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年3月
港產智能眼鏡走向國際

本來在專上學院任教,薪高糧準,原是安穩生活的保證,繼而置業成家似乎順理成章。但在大學修讀訊息工程的鄭文輝並沒有按社會主流“劇本”走下去,在儲備所需資本後,毅然放棄教席,踏上心儀的創科、創業路。

 

從小已喜歡鑽研科學的鄭文輝,早於大學時代已嶄露頭角,以一份研製多點式觸控屏幕的畢業專題報告,贏得IEEE CI Chapter畢業作品比賽亞軍及香港區泛珠三角安利盃冠軍之餘,更獲得投資者注意。“我的創業念頭在當時早已萌生,無奈我的創意雖獲投資者欣賞,但要求有關產品達到iPhone的專業水平,當時只是大學生一名,何來金錢找工廠製作模具樣辦?若只靠人手製造,亦難以達致他們的要求。”

 

初遇挫折未忘創業夢

創業最終不了了之,鄭文輝暫時擱置創業計劃,投身社會。他最初選擇任職電腦工程師,但每天只是按照指示編寫應用程式(Apps),工作刻板亦欠缺發揮創意的空間。一年後,他加入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執教日、夜校,指導學生編寫Apps,月入達七萬元,期間時刻緊貼科技發展新趨勢,為日後創業儲備資本,磨練市場觸覺。“教了四年書,生活穩定,但我的創業夢從未放下過,眼見總算略有積蓄,正是將夢想化為現實的最佳時機。”

 

創業志在開發創新產品

就在2012的“而立之年”,鄭文輝辭去高薪教席,創立MAD MAD Group,主力承接編寫手機Apps的工作,首年已錄得七位數字的盈利。但他志不在此,其創業的終極目標是研發具突破性而又能提升人類生活質素的科技產品,並進軍國際市場。經過多番研究考量,鄭文輝認為有待發展而又深具潛力的智能眼鏡市場,正切合他的創業藍圖,故翌年便決定另創智能眼鏡公司,為自家品牌MAD Gaze全力研發。

 

雖然科技界普遍看好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的潛力,但應用相關技術的智能眼鏡產品,發展至今仍停留於小眾層面。鄭文輝坦言,研發智能眼鏡有別於編寫Apps,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可是早前Google Glass失利的教訓,礙窒了投資者的信心,加上有研發智能眼鏡經驗的人才不多,致使整個板塊停滯不前。“在尋找投資者期間,我最常聽到的話是‘Google投放這麼多財力、物力也失敗,智能眼鏡無得做’。”對此我絕不認同,反而覺得從Google的經驗可汲取教訓,找出消費者的不滿和要求,從外觀及技術等各方面,優化產品,爭取消費者的青睞。

 

執行力高獲投資者垂青

鄭文輝深信,未來發展智能家居,以至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而智能眼鏡必定佔一席位,故他與合作夥伴先投放個人資金,開展首階段研發,以行動吸引投資者。事實上,因應研發開展,團隊在研發期間所展現高度執行力,已贏得多項天使基金的支持,為MAD Gaze帶來400萬元人民幣(約500萬港元)作啟動基金,其後再獲注資逾2千萬港元,令品牌發展如虎添翼。“至於人才,我們重點招攬專門製作手機和電子產品的員工,大家共同研發智能眼鏡,累積經驗。”

 

2016年夏天,鄭文輝推出MAD Gaze的第一代智能眼鏡,可應用於即時旅遊翻譯、視像會議、教學和手術示範直播、保安、汽車或飛機維修(即時閱讀維修手冊),以及物流和倉儲管理(貨品資料掃瞄)等範疇,並支援安卓(Android)應用程式,惟未能讓佩戴者在陽光下清楚看見鏡片中顯示的虛擬影像,故不適合戶外使用。

 

深明科研必須按部就班,鄭文輝與團隊於收集坊間及客戶的意見後,再度埋首研究。第二代Mad Gaze產品亦於去年初面世,不但調配了新的鏡片塗層配方,以及轉換軟件的運算方式(algorithm),全面提高光學性能,令用家身處戶外亦能看清眼鏡投射出來的虛擬影像,以便進行直播、攝錄或其他活動;更添置觸控板作滑鼠使用,有助直接控制安卓應用程式,享用更多功能,因而錄得銷量較第一代激增20倍的佳績!不少客戶都反映,滿意新產品的清晰度,令鄭文輝及團隊大感鼓舞,更加強了他對拓展市場的信心,未來將更積極研發技術和外形均愈趨完善的新產品,希望成為推動智能眼鏡普及化的先驅。

 

突破技術冀成龍頭

“目前全球只有十多個智能眼鏡品牌,因市場尚未普及,故未有龍頭出現。換言之,只要產品做得出色,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便能在市場上佔一席位。”鄭文輝指出,蘋果及三星等科技巨擘正積極研發智能眼鏡,MAD Gaze已計劃於年中推出在AR及光學技術方面更見成熟的第三代產品,主打平板電腦的目標客群,搶佔先機,務求達到十倍銷售增長的目標之餘,更可逐步取代平板電腦。

 

鄭文輝透露,除了聚焦本地市場外,MAD Gaze亦透過參展開拓海外市場,其產品的優越性亦吸引國際傳媒報道,不少海外買家即場落單甚至洽商地區總代理,早前MAD Gaze便與西班牙及愛爾蘭買家簽訂了實體店地區總代理協議,而淘寶也成為品牌的內地網上銷售總代理,為進軍國際市場鋪路。“由創立MAD Gaze第一天開始,我已將智能眼鏡取代智能手機定為長遠目標,現時智能眼鏡確實未及後者輕巧及方便應用,但隨着進一步研究及改良,智能眼鏡可望逐漸普及,未來成為人人樂用的隨身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