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4年2月
高端人才助力香港高質發展

 
截止去年十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成功獲批申請逾11萬宗,其中高才通計劃共收到約55,000宗申請,超過43,000宗已經獲批,充分體現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備極高吸引力,最新《施政報告》亦公佈將擴大高才通計劃的大學名單,並正式成立全新實體的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協助來港人才在港長遠發展,誠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希望他們可以落地生根,貢獻香港。
 

郭俊峯

憑藉專業精神和科技應用  進一步便利人才來港

自2022年起,特區政府實施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包括全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的申請及留港安排等,積極豐富香港的人才庫。專責進行審批工作的入境事務處擔當重要角色,除繼續發揮專業高效的精神外,亦透過持續檢視及優化各項輸入人才安排,進一步便利人才來港。
 
各項“搶人才”措施開展以來,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見證措施不斷優化,以豐富香港人才庫。如去年11月起擴大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並暫免在港就讀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的工作限制;而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亦將於稍後接受申請。此外,為吸引職業專才留港發展的“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也會在相關細節落實後正式推出,以增強技術行業的人才供應。
 

加強電子化服務  優化申請流程

“有關計劃的成績十分理想,在去年全年合共收到逾22萬宗申請中,至今已批出逾13萬宗,約九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已抵港,遠遠超出原定每年輸入最少35,000名人才的目標。”郭俊峯闡述,當中以高才通計劃的反應最為踴躍,截至去年底已接獲65,000宗申請,暫時有逾5萬宗獲批。
 
為應付持續增加簽證申請服務帶來的工作量,郭俊峯表示,入境事務處不斷推陳出新,善用科技加強電子化服務,為申請人提供更便捷的簽證申請渠道。他續指,其中電子化簽證申請服務於2022年11月底起擴展至所有簽證申請類別,達致簽證服務全面電子化,令遞交簽證申請更為方便快捷。“截至去年12月底,使用相關電子服務遞交簽證申請及付款的人數,分別錄得超過77萬人次及101萬人次,佔整體申請及付款宗數近40%及60%。”
 
郭俊峯強調,各項“搶人才”措施有助香港吸納各方優秀人才,為整個社會及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長遠更可提升香港軟實力和競爭力,故入境事務處將全力配合。“除了強化電子化服務外,入境事務處亦致力採取不同措施,以應付不斷增加的申請量。我們會適時審視人手安排,並按需要調配資源及不斷優化處理申請個案的工作流程,配合精簡簽證申請的處理程序,紓緩前線人員的工作壓力。”
 

持續檢視服務安排   全面提升效率

郭俊峯進一步介紹推動電子化簽證申請服務的進程。他表示,入境事務處自去年四月起將簽證申請服務電子化的安排,由高才通計劃擴展至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和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這四項輸入人才計劃。申請人由提交申請、繳費至領取電子簽證,全程皆毋須親身前往入境處辦事處或透過郵遞辦理。
 
“有關電子化及服務安排運作實施以來暢順有序,不但有效節省郵遞和處理申請的時間,並能提升簽證服務流程和處理個案的效率。”郭俊峯續指,入境事務處將繼續密切留意電子化簽證服務實施的情況,並適時檢視有關安排。
 

全力支援人才辦  豐富本地人才庫

為更好支持政府“搶人才”、“搶企業”的政策方向,郭俊峯強調,入境事務處會持續檢視和優化各項輸入人才的安排,以制定更具針對性而又富吸引力的人才入境計劃,並致力在出入境管制及便利人才來港及留港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郭俊峯表示,入境事務處的團隊將繼續發揮專業高效精神,審批和處理各項簽證申請,讓人才可盡快來港發展;未來亦會積極與相關機構合作,共同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全力支援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的工作,致力吸引世界各地企業及人才落戶香港,豐富本地的人才庫,以配合香港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劉鎮漢
聚焦內地  放眼全球  人才辦多元策略引才留才

行政長官李家超繼2022年推出“香港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後,於去年十月成立實體的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曾為香港旅遊發展局前總幹事的人才辦總監劉鎮漢強調,人才辦最重要的兩大功能乃“搶人才”及“提供支援”,讓有意來港及已到港的人才了解從何處獲得支援,並謂未來會透過多項策略,實現引才留才。
 
