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2月
中總論壇:應對挑戰 抓緊機遇

修例風波引發社會爭議,工商百業以至社會各階層受到嚴重影響。儘管前景未明朗,但香港在拓展區域市場合作方面其實仍然不乏發展機遇。新年伊始,中總論壇邀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深入剖析,探討環球政經局勢發展對內地及本港經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在當前經濟及社會形勢下如何開拓更多市場發展空間。
 

 

陳茂波:全力協助中小企應對經濟下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過去一年環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經貿關係起伏不定,英國脫歐也幾經波折,加上地緣政局緊張升溫,香港面對的周邊形勢可說十分嚴峻。展望2020年,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稍高於去年,但預料多個主要的經濟體增長均放緩,顯示環球經濟復甦並不全面,且充滿不確定性。

 

除了外圍因素,本地的社會事件和暴力衝擊對本港經濟的影響甚大。陳茂波指出,若情況持續,本港旅遊業、私人消費和投資將難以恢復,令更多打工仔飯碗不保,恐將進一步削弱國際社會和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因此,停止暴力、恢復社會秩序是當前急務,也是讓社會重新啟動的關鍵。

 

為應對經濟下行及支援中小企渡過難關,特區政府去年底推出了250億元支援措施,協助企業減低經營成本、減低資金回轉壓力、協助開拓市場;同時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進行注資,並推出優化措施來提高資助額度,加大力度協助港商開拓新市場,尋找新商機。

 

陳茂波認為,過去半年香港儘管經歷了內外交困,但金融體系和聯繫匯率制度均保持穩健和韌性,“一國兩制”亦持續有效實施,香港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全球最佳營商地點之一。多個國際經貿組織對香港經濟自由度、營商環境仍給予高度評價,他期望工商界抓緊內地市場的商機,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的建設,發揮所長,為國家發展作出獨特貢獻。

 

 

王一鳴:內地經濟增長重品質

2019年內地出口受全球經濟放慢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固定投資和消費同樣面對下行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內地企業加大力度開拓市場,出口到東南亞及歐盟均有增長。國家更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採取穩健貨幣政策,全年經濟表現比原先預測的較為理想。市場估計2019年內地經濟生產總值同比增加6.1%,增長總量達60,000億元。

 

雖然內地經濟也在放緩,但幅度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王一鳴認為,這體現了內地經濟的韌性。展望未來內地經濟形勢,他認為全球經濟依然充滿不確定因素,例如中東事態及美國貿易政策轉變,強調國家不能忽視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性,須引導資金投入民生和基礎建設,並繼續進行結構性改革,提高內地經濟發展品質,確保國家未來一段時期維持強勁增長動力及國際競爭力。同時,內地要面對老齡化的加快、投資邊際效率下降等問題。王一鳴強調,以目前形勢來看已不宜執着於6%增長,關鍵還是要看經濟增長的品質。

 

王一鳴續指,今年內地經濟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包括適應中美貿易摩擦能力增強、應對外部衝擊舉措全面啟動、減稅降費效果逐步顯現,以及金融環境正在持續改善、企業庫存周期及固定資產投資觸底回升等。而在世界銀行報告中,內地營商環境及創新指數排名去年均見躍升,正好反映改革帶來的變化。

 

 

鄂志寰:香港金融基礎穩固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約為3%,2020年則為3.4%,其中主要增長來自歐元區、俄羅斯、巴西及印度,而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預期增長均會減速。她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是挑戰大於機遇,香港作為小規模開放經濟體,難免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

 

去年香港雖受內外不同因素影響,經濟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長,但金融市場仍見平穩,未有大幅波動。從股市上看,雖然交投量有所收縮,但恆生指數全年上升9.1%,港交所亦保持全球新股發行第一的地位;而港元匯率在艱難情況下,仍保持基本穩定,沒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的現象;全球各地投資者亦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繼續選擇在香港配置金融資產。這些都歸功於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固根基,對外部衝擊的抵禦能力亦不斷提升。

 

作為國際和內地企業的重要集資平台、亞太區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鄂志寰認為,香港基本優勢仍然明顯,隨着中美貿易爭端和英國脫歐危機有所緩和,加上本地反修例風波能盡快平息,今年香港經濟應能保持平穩,甚或有輕微反彈。

 

展望未來機遇,鄂志寰指出隨着內地金融市場持續開放,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發展,香港憑藉與國際金融制度接軌的優勢,將能更充分發揮國際融資中心的功能,為金融業發展帶來龐大機遇。

 

 

前瞻行業發展機遇

論壇設有對談環節,邀請王一鳴、鄂志寰、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擔任嘉賓,共同討論在當前經濟及社會形勢下本港不同行業面對的困難,以及如何開拓更多市場發展空間。

(左起)黃進達、鄂志寰、蔡冠深、王一鳴、謝邱安儀及邱達根

 

王一鳴:香港宜強化與大灣區合作

王一鳴預期,中美雙方發展方向不同,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持續一段頗長時間。但他強調,這不會危及香港的中介地位,反而進一步強化香港角色,並可從中發掘機遇。

 

王一鳴指出,內地經濟面對下行壓力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蘊釀,亦不盡是外部環境造成,人口老齡化等內部問題也不無影響。他強調,必須客觀認識經濟下行局面。

