一代有所接触,及早於其心中播下种子。目前,他身為艺术总监的“一桌两椅慈善基金”已经在推广教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荆棘满途 血仍未冷

对地水南音的未来,阮兆辉不讳言是不太乐观。他从来没幻想地水南音可以有朝一日胜过流行曲:“它注定是小眾兴趣,艺术这回事从来不能强迫。”故他只求这种充满香港传统韵味的艺术形式不至失传就已不错。对於承传,阮兆辉从不拘泥守旧,任何能活化地水南音的做法,例如在目前流行线上音乐平台中供大眾试听,他也觉得不妨一试。

 

阮兆辉说,地水南音的苍凉只有失明瞽师方能唱出韵味。孤舟愁寂,晚景凉天,地水南音的世界从来难容几多热闹欢腾。回首这样一路走来,阮兆辉仍笑说:“如果有合同可以签订,我愿意承诺永远献身戏曲!”说着,热情仍令人想起昔日那个在榕树头下听杜焕听得迷醉的翩翩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