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8月
接軌東亞連繫世界

近年東亞區域經濟迅速發展,漸已成為推動環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積極應對東亞新形勢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有助引領東亞經濟邁向全方位深化合作發展,亦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獨特功能角色。

 

林鄭月娥:CEPA助港連繫內地、國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香港與東盟長期合作,而且越見緊密,如東盟集團已成為香港第二大商品貿易夥伴,僅次內地。她提到,香港作為內地門戶,同時是開放的自由經濟體,一直致力推動內地與東盟的合作,去年東盟與內地達成的貿易的12%就是經香港進行。

 

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林鄭月娥認為東盟亦能共享其成,內地願意配合一眾東盟國家的發展策略,促進內地與東盟的合作和經濟增長。香港則乘着《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便利,在“一帶一路”下擔當獨特角色,在服務業、產品關稅等多個領域享有優惠待遇,而CEPA亦成為香港連繫國家與外國企業的渠道之一。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正加緊處理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藉貨物、服務和投資的交流,強化彼此經濟聯繫。當國家與香港皆完成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輔以CEPA,就可形成促進香港與東盟國家間的貿易及投資的堅實平台。

 

傅自應:“一帶一路”建東亞合作平台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傅自應指出,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貿易投資合作日益緊密,邁向一體化。東亞區域合作已從最初的東盟內部一體化,發展成東盟與各經濟體之間的夥伴合作關係。“一帶一路”的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實現戰略對接,為東亞區域提供高水準合作平台。

 

參與東亞區域合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實現與各方互利共贏。談到香港角色時,傅自應認為香港是東亞眾多國家的重要經貿夥伴,未來香港可在融資平台、交通物流樞紐、貿易物流中心、專業服務平台等範疇發揮作用。他強調,中央政府透過《CEPA投資協定》和《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積極支援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羅蒙羅佩斯:RCEP是全球經濟整合關鍵

菲律賓貿工部部長羅蒙羅佩斯指出,目前東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區域,為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實在有必要成立自貿區,因而促成“東盟經濟共同體” (AEC)的誕生。近年國際形勢多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失去美國,歐盟亦失去英國,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佔全球人口一半,經濟上則佔全球三分之一,是國際最大市場,其成立為區內經濟今後走向帶來機遇,RCEP已然成為全球經濟整合的唯一契機。

 

羅蒙羅佩斯認為,東亞各國之間競爭固然無處不在,但不同經濟體也可形成互補。消費者偏好新產品,亦歡迎具競爭性的市場,透過區分產品在生產上與其他經濟體實現互補,不同經濟體可避免惡性競爭,並可為消費者創造更廣泛的產品選擇。

 

羅蒙羅佩斯強調大企業與中小企之間的共融性,指出中小企與微小企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大企業應思考如何把他們納入價值鏈之中,增強彼此共融性,提升、鼓勵技術轉移,如此方能創造更大價值。

 

阿披拉迪丹達邦:東部經濟走廊串連“一帶一路”

泰國商務部部長阿披拉迪丹達邦預計,香港─東盟自貿協議有望於今年九月落實。她認為香港─東盟自貿協議可與中國─東盟自貿協議互補,使貿易、投資安排更為完整,讓所有參與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阿披拉迪丹達邦表示,“一帶一路”是重要的經濟連繫平台,而泰國在“一帶一路”發展中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泰國正打造的東部經濟走廊延伸至海岸,覆蓋泰國東部三個省份,當地政府將於附近增建多個港口,應付工業、商業及郵輪的航運需要。航空方面,泰國政府新建國際商業機場,期望打造空運樞紐,亦可作為飛機維修中心。陸路方面亦將建設高鐵,以期全面改善基建,推動與周邊地區更緊密聯繫。

 

談及香港與泰國關係,阿披拉迪丹達邦認為,香港與泰國各為中國與東盟市場的門戶,AEC與RCEP對香港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門廊,未來機遇無限。

 

潘索薩:RCEP、AEC、“一帶一路”共推區域合作

柬埔寨商務部部長潘索薩談到東亞區域合作時指出,東亞歷經1997年及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卻依然屹立不倒,正正得力於區域合作的成功,1997年“東盟+3”及2010年“東盟+6”都是東亞區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對於今後合作方向,潘索薩認為地區內存在三大契機。RCEP於2012年提出,涵蓋東盟加上六個周邊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日本、澳洲、新西蘭、印度,提倡自由貿易,協定有望於今年年底落實,將對鞏固區域合作上的夥伴關係大有幫助。作為區域經濟整合平台,AEC促進東亞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策略。潘索薩形容AEC為大膽的一步,具有清晰藍圖及野心,強化連接、合作、共融及全球化的程度,將東盟蛻變成一個更整合、互融、具競爭性的經濟體。

 

他又指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目標是增加亞、非、歐三洲連繫,構成龐大潛在市場,就業及投資都可望大為增加,對東亞區域合作別具意義。

 

高國興:東亞合作利全球經濟

越南工商部副部長高國興指出,近年亞洲地區經歷不少改變,中國、香港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愈益頻繁。與此同時,東亞在世界經濟的地位亦日益重要,他預計,這種情況未來將產生骨牌效應,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越南發展近年穩步上揚,高國興指出,當地勞動力供應充足,消費市場發展蓬勃,是促進東亞區域合作的重要元素。透過與韓國、澳洲、歐盟等簽署的自貿協議,他預期將有更多開放市場及相互投資,在法制上亦將更為友善,促進商業、投資、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合作。未來當地政府亦將繼續以民為本的原則,推動與各國互惠共贏。

