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4月
為國獻策 為港建言

本會多位首長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他們上月出席“兩會”,就國家以至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議題發表己見,積極參政議政。

 

蔡冠深:粵港澳大灣區為港締造發展良機

今年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首度寫入粵港澳大灣區,是繼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之後,內地政府再度向香港提出的經濟合作計劃。本會會長蔡冠深(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感到振奮,因這意味着議論多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設想,終於被列入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他表示已連續三年向全國政協提交有關加快大灣區建設的提案,喜見如今終獲採納。

 

蔡冠深指,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城市群的建設,是香港以及澳門、廣東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這一區域不但有條件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媲美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和東京灣灣區,更可以成為國家下一步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試驗區,成為引領國家以至周邊區域的火車頭。粵港澳大灣區將有助振興民族,實現中國夢。

 

此外,蔡冠深亦認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均主動提到了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反映出依法治國正在不斷深化,提倡公平公義,顯示內地司法機關認錯糾錯的決心和魄力。另外,《總理報告》對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的強烈要求,蔡冠深對此十分認同。他認為,說明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如今所追求的,是工匠精神,符合人類發展潮流的可持續發展。

 

林樹哲:為製造業中小企鬆綁減負

總結今年“兩會”經驗時,本會副會長林樹哲(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表示,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而就在“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之際,各行各業的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壓力與挑戰,“減稅降費”已成今年政府工作重點之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宗明義把‘降低企業稅負’列為政府去年主要工作之一,並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充分顯示中央政府深明企業經營環境之艱難現狀,並已決心加大支持、扶助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提醒我們未來要做好打硬仗的全面準備。”

 

林樹哲引用古語“歲收儉薄雖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蘇”,直言在當前實體經濟企業中,製造行業經營最為困難。他提到,人力成本不斷上漲、市場競爭嚴酷都是箇中原因,其中又以中小型製造企業最為舉步維艱。在內地投資辦廠逾35年,他形容對此“感同身受”,遂於今年以〈為中小型製造業企業減負鬆綁激發活力〉為題向全國政協提案。他建議,除了直接降低企業的所得稅外,有關部門也應考慮降低企業在社保五險的承擔比例,以及改革一些未能跟上形勢變化的固有政策,如作為員工福利的職工宿舍應免予課稅(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等,紓緩企業的經營壓力。此外,林樹哲亦提議中央政府研究修訂勞動合同法,為企業鬆綁,提供更大的自行協商空間予企業與勞動者。

 

展望本港未來,林樹哲衷心希望,社會各方集中精神謀求自身更好發展,求同存異,維護社會穩定,把握香港的獨有優勢,與內地發展相結合,向更有利於香港未來的方向發展。

 

曾智明:香港可成兩岸橋樑

本會副會長曾智明(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港台人員往來、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俱更為密切,在兩岸關係上可發揮橋樑作用。目前港台互為對方第四大貿易夥伴,2014年兩地貿易總額就高達490億美元,比2008年的230億美元增長一倍有餘。兩地之間又已建立三大交流合作機制,包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雙城交流論壇,以及俗稱“小兩會”的香港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交流機制,凡此種種皆顯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港台的密切關係。

 

曾智明建議,未來維持港台現有三大溝通渠道,促進信息交流及爭取台灣民意,為兩岸關係突破積累能量。與此同時,他希望國家能繼續支持愛國愛港的香港社團與台灣各階層積極聯繫,尋求轉化。他表示,未來兩岸應維持經濟合作的必要格局,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可鼓勵港台兩地企業家共同組織合資、合營公司,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參與。青年交流亦是未來關係破冰的關鍵,曾智明建議,通過香港組織更多兩岸三地青年交流活動,以便台灣青年了解兩岸關係,以及內地和香港情況,達成民心相通。

 

王國強:深港合作發展創科

“十三五”規劃中的港澳專章明確提到:“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香港近年銳意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國家科研產業發展亦一日千里,尤其是深圳的創新科技產業更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甚至被譽為“最像硅谷的城市”。本會副會長王國強(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認為,深港合作能互補不足,於河套地區發展的港深創新科技園更可作為載體,推進兩地發展。

 

王國強指出,河套港深創新科技園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於人才。他認為,在本地人才培育上,港深兩地教育部門應在課程規劃及資源投放上配合河套發展,大幅增加與創科相關的學位課程和資源,加強兩地高校合作,甚至可研究設立兩地合辦的課程,以及在區內興建大學研究中心。吸納國外人才亦屬必要,王國強建議,河套區可制定優惠政策,為在園區內工作的內地人員在稅務、入境、簽證、教育以至生活配套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以吸引更多國際人才進駐。

