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 April
Home >  CGCC Vision > 
傳統米業與時並進

港人“嘴尖”首選泰香米

 

在香港工業仍然蓬勃發展的時代,不少市民倚靠勞力賺取金錢,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米飯因此成為他們的必需品。然而,今天香港已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大都會,知識型經濟主導的社會需求的更多是“腦力”而非“勞力”,白米的角色相應地作出了改變。

本會團體會董、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坦言,食米進口量多年來雖然保持穩定,但隨着人口急速膨漲,人均消耗量實際上是減少了。然而,白米始終是不少市民的主食,在華人社會依然重要。他舉例謂,“沙士”肆虐時,一度誤傳本港成為疫埠,當時市民爭相搶購的兩類必需品,其一是廁紙,其二就是食米,由此可見市民的重視。

港人近年愈趨重視健康飲食,於此風潮之下,不少學者提倡以營養更為豐富的五穀雜糧,例如糙米、紅米、黑米,代替白米作為主食。陳建年認為,香港市民對於食米質素上的要求,已從單純的味道與口感,改為着重於健康方面,但五穀雜糧的口感偏硬,多數人會混合白米煮食,因此食用人數與銷量目前仍只佔少數。

泰國一直是本港食米進口的一個重要來源地,其所佔進口量一度高至九成。而在芸芸泰國食米品種之中,泰國香米因為其香味及口感,最受港人歡迎。陳建年指出,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起飛,市民生活環境改善,比以往更追求食米的質素,質優的泰國香米成為“嘴尖”的他們的首選。

儘管泰國香米的市場領導地位從未改變,越南香米卻曾因泰國政府新政策而受惠,進口量於2013年一度超逾四成。事源於泰國政府在2007年後透過補貼農民及收購大米措施,以穩定出口米價於較高水平,2013年泰國香米的全年平均進口價就高見每公斤9.13港元,為2003年時的1.62倍。這次升幅給予剛開放食米出口市場的越南一個機會,憑藉較低廉的價格搶佔市場。直至2014年後相關措施有所改變,泰米價格回落,泰國香米進口量才回升並重新擴闊與越南米之差距。

 

與時並進 非“為變而變”

 

陳建年認為,泰國香米始終是不少市民在食米選擇上的首選,仍然主導着進口市場。他解釋,泰國的成功之處在於懂得回應香港人的高要求,提供最優質的食米。同時,泰國對於國內米業的重視,造就種植技術及品種開發的進步,提升供應的穩定性,有助彈性面對競爭。

談到米業,不少人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上世紀“糴米”的米舖,形象傳統。但陳建年解釋,從前在配額制度之下設三級制,米商劃分為入口商、批發商與零售商,按規定入口商不可“跳級”賣米予零售商。隨着社會發展及市場開放,配額制於2003年正式取消,讓食米可自由買賣。他認為,這體現了米業的與時並進,但這種改變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我們不會‘為變而變’,而是當社會現況出現改變時,才審視是否有改變制度的需要。”

他又透露,其實業內亦有不少新嘗試,以開拓嶄新的銷路。例如近年網購興起,坊間就有網購公司引入食米作為商品,以應對消費模式的改變。此外,業界亦積極引入新的食米品種與相關產品,開拓市場。早前香港米行商會就組團前往泰國實地考察,見識到當地自行培育的新米種“Riceberry有機米”(Riceberry Organic Rice)。這種新米種是當地人以泰國茉莉香米與黑紫米混種培育而成,營養豐富之外,亦比一般雜糧易入口,且烹調容易,未來有望引入本地市場。除此以外,米糠油、胚芽米、米奶等多種各具好處的米產品亦早已於市場上有售,可見米業雖然傳統,卻沒有固步自封。
至於經營上的最大挑戰,陳建年直言必定是物流與儲藏的配套。進口米又重又大包,搬運上極不方便;而米糧儲藏的溫度及濕度均十分講究,否則很容易長出“穀牛”,所以亦須嚴格處理。然而,無論經營環境或條件如何,他認為,經營食米生意最重要是明白當中的社會責任,自會明白質素的重要,並想方設法尋求最完善的安排。

 

泰國的米業革新

 

泰國作為香港其中一個入口食米主要來源地,泰國政府及當地種植業一直致力改良種植技術、制度及配套,以期增加產量。過去農民種米主要以自己食用為主,多餘的才作轉售,但現時產量較高的地區很多已轉型成企業模式經營,農民受僱種稻,令供應更趨穩定。同時,政府亦完善國內道路網,例如興建新的公路系統連接盛產食米的東北地區與南部海港,讓外銷的運輸成本降低。

至於在食米品種的開發方面,“Riceberry有機米”的成功培植具革命性意義。“Riceberry有機米”由當地大學Kasetsart University透過異花受粉技術培植,因而得出一種口感、營養價值及收成量俱佳的新米種。“Riceberry有機米”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穀維素、維他命E、葉酸、單寧、鋅及纖維,有抗氧化的作用。同時,進食“Riceberry有機米”能增強免疫力,有助預防癌症及糖尿病,同時又減低罹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對身體健康具莫大益處。其出現亦呼應近年興起的健康飲食風潮,相信未來可為食米市場開拓一個新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