 

高國興相信RCEP對於區域經濟將有重大貢獻,香港作為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貿易、投資方面都可發揮作用。他視香港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重要連繫人,期望日後可促成區內更多合作與增長。

 

許寶琨:港、新合作共建中國、東盟橋樑

新加坡與香港同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認為,兩地雖無可避免存在競爭,但亦存在相似性。新加坡位處亞洲與東盟中心,香港則作為中國的門戶,兩地未來可實現更緊密合作,深化聯繫。

 

通過多邊或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許寶琨期望未來可進一步促進不同經濟體合作互動,RCEP與TPP皆為今後機遇。他提到,雖然美國退出TPP,但在早前於日本召開的會議上,參與各國仍然認同合作意義重大。另外,新加坡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支持者,亦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他希望“一帶一路”能為東亞各國帶來更多機遇與經濟裨益。

 

自貿協議雖仍處洽談階段,但許寶琨認為,經濟融合可同時透過其他不同途徑推展,電商與數碼經濟便是一例,在推動電商及數碼經濟的過程中,國家之間亦可以攜手加強物流與基建等配套發展。

 

多迪艾活:集合亞洲力量達致共贏

印尼貿易部部長特別顧問(國際關係)多迪艾活指出,全球化正為世界帶來新的驅動力量,並寄語各國,合作在應對挑戰上始終最為重要。他強調,印尼歡迎海外投資,未來將邀請海外商家投資,達致共贏。他又呼籲東亞國家積極集合亞洲力量,共同面對挑戰,達致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近年印尼發展不俗,已成為全球第十六大經濟體,年均經濟增長位列全球第三。多迪艾活稱香港為印尼的主要經貿夥伴。截至去年為止,香港是印尼第四大投資地區,2012年至2016年間總投資額高達45億美元,去年兩地貿易數字亦達39億美元。他希望日後雙方能有更大合作空間,而該國內部亦正推行改革,以期構建更佳投資環境,例如放寬規管,支持當地工業。

 

全球正邁向數碼經濟時代,印尼亦不例外。多迪艾活表示,政府現正積極推動電商發展,提高競爭力。而政府服務亦已率先電子化,多達85種出入口牌照的處理程序已轉用線上系統,他相信將有助提升效率及國家競爭力。另外,政府亦致力提升中小企在經濟方面的貢獻,從而改善國內貧富懸殊的問題。

 

王燕之:大灣區、人民幣業務體現港優勢

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及執行董事王燕之表示,國家為致力推動“一帶一路”的倡議,已成立兩個支持機構,分別是亞投行及絲路基金。有別於亞投行,絲路基金由中國全資擁有,透過中長期股本投資資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絲路基金投資遍及世界,於中東、俄羅斯、歐洲、南亞、中亞等地皆有項目。

 

王燕之認為,香港在“一帶一路”及與東盟合作中都可作出獨特貢獻,又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的巨大機遇。未來絲路基金亦將參與大灣區建設。據他觀察,大灣區是內地最具動力的區域,不但富裕,而且擁有很多資源,尤其是數碼技術方面特別先進,在整個地區發展中價值非凡。另一方面,今後人民幣在全球投資中將更形重要,而香港的人民幣市場正處於領先地位,可迎合國際市場的需要。

 

楊秀萍:中國、東盟互為重要夥伴

中國 — 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指出,東亞區域是全球最活躍的區域,國家之間關係密切。區內合作以東盟為核心,“東盟+3”、“東盟+6”、RCEP、東亞峰會(EAS)都在推進之中互相補足,構建穩實基礎。

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楊秀萍提到,對中國、東盟合作而言亦是關鍵時刻。中國與東盟合作已成為東亞區域合作的重要部分,2016年雙方貿易數字已達4,000億美元,投資總值1,830億美元。她認為區域共融對全球持續發展非常重要,未來將與其他持份者共同推動內地與東盟國家關係發展,達到經濟全球化之餘,亦期望增進彼此的文化互動。

 

楊秀萍表示,現時中國與東盟已有3,200個合作項目正在進行中,未來可望進一步開拓更多新的合作協議。亞投行的第一批項目已經推出,將在增加區內交通及連接方面有所裨益。她期望,東亞區域的自由貿易加上區域整合將為區內發展帶來嶄新機遇。

 

聶德權:大灣區實現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被視為香港今後發展的重要契機之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闡釋,大灣區包括九個城市及兩個特別行政區,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達1.4萬億,規模堪與整個韓國相仿,未來發展可望媲美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他認為,“十三五”規劃確立香港於大灣區的定位,透過與區內其他城市的優勢互補,有望進一步推進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有助專業服務和創新科技發展。他強調政府將全力推動大灣區建設,影響力幅射東亞以至全世界。

 

談及大灣區建設的未來願景,聶德權期望香港能成為區內中心,擔當內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本港企業亦可藉此機遇“走出去”。他認為,大灣區更有望憑藉其優勢推動整個東亞發展。他強調,香港兼享“一國兩制”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有利連結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強彼此的雙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