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5年5月
全面推動科研 科大創新有道

特區政府積極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科大憑藉其“創新DNA”,在30年間培育和孵化了逾1,800家初創企業,其中包括“大疆”等十家獨角獸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動能,科大經驗值得借鑒。
 

特區政府正全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近年愈來愈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等前沿領域,情況令人鼓舞。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推動創科發展成績斐然,尤其在科研成果轉化、創業生態培育及跨境創新協同等方面,更取得突破進展。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創新是科大的DNA,它一直植根於科大人心中。

 

科研成果  轉化落地

葉玉如稱,科大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過去30多年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早在1999年,科大已成立創業中心,是香港首間大學投放資源支持創業。自2011年至今,科大創業中心舉辦“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為超過9,000家初創企業提供實踐平台。以目前廣為人知的“大疆”為例,他們就是參加了2011年首屆賽事而嶄露頭角。

 

她接着指出,科大的知識轉移辦公室作為大學與社會業界之橋樑,積極探尋科大創新發明的商品化潛力。截至目前為止,科大已培育超過1,800家活躍初創企業,當中包括十家估值逾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和17家成功上市或被收購公司。

 

多管齊下  孕育創科

談到孕育創科生態,葉玉如指,科大透過創新的課程架構“Major+X”,令現存學科與新興知識達至更佳融合。近年亦新設立科技創新碩士課程,由著名企業教育家、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設計,旨在培育具備工程科技知識與市場營銷技巧的專才。

 

在技術研發方面,葉玉如指科大重點發展生物及轉化醫學、材料科學及未來能源、人工智能與未來電腦及電子等六大前沿領域研究。為推動產學研協作,科大定期舉辦大型交流活動,促進科研團隊與業界交流。同時,大學投放五億港元成立了“Redbird Innovation Fund”,與市場投資夥伴共同設立價值20億港元的風險投資基金,以支持潛力優厚的深科技初創公司。葉玉如認為,這些舉措有效建立完整的知識轉移生態鏈,為初創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資源與支援。

 

北上合作  互惠共贏

今日要在香港發展創科,如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已是繞不開的課題。葉玉如指,科大多年來積極拓展與內地機構合作,致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我們早於2001年已經與北京大學及深圳市政府合作簽訂協議,成立科大深圳研究院,是首批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香港高校,之後更陸續於廣州、佛山等地建立平台。2007年在南沙建立霍英東研究院,作為創新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平台。

 

葉玉如說,科大於2020年成立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並在大灣區多個城市建立創科基地。2022年,科大更成立廣州分校,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首家獲批成立的內地和香港合辦大學,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的融合發展。2025年初,科大更將足跡延伸至長三角地區,在上海設立產教融合中心,專注人才培養和創新孵化,致力構建滬港科創生態圈。

 

培育跨領域人才  前瞻未來

面對全球創科競爭日益激烈,香港要維持競爭優勢,葉玉如指人才培育是其中關鍵。科大已早着先機,於2008年便成立香港首個透過整合不同學術範疇以提供創新學習體驗的跨學科課程事務處,並於2023年進一步將之升格為跨學科學院,去年更並成立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培育新一代藝術科技人才,以把握創意產業新興市場需求。

 

在營造創新環境方面,葉玉如指,科大亦在校園內建設多棟創科大樓及籌建創新灣,致力打造創新開放的環境。隨着“北都大學教育城”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發展,科大將能夠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來港。

 

展望未來,葉玉如透露科大其中三個重點領域,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科大正運用尖端技術推動醫療健康、電子科技及永續能源等領域發展,例子有由科大牽頭的InnoHK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籌備推出HKGAI V1大語言模型;在生物健康科技領域,科大正積極爭取建立一所結合臨床實力與科技創新的醫學院,以培育新一代的醫療創新人才;為響應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戰略,科大已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開展空中運輸和無人機運送等創新項目,推動香港創科發展邁向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