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5年4月
為國獻策 為港建言

 
本會多位首長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他們早前出席“兩會”,就國家及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以至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創新科技進程等議題發表己見,積極參政議政。
 
 

蔡冠深:

國家高瞻遠矚  從容面對變局

 

本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指參加今年北京“兩會”,很受鼓舞。一是習主席和李強總理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高屋建瓴、客觀務實,面對錯綜復雜國際形勢所展現的成竹在胸,淡定從容,令他留下十分深刻印象。

 

他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定為5%,是一個相當進取的目標。但伴隨着“兩會”前後出台的一系列穩經濟、保民生、促就業、護民企措施,以及對美國一連串關稅打壓的有力反擊,讓他與所有委員代表看到中央的精心部署和謀劃。這反映中央對各種不利因素和可能出現的狀況都早有預案,大大增強了走好中國自己的路,自強不息的信心和勇氣。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增添了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新內容,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就是做好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這是中央交付予香港的重任。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香港,必須更加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為“十五五”規劃的制訂獻計出力;同時,要用好香港八大國際中心的優勢,為國家對內對外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為國家對抗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西方勢力作出更大貢獻。

 

蔡冠深續指,今次香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於“兩會”的各種提案建議和在大小會議上的踴躍發言,水平都明顯提高。他透露,“兩會”工作人員對此都稱讚不已,認為香港委員代表的發言內容言之有物,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參政議政,參與國家治理。

 

 

曾智明:

推動民企覓才  協調灣區產業

 

民企就業及大灣區創新發展皆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關注點,對此本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曾智明在“兩會”上提出了意見。首先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他建議國家應由中央有關部門牽頭,聯同教育部等單位開展“百萬民企促畢業生就業共同行動”,在廣東、福建、江蘇等重點省份組織更多民企大型招聘活動,並運用AI演算法實現崗位精準推送。同時,建議針對民企完善稅收優惠及社保補貼,對吸納應屆畢業生達標的企業給予稅費減免,並設立專項獎勵基金。

 

至於大灣區的創新科技發展,曾智明發現區內產業分工及協調仍有待完善,需求收縮、周邊衝擊等壓力亦見顯著。他建議中央有關方面應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具體規劃及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大灣區內政府建立更緊密的經濟戰略合作機制,協調產業、稅收、人才等政策,避免惡性競爭,並指導香港特區政府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引入更多外資,促進大灣區內外金融市場的緊密合作。

 

曾智明形容今年會議流程緊湊,政府工作報告亦比以往更為精簡到位,整個“兩會”安排可謂極為高效。他並指目前國際格局並不平靜,《民營經濟促進法》有望出台,將可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並有利相關企業建立信心。

 

 

李引泉:

助人民幣國際化  推動創科突破

 

談到今次“兩會”印象最深刻之處,本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李引泉認為是政府工作報告裏談到的5%經濟成長。他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形勢下,實現如此經濟成長,相對其他經濟體來說是很亮眼的成績。

 

他認為香港具備多重的獨特優勢,包括擁有健全而高效的司法和監管體系、世界級的金融基礎設施、受惠於國家戰略的同時又保持與國際銜接、在港股市場上市的企業效益較好等,均能加強貢獻於國家經濟增長。他重點建議香港深化其連結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和紐帶之角色,繼續吸引外資“走進來",並可在香港建立一個國際人民幣的發行和回籠的機制,助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就其他發展面向來說,李引泉表示,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明顯,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今年來,全球投資者已重新評估中國科技股價值,並尋求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海外長線資金對投資港股市場的興趣提亦有所提升。李引泉形容現在是香港發展AI的絕佳時機,因為香港除了投入大量資金,也具備全球性的數據優勢,可與國際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他建議借助AI賦能金融業,以持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姚祖輝:

促港深融合  貢獻“一帶一路”發展

 

對於是次“兩會”,本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以善用香港的專長和競爭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核心,提出多項具體建議。首先是在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建設“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貿易促進中心,並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此設立代表處。憑藉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和高水準專業服務業等優勢,幫助吸引全球各國參與“一帶一路”的投資和項目。