 

香港是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王一鳴表示,新科技革命下金融業也在變化,毗鄰的深圳作為新興科技城市,具有強大競爭力,未來香港與深圳應加強合作,令香港金融能夠適應科技變革。香港航運、貿易同樣需要轉型,務求與現代科技、智慧科技結合。他相信,只要香港能夠保持固有競爭力,並強化與大灣區的合作,雖然面對大時代的轉變,定可迎來最大機遇,再邁出新發展路向。

 

 

鄂志寰:革新金融體系迎金融科技浪潮

鄂志寰認為,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已進入嶄新階段。過去是金融機構為科技行業提供融資、上市服務等;但隨着Facebook等科技公司進入金融領域,傳統銀行為迎接挑戰,都要變身成為科技公司,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界線已日漸模糊。對香港的傳統金融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有龐大機遇。

 

香港是傳統國際金融中心,鄂志寰指出,在新股集資上全球領先,無論是銀行規模、資產規模亦屬世界前列,但在債券市場、資產管理及科技融資機制方面則顯然存有不足。例如傳統銀行的既有機制難以評估新興科技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質素,以致難以作出融資。她認為,香港急需革新舊有機制,提升服務水平,方可迎接金融科技和新經濟的發展浪潮。

 

鄂志寰指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香港經濟最核心的環節,也是香港對國家的價值所在。如香港能突破框框,不斷革新、不斷完善金融體系,她深信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催化劑推動下,香港定能維持長遠競爭力,開拓更廣闊前景。

 

 

謝邱安儀:租金壓力大 期盼及時雨

謝邱安儀指出,目前香港零售業經營環境嚴峻,除少部分項目有微升外,大部分商品的銷售額均告下跌,奢侈品尤甚,銷售額大幅下跌逾40%。加上沉重租金壓力,2019年11月本港整體零售數據下跌23%,為有數據紀錄以來最大跌幅。

 

謝邱安儀闡釋,2008年起內地經濟騰飛,訪港內地客量不斷飆升,亦令香港租金水漲船高。去年六月份起,社會事件令生意額暴跌,租金卻沒有同步下調,經營壓力變得非常沉重。12月傳統消費旺季來臨,情況稍有好轉,但仍難以彌補年內的損失。她進一步指出,有實力的消費仰賴過夜旅客,但目前過夜旅客及內地旅客的數字未見好轉。

 

在此艱難時期,謝邱安儀期望業主能降低租金,政府方面則盡快令社會恢復平靜、回歸理性,並推出更及時、精簡、接地氣的支援措施,協助零售業界渡過難關。同時,她鼓勵業界探索智慧零售,為傳統零售業重新定位,開拓客源之餘,亦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行業。

 

 

黃進達:香港優勢清晰 旅業須有信心

去年初港珠澳大橋開通,對海外、內地旅客來說是富吸引力的新景點,黃進達指在,2019年上半年旅遊業亦因而頗有受惠。但2019年下半年,旅遊業受社會事件影響而飽受打擊,各市場跌幅達兩成至九成不等,連帶相關行業如零售,酒店及交通運輸業亦大受影響。

 

近月示威活動稍見平復,黃進達期望短途市場能夠率先回復正軌。他闡釋,東南亞市場如韓國、印尼、印度、泰國、菲律賓等旅客的消費相對穩定,而且他們赴港成本不高,可望較容易吸納回來。他並寄望迪士尼樂園及海洋公園的新設施陸續推出,可重新激發外地旅客訪港意欲。

 

黃進達續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中央非常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城市的旅遊樞紐與大灣區的旅遊示範核心區。他認為,這代表中央對香港旅遊業定位非常清晰,誠非其他地方所能輕易取代。因此,他鼓勵業界要對未來發展抱有信心,並希望香港市況盡快平復,讓業界重新出發,再次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

 

 

邱達根:創新科技行業有危亦有機

邱達根表示,十年前香港的科技行業地位較低,社會普遍認為是支援性行業,本地的科研投入和產品不多。經過數年發展,初創公司大量湧現,去年更錄得破紀錄逾3,000多間,對比十年前只有1,000間,可說是飛躍發展。但他指出,反觀人口規模相似的以色列,當地長期保持7,000多間初創,深圳更達數萬間,香港仍有大量進步空間。

 

邱達根強調,現在是香港發展創科行業的最好時機,也是最具挑戰的時刻。他闡釋,去年上半年初創公司募資破了紀錄,雖然下半年數字尚未公佈,但相信將出現巨大反差。若今年情況沒改善,不少公司將面臨資金斷裂,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的情景恐再現,屆時本港創科發展或滯後幾年。

 

邱達根形容現時本港創科發展如同雪球,它已開始滾動,但還未達到越滾越大的地步,需要從後推一把。他認為,對初創來說最重要是募資,在美國、以色列等地,有大量長期投資初創的基金,創業成功的公司賣盤套現後,可再投資到下一梯隊。香港的獨角獸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政府雖也投入大量資源,但主要是硬件的建造和長期發展基金,是否見效還需時日觀察,如何解決行業刻下的燃眉之急,值得社會各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