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9月
綠色金融新機遇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多國承諾致力推動減低碳排,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積極推動疫後“綠色復甦”,國家亦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及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

 

 

 

許淑嫺:香港可望成為綠色金融籌資中心

低碳轉型、綠色金融乃大勢所趨,而今年預算案亦提出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可望帶動香港綠色金融活動更趨蓬勃。香港交易所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許淑嫺認為,雖然與歐美地區相比,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綠色金融發展起步較晚,但整個區域包括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迅速,且日益蓬勃。

 

本港綠色債券高速發展

作為綠色金融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本港綠色債券市場在過去幾年已由起步階段進入高速發展期。根據國際非牟利機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研究,2015年至2020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量累計超過380億美元,而香港安排及發展的綠色債券僅於2020年便已達120億美元。

 

為進一步吸引更多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使用香港這個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推行的全新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已經啟動。許淑嫺表示,計劃有助推動更多機構利用香港市場為綠色項目融資,協助企業實現綠色轉型,並推動更多綠色創新金融產品的發展,進一步豐富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圈。“這個計劃來得非常及時,我們看到一些新型債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包括全球首個符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佈的《氣候轉型金融手冊》(2020)的氣候轉型債券,以及全球房地產開發商發行的首隻可持續發展相關債券,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

 

綠色金融平台STAGE涵蓋不同產品

為提升香港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資訊透明度和流通程度,港交所於2020年底成立亞洲首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金融平台STAGE,目前產品資訊庫已涵蓋66種產品。

 

隨着內地綠色金融標準逐漸與國際接軌,以及其平台的建設逐漸完善,許淑嫺相信,STAGE產品的涵蓋範圍日後將會陸續擴大至更多來自香港、內地以至其他地區的不同行業發行人,並覆蓋更多資產類別。

 

強化ESG助發展為籌資中心

另一方面,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與綠色金融亦息息相關,故本港企業及機構的經營愈來愈重視ESG理念,與其相關投資隨之而興起。資料顯示,香港的PRI(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簽約機構共50間,佔全球總數的1.5%,佔亞洲區(不包括中國和日本)簽約機構總數的44%。許淑嫺表示,當中16間於2019年簽約,有10間於2020年簽約,顯示香港ESG生態正處於加快發展步伐中。

 

由於ESG資訊披露會對推動綠色投資起關鍵作用,許淑嫺指出,港交所過去幾年一直致力推動上市公司加強有關ESG資訊披露的工作,並通過不斷修訂和更新《上市規則》,推出ESG報告的披露指引和培訓,鼓勵上市公司提高ESG水準及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並為投資者作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提供協助。

 

“長遠來看,要應對氣候變化,亞洲還需要投資數萬億美元;要實現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需要進行大量的融資。”許淑嫺認為,通過制定有效策略,香港可以發展成為綠色金融的籌資中心,協助需投資的項目籌集資金,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的低碳轉型提供金融服務,亦有助促進香港經濟實現低碳轉型,鞏固香港在區內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地位。

 

 

 

馬駿:內地加速低碳轉型料帶來龐大綠色金融機遇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宣佈,中國將力爭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引來全球關注,除在環保推展上可發揮激勵其他主要國家作出碳中和的承諾,令《巴黎協定》目標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大為提高外,預料亦有助加速內地綠色低碳轉型,並可望為疫後經濟綠色復甦奠定重要基礎,同時惠及香港。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指出,隨着內地正逐步實現碳中和目標,由此衍生規模龐大的綠色投資需求,並為有準備的金融機構帶來綠色金融業務急速成長的機遇。

 

八大金融範疇拓綠色商機

“當中主要涵蓋八大金融業務領域,包括銀行、綠色債券、綠色股票市場、環境權益市場和融資、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及碳市場。”馬駿稱,以銀行為例,料會推展協助行業實踐綠色業務或低碳轉型所需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如轉型貸款等;而內地亦會發行政府綠色專項債、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氣候債券、藍色債券及轉型債券等創新綠債產品,配合改善綠色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以吸引境外綠色投資者購買和持有相關債券產品。

 

在綠色股票、保險及基金發展方面,馬駿補充,內地正簡化綠色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審核或備案程序,並研究建立針對綠色企業的綠色通道機制,支持部分經營現況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綠色企業,優先參與轉板試點。“與此同時,內地亦大力開發和推廣氣候(巨災)保險、綠色建築保險、可再生能源保險、新能源汽車保險等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另鼓勵設立綠色基金和轉型基金,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的股權投資,以滿足能源和工業等行業的轉型融資需求。”

 

內地低碳投資規模達數百萬億

實現碳中和需投入數以百萬億計的綠色及低碳投資,馬駿指出,絕大多數要通過金融體系動員社會資本實現。“以我亦有參與的《重慶碳中和目標和綠色金融路線圖》課題報告估算,如重慶市(GDP規模佔全國比重約1/40)希望在未來30年內實現碳中和,累計需要低碳投資(不包括與減排無關的環保類等綠色投資)逾八萬億元。又如中國投資協會和落基山研究所估計,在碳中和願景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術和儲能技術等七大領域需要投資70萬億元。由此可預見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實現碳中和所需的綠色低碳投資,其規模料會達百萬億元以上,為綠色金融帶來大量發展機遇。”

 

隨着實體經濟逐步朝向低碳以至零碳轉型,馬駿指金融業必須配合,既要滿足從實體經濟轉型帶來的龐大綠色低碳投資或融資需求,亦須及早預防當中各種金融風險,如高碳產業的違約風險和減值風險,以及部分高碳地區面對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等。

 

整合大灣區碳市場帶動港綠色金融

中國以至亞洲多個國家及地區承諾在2050年或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馬駿認為,這是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歷程的重要里程碑,料可大大促進香港綠色金融的需求和供應。他表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有見及此亦已重組及成立新的工作組,並繼續帶動更多資源,以探索及協助大灣區發展碳市場及整合資源,令包括香港在內的“9+2”城市得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