 

姚祖輝也非常支持加強港深合作,推動河套“一區兩園"協同發展。他認為,兩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可共建共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並提議政府主導、鼓勵和支持內地與香港創投資本共同設立創投基金,建設產業中試轉化基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他並期望能理順蓮塘/香園圍口岸運作,紓緩貨運壓力,從而有利港深跨境物流合作及業務發展。

 

其他建議尚包括:從制度設計、免除提現手續費等方面,促進內地與香港跨境支付便利化;進一步放寬內地學生來港就讀寄宿制中學的政策限制,優化簽證審批流程,加強兩地教育部門的合作;以及實施深圳口岸粵港兩地牌小汽車隨車人員免下車查驗安排,以此優化通關流程及口岸通行權,增加深港跨境出行的便捷性等。

 

 

樊敏華:

促進消費升級  優化市場供給

 

近年國家積極推動消費升級,內需保持了一定增長水準,惟當中仍不無短板。本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樊敏華就此建議,應從多方面着手完善消費長效機制,促進內需持續增長。

 

在增強消費信心方面,樊敏華認為應改進收入分配制度,通過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及鼓勵企業改善員工福利等措施,提升民眾的消費意願。在優化服務供給方面,應加大對服務業創新的支援力度,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研發新服務及引入新技術,從而提高服務供給的多樣性和品質。

 

在提升消費體驗方面,樊敏華建議加強對電商平台及網紅帶貨的市場監管,整治無序低價競爭,維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鼓勵傳統零售企業數碼轉型,支援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零售中的應用,實現智慧化、個性化的消費體驗。此外,應完善資本市場機制,推動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並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援優質消費項目。

 

樊敏華還特別提到要發展社區消費及綠色消費。他建議要建設完善的社區商業與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文化、休閒等多功能服務中心建設,實施社區消費券政策。同時要加強綠色消費理念的宣傳,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支援綠色產業發展,促進消費模式轉變,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方文雄:

香港未來在於與國家同頻共振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方文雄對參加今屆“兩會”感受最深的是國家用翔實數據展示了“十四五”期間在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面對複雜國內外形勢,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攻克難關,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令人振奮和鼓舞,對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充滿信心。

 

方文雄指,“兩會”中保障人民幸福與安全為重要核心內容,充分顯示了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關注,這也是他最關心的議題。鑒於自然災害難以控制,預防可將損失降到最低。然而,防災、救援涉及眾多政府部門,協調多個機構工作比較複雜,他亦就此呈交了設立“全國自然災害管理中心”的提案,希望由一個專職部門來統籌、指揮,做好預警等各類風險管理。

 

方文雄認為,“兩會”對2025年的重點任務具系統地部署,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推動以DeepSeek為代表的低成本AI技術廣泛應用,亦進一步明晰了香港的發展路徑,發揮優勢,“因制制宜”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他指出,這些有助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而香港的未來正在於與國家同頻共振。

 

 

李應生:

優化中醫藥發展佈局及傳承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聚焦於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及中醫藥傳承。國家於2020年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以促進灣區城市的中醫藥共融發展,各項任務基本上已順利展開。李應生認為有必要延續擬訂該方案,以持續推動大灣區中醫藥邁向高品質發展。

 

具體而言,他建議推動內地與香港中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善用兩地獨特優勢,開拓中醫藥保健養生、多元深度文化旅遊、國際交易平台等產業市場,構建優質產業鏈。同時,他相信在國際間建立領先的中醫藥專業地位亦相當重要,建議推動大灣區成為全球中醫藥科研創新領域、國際認可高水準中藥檢測中心,以及傳統文化傳播橋樑的高地,透過各方的合作平台,提升中醫藥的影響力。

 