 

目前深港兩地制度不同,對共同發展創科無疑造成阻礙。王國強指出,可定期邀請學界、業界代表參與座談會,研究解決各種行政掣肘,令兩地企業合作更加順暢。另外,為幫助年青人實現初創夢想,王國強認為可考慮於園區內劃出部分地方,作為予年輕人設立初創企業的“初創園區”,並研究由兩地政府成立創投基金,為兩地年青人提供財政及技術支援。

 

王惠貞:部、省、港合作助青年就業

為推動本港年青人向上流動機會,本會副會長王惠貞(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內地與本港透過不同層級合作,為年青人往內地就業創業提供更好支援服務。本港亦可與省級部委建立合作機制,鼓勵兩地青年合作創業,政府則在政策層面扶持,形成互創互利的格局。此外,有見於內地青年來港工作定居後亦可報考政府工作,而目前本港青年尚無報考內地政府職位之渠道,她建議於未來設立香港青年報考中央國家機關與省級機關公務員的優惠政策,拓寬就業方向,同時亦促進內地和香港交流。

 

香港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王惠貞認為金融與科技結合屬大勢所趨,本港有需要加強此方面發展。她建議金融科技的開發分工明確,金融相關問題由銀行或證券公司解決,技術問題則交予科技公司,但兩者融合需要加強。如未來欲進一步發展,她認為可借鏡內地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台(簡稱網聯)的開發經驗,透過金融機構與科技巨擘的通力合作,更切身的照顧到用家需求,造就平台甫推出便已大獲成功。

 

近年微信支付等新興網路支付方法已成為內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香港尚處起步階段。去年香港金管局發出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王惠貞認為香港可借鑒內地經驗,通過推廣、豐富互聯網支付手段改善現有支付環境,逐步培養用戶支付使用習慣,亦鼓勵第三方支付企業加強業務創新,推出更多便利香港居民生活的新型金融服務。另外,有鑒於內地及香港的網絡支付尚未全面互通,她建議於未來進一步優化內地和香港的支付環境,便利跨境消費。

 

霍震寰:“粵港澳大灣區”勢成粵港合作新引擎

委員長張德江與香港代表團座談時,充分肯定香港成就,同時總理李克強亦首度將港澳發展納入國家對城市的統一規劃中。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霍震寰(全國人大代表)預期,今後粵港澳合作將更上層樓。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香港有望獲得更多國家政策紅利。

 

霍震寰指出,中總一貫秉承推動粵港合作的優良傳統,現在也應該當仁不讓,號召和引導會員及香港各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幫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經濟、文化及社會體系,為香港拓展發展與就業空間。同時致力推動粵港兩地政府盡早在具體事務上達成共識,為灣區內科技、經濟、金融、物流、人才等方面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

 

他表示,今年提交了“青年共建共享助粵港澳大灣區騰飛”提案,建言粵港澳三方憑着觀念創新與機制創新,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個由粵港澳青年共同開發、利益共享、責任分擔、資源高效整合的平台,通過實務互動提升港澳青年對內地的支持和認同。藉着粵港共同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廣州南沙自貿區的機會,為香港企業和人才搭建創科平台,打造粵港科技與服貿合作高地和青年創業創新產業基地,建設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充分發揮香港在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並探索粵港“共同開發,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他強調,此際適逢其會,香港更應勿忘初心,為香港經濟繁榮齊心協力。

 

楊釗:擴闊視野  提倡文明

所謂“大國崛起,教育先行”,在改革深化之年,教育、文化是與會代表的熱門話題。本會永遠榮譽會長楊釗(全國政協委員)今年赴會,在教育方面呈交了提案。

 

楊釗認為,自2012年起,中央實施香港學生免試升讀內地63所大學,成效顯著,制度廣受歡迎。因此他建議:擴大“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政策,實施內地中學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讓香港的年輕人早日到內地學習,增進彼此理解。他認為,此舉有助培養跨境學童的國民身份認同,又可加快身居內地港人子女與祖國融合。同時,香港學生如能提早到內地學習,將可擴展視野,提升他們對國情的認識。楊釗深信,計劃若能推行,日久就能累積一批對國家具相當認識的人才,有助“一國兩制”推行。

 