2023年10月正式全面運作的人才辦的工作主要涵蓋五方面,其中包括分析人才佈局;推出針對性推廣,讓各地人才得悉香港吸引人才的不同措施;制定招攬人才策略,透過業界連繫,主動引才;廣招夥伴,舉辦多元活動,提供資訊,鼓勵人才落戶香港及留港發展;與已來港人才保持聯繫,了解他們在港的發展及需要,適時調整支援服務。劉鎮漢透露,目前人才辦的團隊約有30多人,而其上任後已積極與團隊商討及推展各項“搶人才”工作。
 

五大策略提升香港“搶人才”競爭力

“為了解各行業的人才需求,人才辦的首項策略是對人才清單進行研究。”劉鎮漢表示,人才辦的研究小組將重點分析現有的人才清單中九大行業51個專業的人才需求,以及相關人才的地區分佈,從而找出重點市場。“面向多個專業領域,制定針對性的宣傳策略,透過不同的宣傳工具,介紹香港的各種人才入境措施,亦讓他們知道人才辦可給予他們的支援和服務,積極對外宣傳香港,說好香港故事。”
 
劉鎮漢強調,除了制訂宣傳策略以外,人才辦亦會夥拍各行業商會、大型企業、獵頭公司,以至各地經貿辦的招商引才專組搭建引才平台,並支援商會和機構到內地和海外舉辦招聘會,聯繫和招攬目標人才,此為第三項策略。“每到一個城市,可以跨行業同時招攬多界別人才。”他透露,過去數月人才辦已與不少企業,包括保險公司、科技公司、財金相關機構聯絡,稍後會詳細探討合作空間,期望能發揮最大成效。
 
做好宣傳推廣及引才策略的同時,提供“售後服務”是人才辦的第四項策略。劉鎮漢說:“人才辦提供一站式的支援與諮詢服務,透過設立不同諮詢渠道,包括線上及實體面見,提供支援。我們亦積極擴大合作夥伴的網絡,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配合來港人才的發展及需要,舉辦不同線上、線下活動,提供涵蓋不同生活範疇及行業/技能等的資訊,促進人才互動交流,協助他們獲取所需資訊,並擴大社群網絡,讓他們在移居香港的過程中能夠輕鬆適應及盡早融入新生活,鼓勵他們落戶香港及留港發展。”
 
劉鎮漢補充道,為確保相關措施和支援切合來港人才需要,第五項策略就是與已來港人才積極保持聯繫,了解他們在港的發展及需要,適時按情況調整所提供的支援服務。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最大賣點

近年世界各地包括鄰近地區如新加坡,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先後推出招才措施,而且相關津貼與稅務優惠相當吸引,有指香港的吸引力亦被比下去。劉鎮漢認為,政策優惠與福利配套固然重要,但香港最大賣點乃其優勢和機遇。“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大灣區的一分子。作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橋樑,各地人才較易融入香港這個招商引資平台。”最近政府亦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外來人才在港置業印花稅“先買後徵”、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吸引人才。
 
除了重點吸納內地人才外,劉鎮漢強調,人才辦亦聚焦世界各地包括近年急速冒起的東盟國家。“我們的目標對象不只是在職人士,就連創業人士、企業負責人以至著名院校的學生也是人才辦的目標。”
 

全球人才高峰會年內在港舉行

為進一步加強區域之間就招攬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劉鎮漢表示,人才辦今年將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向全球人士宣傳及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及國家人才門戶的角色及優勢,打造人才高地,同時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和合作,向國際人才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透過是次為期兩天的人才相關大型活動,劉鎮漢相信有助香港展示自身的獨有優勢,鼓勵國際人才以香港為基地,向內地輻射,尋找適合的發展機會。“未來人才辦會繼續與大灣區的人才服務單位,以及特區政府於海外的辦事處緊密聯繫,善用這些資源做好於內地及海外的推廣工作。”
 

