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12月
乘奧運效應推動香港體育產業化

香港健兒在東京奧運及全運會屢創佳績,全城頓時掀起體育熱潮。政府早前亦公佈五項支援體育新措施,再度引起社會各界對推動香港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熱烈討論。

 

 

 

胡曉明:港隊創佳績 過去努力沒有白費

政府早前公佈五大支持香港體育持續發展的措施,包括加快興建體院新設施大樓、設立基金提升運動員競爭力、學校層面強化體育發展、加強支援精英運動員在運動和學業方面雙軌發展,以及發展體育產業,呼籲社會各界支持香港運動員續創佳績。

 

現時扶助政策方向正確

事實上,政府早於十多年前已按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三方面發展體育產業,近年更大力投放資源。自2017年至今,政府已撥出600億元的新資源,支持體育發展方面的經常性開支亦不斷增加。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本會副會長胡曉明認為,港隊東奧表現卓越並非偶然,“過去十多年的資源投入及努力沒有白費",認為現時政策扶助發展方向正確。

 

“香港全職運動員目前約500人,並非天文數字,有信心可給予足夠支援",他補充,政府早年已資助港協暨奧委會成立“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HKACEP),現向退役及臨近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教育、生活技能及諮詢服務的支援,包括生涯規劃、工作配對、教育諮詢和講座、獎學金計劃、綜合英語課程等。“我們亦與加拿大等海外大學合作,為香港傑出運動員提供一年免費網上課程,協助運動員同時兼顧運動與學業,有助其將來長遠發展。"

 

體育活動經濟貢獻巨大

胡曉明引用統計處數據指,以市價計算,2019年體育及相關活動高達59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定2.1%,產生的就業人數更高達83,000人,佔總就業人數2.2%,足見所帶動的經濟效益龐大,具巨大發展潛力,“體育產業發展對社會有具體貢獻,更有實際經濟效益回報。"

 

針對發展體育產業的具體措施,胡曉明透露已向政府提交相關意見書,包括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專責管理現由民政事務署管轄的體育運動,統一資源及政策;並積極申請舉辦國際排名賽事,推動本地運動國際化的同時,吸引海內外健兒訪港,發展“體育旅遊"行業。

 

未來具加強體育基建

國務院早前公佈,於2025年舉行的第15屆全運會將由廣東、香港及澳門聯合承辦。胡曉明表示,可藉此發揮彼此的運動優勢及配合分工,以鞏固香港作為大型體育盛事之都的地位。但他坦言,目前本港運動設施硬件稍見不足,未來需加強相關基建,例如按2021年人口標準數字,體育館、十一人足球場及運動場的數目均少於規劃標準數目。

 

推廣體育好處良多,胡曉明指出,運動可強身健體,減少患病,有助紓緩公共醫療壓力,節省醫療開支;同時,健兒在賽事勝出令市民引以為傲,能提高個人身分認同以至國家歸屬感。他期望未來在政府牽頭帶動下,社會各界上下一心,香港體育產業發展將會一片光明。

 

 

 

陳念慈:體育產業為社會帶來正能量

香港健兒出戰東奧、全運會,成績驕人,引發全城運動熱潮。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主席陳念慈曾是叱吒體壇的香港羽毛球名將,在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中,在混雙羽毛球賽事為港隊贏取歷史性奧運銅牌,並在運動生涯最高峰時,毅然“掛拍”,並遠赴美國求學進修。

 

陳念慈現職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訓練學校校長,見證香港運動員一步一腳印走來,坦言東奧佳績並非突然或偶然發生,強調天道酬勤,證明香港運動員是可以的、做得到的,實力更是不容小覤,“過去數十年,香港運動員不斷進步,體育的軟、硬件配套持續優化,如同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今日的成績得來不易,全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累積回來。"

 

倡雙軌制教育

曾為運動健兒的陳念慈分享,過去有些行業或傾向以師徒制和傳承手藝或經驗,惟如閉門造車,亦缺乏具認可性的資歷架構驗證;但若傾向純學術發展,缺乏實際經驗,亦窒礙行業發展。她認為,體育產業亦需在經驗教授及學術發展取到平衡,方能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及新思維,長遠發展而歷久不衰。

 

政府雖然於2008年成立HKACEP,現向退役及臨近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教育、生活技能及諮詢服務的支援,但陳念慈以“體育大國”之一的德國現行雙軌制教育體系為例指,在該模式下,青年需同時接受學校的理論學術教育及到企業進行實習和培育,費用由政府及行業企業共同承擔。

 

“該教學模式有值得借鏡之處,可推廣至體育行業,在兼顧學業時亦能發揮個人的體育所長,更避免因親友遊說或未來前途規劃等現實壓力而被迫中途放棄運動理想。"

 

精英產業化免流失人才

政府早前亦公佈五項支援體育新措施,積極推動及發展體育行業,陳念慈認為這可見社會對體育發展愈加重視,落地推行具體政策措施,亦向公眾傳遞銳意發展體育產業這個重要訊息。

 

陳念慈認同體育專業化、產業化政策,因為體育事業着重經驗傳承及累積,再從中找出及發掘創新或可進步的空間,難以中途易手他人,相信推動體育專業化、產業化可避免人才流失,鞏固經驗的傳承,“由上而下地逐步建立起體育文化,帶動社會產業多元化,為社會注入新動力。"

 

她又形容“運動員本身是美德的體現",堅持不懈、努力奮進及永不言敗的精神均可充分在運動員身上展現出來,“運動員投入一萬小時的努力,才可以進步哪怕一秒",足見運動員的心理及身體質素之高,其形象正面更為社會帶來正能量,認為運動員是社會的財富,值得資源投入及持續的支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