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12月
藝海尋珍

收藏藝術品是高雅興趣,陶冶性情之餘,亦兼具投資潛力,因而有價有市。一如其他投資品,選購藝術品自有其一套學問,必先掌握得宜方能覓得心頭好。

 

藝倡畫廊自八十年代已立足香港,是當時首間專注當代中國藝術與新水墨藝術的畫廊。藝倡畫廊主持人姚金昌玲解釋:“八十年代的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當時只有寥寥可數的畫廊。但內地開放令人民生活漸見富裕,香港人的藝術修養亦逐漸提高。更重要的是,香港擁有自由港口的優勢,吸引人前來經商,令香港變成主要的藝術中心。”畫廊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移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例如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和趙春翔,皆為四十年代的首批海外藝術家,而八十年代的代表則有楊詰蒼和高行健等。

 

港藝術發展蓬勃

姚金昌玲醉心藝術發展,與家庭的薰陶息息相關。外公航運大亨董兆榮熱心各類藝術,不管在港還是出國,皆會撥冗觀賞表演或參觀展覽,並主動認識藝術家,甚至在初出道之時予以支持。其父母則喜愛收藏藝術品和古董,不論是中國傳統瓷器,還是當代藝術品皆有涉獵。姚金昌玲不禁笑言:“我們代代相傳了一種熱愛藝術的基因。”

 

現時全港有過百間畫廊,包括國際知名畫廊,而一些著名的拍賣行亦進駐香港,不少國際展覽如“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亦在港舉辦,她認為,由此可見香港藝術界的蓬勃發展。“推而廣之,隨着中國經濟發展,人民收入上升,他們對藝術品的追求也有所提高。除了收集古董外,他們對當代藝術也感興趣,所以我對中國藝術的前景非常樂觀。”

 

資料搜集無往不利

收藏藝術品除了能陶冶性情外,亦具投資潛力。“以我們的畫廊為例,早於1993年,我們為當代抽象畫大師趙無極舉辦首個在港藝術展售會,當時認識他的人不多,作品價值不高於100萬港元。但在最近的拍賣中,他的作品以超過二億港元成交。”但姚金昌玲強調,不應只視藝術品為投資工具,買方必定感興趣才會購入,“即使該藝術品不會升值,買家仍能享受藝術品帶來的滿足感,升值只不過是額外的獎賞。”

 

對於投資藝術品的關鍵,姚金昌玲認為資料搜集最為重要,具備藝術知識的買家,才能完成一個好投資。“香港擁有各式各樣的畫廊、藝術展及拍賣會,畫廊與拍賣行,最大分別在於畫廊會直接與藝術家合作。若要分析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應留意作品所屬的畫廊,如是否具知名度?旗下有哪些藝術家和藏品?作品以國際還是本地為主?藝術家的學術背景及得獎經驗等,簡單來說,就是藝術家的履歷。”她亦建議,投資者可參加拍賣行的預展及美術展覽,多與畫廊負責人溝通,尋求他們的推介和意見。

 

糅合中西文化

近年,不少華裔藝術家廣獲收藏家垂青,德國華人藝術家楊起就是其中之一。藝倡畫廊於12月為楊起舉辦題為“浩瀚人生”的首次在港個人展,展出約30件作品,包括紙上作品、畫布及陶瓷。楊起獨特之處是糅合“禪與德國表現主義”於作品之中。“楊起很自然地把兩種意念融合,他的水墨畫及陶瓷作品一般以輕鬆隨意的筆法,寥寥數筆,卻充滿哲學意味。就如今次的展名‘浩瀚人生’,展品表達出藝術家對人生及其深度的感覺及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