尚海龍
致力協助高才融入香港、盡展所長

特區政府於2022年底實施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預期能為不同行業補充各類人才需求。然而,要吸引這批高才長期居港以至落地生根,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尚海龍認為,當局必須開展一系列對症下藥的配套及支援,協助他們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並順利融入社會,方能為推動本地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就近年香港積極推展各類“搶人才”計劃,出身自人工智能企業管理層的尚海龍形容,高才通計劃是一大里程碑,標誌着特區政府改變吸納內地以至全球人才的方式,從過往的由專責委員會或市場主導的“揀選制”,轉為設有清晰標示申請資格的“門檻制”。

 

將數字紅利轉化為稅單紅利

此舉更能發揮本地公務員的高效性,人才可以最快數小時、最遲數個月便獲批來港,帶來理想的數字效果。“高才通計劃短短一年已收到逾六萬宗申請,並批出逾47,000人來港,當中約七成六已在港辦理身分證明文件,代表接受有關計劃審批的兩年簽證。”尚海龍補充,高才通計劃還有另一個亮麗的數字,就是獲審批個案帶來差不多超過一比一的受養人,十八歲以下佔比約有三萬人。近年香港面對出生率及學生人數持續下跌的趨勢,若這批高端人才帶同家庭留港就業或創業,有助解決學校收生不足等社會問題。
 
特區政府在“搶人才”方面取得“開門紅”,尚海龍指出,下一階段當局應致力探討如何將從高才通計劃所得的數字紅利,轉化為稅單紅利,以至學額紅利。“隨着這批人才有高比例選擇來港工作或創業,並為香港帶來稅基的補充;同時,因應他們安排家人來港居住,伴隨有入學、租屋以至置業的需要,對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大有幫助。”
 
 
但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申請高才通計劃,進而決心來港長期定居及發展事業,尚海龍強調,當局必須及早解決高才來港最常遇到的七大難題,包括:(1)釐清兩年後申請續簽的標準;(2)子女教育諮詢需求殷切;(3)未能攜同資金來港窒礙創業;(4)香港可吸收的技能需求狹窄;(5)醫療及住屋等生活問題;(6)文化差異;(7)對本地法律法規的認知度不足等,方能協助他們適應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並有信心為家人在香港籌劃更好的未來。

 

支援來港高才  盡展專業所長

尚海龍表示,香港具備“一國兩制”優勢,亦背靠祖國這個全球產出人才紅利最多的龐大市場,對吸引內地精英來說具有天然優勢,惟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對高端人才亦不無吸引力。“舉例說,新加坡一向被視為連接東盟市場的橋樑,而其先進製造業等泛工業方面的發展機遇大於香港,對人才來說都是吸引力所在。”因此,尚海龍強調,特區政府在吸引知名企業來港,以長遠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之餘,亦必須加強支援更多高端人才抵港後,可盡快找到適切的工作崗位,而非被迫減薪或放下身段,從事非自身專長的工作,最終或感意興闌珊。
 
尚海龍喜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優化前年為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印花稅的安排,料對高端人才來港定居帶來正面作用。

 

提供創業支援  擴闊產業生態

另一方面,創業支援亦是高才通計劃能否“長做長有”的關鍵所在。尚海龍表示,早前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的調研顯示,約有四分一的高才有意在港創業,若可進一步解決資金未能帶來香港、公司開戶及強積金等難題,將有助更多高才成功創業,並為香港營造更豐富的產業生態,不僅為高才以至港人提供更多就業選擇,亦有利會計、法律等本地專業服務業的長遠發展。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成立不足半年,現已吸納逾11,000多名來港高才成為會員。尚海龍表示,為協助會員及其家庭成員盡快融入香港的生活,增進他們對子女就學、提高防騙、廉政意識的了解,該會積極聯繫本港的辦學團體、廉政公署教育主任及警方代表等,為會員舉辦相關講座。他並特別感謝特區政府的支持,期望未來可與當局、工商界及民間團體攜手合作,為來港高才提供更多元的支援服務。
 
踏入2024年,尚海龍透露,他已為協會制定一個“十百千工程”。“‘十’指行業沙龍,邀請十個具代表性的高才及港人分享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促進就業;‘百’則是促成逾百名高才成為企業家,並成立企業家俱樂部;‘千’是給予自己的目標,冀聯同社會各界,協助高才在港建立1,000間或以上的企業,成就香港,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