對於國家有遊客在國外旅遊時不文明的表現,楊釗亦有就此在會上發言。他希望國家旅遊局制定相關規定和指引,規範和引導國民出外旅遊時的言行。他期待國民質素提高後,每個人出國都可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以至中國發展的宣傳者。他續指,必須嚴格加強認定和管理導遊,使之成為遊客文明行為的引導者。

 

總結今次“兩會”,楊釗對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準確總結與清晰前瞻深有感受。他認為,民主不是空談,“兩會”協商性質正好體現到如何切實地推行民主概念。同時,他亦深感國家對香港非常重視,工商界務必發揮毗鄰祖國優勢,好好迎接機遇。

 

王敏剛:多方面配合“一帶一路”發展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王敏剛(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提出九個提案,包括“一帶一路”、法律、宣傳、經濟及老兵待遇等方面。在“一帶一路”發展方面,王敏剛建議用好現有機制及平台,減少重複建設,以免造成資源浪費。此外,他提倡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培訓人才,以及推動“一帶一路”文化旅遊,利用文物古跡轉化為文化產業。同時,他建議國家定期發佈“一帶一路”基建專案進程,使兩岸四地民營企業有所追隨。

 

法律方面,王敏剛期盼國家可以注重基層法律服務,完善其行業規章。身為《基本法》諮詢委員的他亦建議人大常委會回顧和檢討《基本法》不足之處,使特區司法權真正公平體現,使《基本法》能與時俱進。在宣傳方面,王敏剛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在香港有適當大氣空間,以正確宣傳政策。同時,他也認為影視傳播教育收效甚宏,故應扶持優秀作品,使之能遍及大眾。

 

經濟方面,王敏剛特別提到旅遊業。他認為旅遊業對GDP和就業、扶貧均有重要貢獻,應當有所扶持。因此,他希望旅業稅收應當減少,以提高旅遊行業利潤。至於老兵待遇方面,王敏剛一直心繫於此。今年,他提出應盡快迎接滯留緬甸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回國。他認為,此舉能贏得公眾讚許,也能為烈士後代所感激,充分展現大國之責任感。

 

李德麟:港黃金市場與“一帶一路”對接

今年“兩會”繼續聚焦“一帶一路”構想的落實。本會永遠榮譽會長李德麟(全國政協委員)指出,香港的黃金市場位居世界前列,可作為香港與“一帶一路”對接的可利用市場。香港無論在黃金的現貨或期貨方面都可發揮功能,內地利用香港黃金市場的窗口,有助推動國家黃金市場國際化的進程。他亦支持國家增加黃金儲備,認為以中國如此龐大規模的經濟體,當前的黃金儲備不足以反映國家的真實實力,故應在適當時候持續增加黃金儲備。自2015年“黃金滬港通”啟動以來,發展勢頭良好,李德麟對“黃金滬港通”的評價是“有序”:發展有序、開放有序、建設有序,並認為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宏觀來看,李德麟多番強調香港必須與國家一同“走出去”,特別在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方面,香港不要掉隊。他表示,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其報告中,對港澳的發展着墨加多,特別是圍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如何在“一帶一路”下發揮作用。在“走出去”過程中,李德麟建議要循序漸進,切忌冒進,可重點與傳統的資格老、資歷深的企業合作,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走出去”,避免受外圍市場亂象影響國家發展的內控節奏。

 

盧文端:提升外交部長政治地位適應大國外交

中國日益被外界視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外交大國,外交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會永遠榮譽會長盧文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認為要適時提高外交部長的政治地位,方能適應國家大國外交的需要。他指出,中國新時期的大國外交,將更為有效地維護和增進自身國家利益,將更積極推動國際秩序的變革和完善,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負責任地承擔與自身實力相稱的大國責任,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國際地位越來越吃重的大國應有的責任擔當,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一種期待。

 

“一帶一路”是中國新時期的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盧文端強調,要確保順利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關鍵取決於能否處理好與各國的合作關係,當中涉及大量外交工作,包括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等。如外交部長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才可更好地肩負起與各國“謀發展、打交道、解紛爭”等重任。

 

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部分時間,外交部長多由國家領導人兼任,但此做法在近20年來未能延續,盧文端建議延續由國家領導人兼任外交部長的做法,參照國防部長、公安部長由國務委員兼任的安排,由國務委員兼任外交部長,並使這種“高配”成為不變的規例,以提升外交部長的政治地位,適應大國外交及“一帶一路”的戰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