此外,中醫藥是健康與文化的結合,需要傳承與創新,李應生樂見相應的硬件配套日益完善,隨着香港中醫醫院即將啟用、特區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亦即將落成,他建議香港應加強培育中醫藥行業的接班人,加強應用智能診症及配藥系統,提升整體實力,加設中小學中醫藥文化課程、開設實習職位、推廣中醫藥課外研習活動等,使年青人能親身了解中醫藥行業現正朝向多元化發展,前途光明,任重道遠,長遠而言,新世代可助力中醫藥發展,邁向國際化、現代化。

 

 

陳仲尼:

促進“互聯互通"支援民營經濟

 

今年“兩會”標誌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兼立法會議員陳仲尼表示欣慰,並高度評價政府工作報告。他一向重點關注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民營經濟發展。就“互聯互通"而言,他建議適當地增加產品之種類、將“南向通"投資者的股息所得稅從20%降低到10%及推動A股上市公司在H股的二次融資等。而改善民營經濟方面,他建議審視實際情況並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民營企業往高質量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及轉化成果,還有配置資源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陳仲尼又提到,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香港一直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不管是法律制度、營商環境、金融市場規則,還是資金進出、信息流通等,皆與國際接軌,香港更應在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將外資“引進來”、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等過程中,扮演更積極角色。另外,香港具備豐富的高等教育和研發資源,他建議香港多與大灣區城市聯手協作,共同將基礎研究高效轉化為創新成果,加速推進大灣區內部的產學合作,反過來也能借助推動新產業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鞏固自身的傳統優勢。

 

 

胡曉明:

加快創科落地轉化  關顧民生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圓滿總結過往之成績,國家亦正為“十五五"奠下開局基礎。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提出五項建議,包括在河套區加快發展世界級國際先進技術轉化中心、加重處罰教育界造假黑中介、加強監管“煙卡"、將第三方檢測食品安全常規化,以及打擊欠薪問題。

 

推動創科成果更有效地轉化成實質應用,能加速國家科技強國的建設。因此,胡曉明建議在河套區進一步打造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科技生態圈,制定創新規劃及完善合作制度,加快發展世界級國際先進技術轉化中心,並同時提供持續技術培訓、設立有效的獎勵制度、推出產學研配對獎金等,以促進相關人才、企業、資金、數據協作,使產學研深度融合。

 

胡曉明也相當關心與民生相關之議題。例如,黑中介教唆欺騙內地留學生以虛假學歷證明申請入讀海內外大學,他建議國家加重製造、販賣虛假文書的刑罰,增加違法成本;去年初內地學生掀起玩“煙卡"遊戲的歪風,他建議對出售“煙卡"的線上商戶加重監管及刑罰,並下架相關商品;食品安全方面,他建議常規化引入第三方檢測食品安全,增加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准入管理及公信度;至於打擊欠薪問題,他建議加強執法並加重拖欠工資僱主的刑罰,亦要完善勞動者的申訴平台及欠薪糾紛調解程式。

 

 

廖長江:

關注國家建設更高水準開放性經濟新體制

 

本會常董、全國政協常委、立法會代表廖長江非常關注國家建設更高水準開放性經濟新體制。離岸貿易是國家企業“走出去”、優化配置境內外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此,他在提案中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借鑒新加坡、香港及迪拜的相關經驗,試行更加寬鬆便利的稅務、貨幣、外匯政策;第二,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全鏈條監管體系和救濟制度;第三,發展離岸貿易金融服務和生產性服務,加強中間商的引進和管理;第四,運用香港進行跨國供應鏈管理。

 

他亦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協作是他一向關注的重點。國家強調擴大文體旅消費,他在提案中亦建議將“一簽多行”逐步拓展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並且探索在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作試點。同時,逐步擴大“自由行”城市範圍,並協同打造國際賽馬、遊輪等具有大灣區特色的文旅品牌,深化粵港澳文旅合作。

 

廖長江稱,今年“兩會”回顧過去一年國家在經濟、科技發展取得的不凡成績,並就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作出多項部署,故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依然是重點工作,指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香港更要加速河套深港科技協同,就未來產業和策略性產業打造領先世界的產業集群,並進一步發揮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作用,有效服務國家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