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3月
中美博奕下的全球政經新格局

歷時逾年的中美貿易談判暫時休兵,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國家副總理劉鶴簽署了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是否意味着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關係暫時緩和?還是一切只屬言之尚早?
 

 

梁定邦:中美貿易戰可見未來仍持續

今年初,中美兩國終於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持續緊張的局勢稍見紓緩。市場亦期望兩國可藉着第二階段談判而達成共識,甚至能夠化解分歧。然而,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認為,中美貿易戰在可見的未來也難有結束的一天。

 

中國經濟創新觸動歐美神經

空穴來風,定必有因。中美貿易戰在2018年爆發,梁定邦認為可追溯至中國經濟結構的改變。他指出,以往中國經濟發展奉行由國家政策推動,與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分別很大。直至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承諾多項市場化政策,經濟結構便開始變化。

 

最初,歐美各國也歡迎中國跟隨全球化步伐,期盼中國的經濟結構與政治制度都能逐步貼近歐美式的國際標準。直至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逐步走向創新經濟模式、建立小康社會等政策,開始觸動歐美社會的神經。

 

美國防範威脅 確保領導地位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由過往的代工經濟逐漸變成創新經濟。”梁定邦指出,尤其是2015年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綱領,反映其走向創新經濟的決心。他認為,中國經濟轉型促使其在近年迅速崛起,加上習近平力推建立小康社會,藉此使中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令中國由以往的發展中國家逐步邁向已發展國家。

 

中國的經濟實力近年大幅提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上任後,已有感中國開始動搖美國的世界經濟主導地位。此外,在軍事層面上,中國在南沙群島島礁部署也對美國的東南亞軍事地位帶來威脅。特朗普為了保持美國在世界政經界的領導地位,因而開展了與中國的貿易戰爭。

 

中國打好“聯盟牌”抗衡美國

貿易戰爆發了兩年,至今年初,中美終於達成首階段協議。主要內容除了暫緩互徵關稅外,也包括中國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的農產品。“中國縱然逐漸發展成內銷經濟模式,但部分產品如農產品、能源、高科技產品等仍需依靠進口。”梁定邦並指,美國同時需要中方的資金,而中國目前也持有巨額的美國國債。雙方的關係可謂千絲萬縷,才造成中美貿易的持久拉鋸戰。

 

中美貿易戰被視為美國壓制中國的手段,而中國一方面與美國角力,另一方面也積極爭取更多籌碼,力圖與美國抗衡。梁定邦說,近年中國積極拓展“一帶一路”跨國經濟合作,期望強化與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及歐洲各國的聯繫,擴展其國際關係網絡,打好“聯盟牌”,以抗衡西方國家。此外,中國也積極向巴西、俄羅斯等國家採購農產品及燃油等,目的是希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預料未來談判難有實質成果

梁定邦預計,第二階段談判將比起第一階段更難達至共識,甚至可能永遠也談不攏。中美雙方都清楚明白各自也有互相依賴的基礎,未來的談判只會尋求一個平衡的局勢。他說:“不會有徹底的妥協,所以談判也難有實質結果。”美國即將在11月舉行總統選舉,預計特朗普連任機會較高。但即使由民主黨候選人當選,整個中美貿易局勢也不會有大改變。梁定邦坦言,除非未來有意料之外的大事需要中美兩國團結一致去解決,否則在未來50年內,貿易戰難有真正結束一天。

 

 

鄧希煒:中美貿易戰將成特朗普爭取連任籌碼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訂,眾人不免期望協議內容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改變。然而到頭來只見美國將中止關稅上調,而國家則將購入大堆美國大豆、其他農產品與能源產品。雙方折騰兩年,難道只為這些?

 

第一輪協議影響有限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認為,第一輪的協議影響有限。他指出,第一輪協議並非重大協議,只是中國單方面答應在未來兩年多購買美國農產品,短期內對兩國的經濟影響未見有大進展。從宏觀經濟來看,中國是隨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國家,美國大部商品是依賴其他國家進口和本地生產,因此中美貿易爭議整體不太影響美國的GDP和經濟。

 

按照貿易協議,協商的領域還包括開放金融服務業,當中最大的難點是要求中方承諾逐步減輕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壓力,不必再“用技術換市場”,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結束強制技術轉讓。

 

那麼未來中國的高端產業競爭能力會否因而受限?鄧希煒認為,中國的科技已非十多年前可比,現時已擁有很多龍頭企業,某些領域如5G亦已達到世界領導地位。他比較擔心的是美國政府單方面制裁某些公司,例如華為。“若美國政府單方面限制為華為提供任何原材料或專利性產品,會令華為無所適從。若能給他們數年時間,應該可以尋找到解決方法取代美國進口的產品和原材料。”

 

推第二階段協議吸納選票

中美貿易的首輪協議同時亦是中美外交史上,首次出現以職位不對等的方式簽署。一般來說,國家最高的領導人不會出席貿易協議簽訂儀式,尤其是在對方代表官職並不對等的情況下。究竟特朗普在背後打甚麼算盤?鄧希煒坦言:“很簡單,他就是要連任。”

 

他認為此份協議其實對中美的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但特朗普要以此告知選民,事情近兩年,美國終於跟中國達成一定共識。只要選民投票給他,第二階段將會繼續進行。

 

而事實上,鄧希煒認為中美貿易協議只具象徵式意義。他指出,特朗普打着貿易戰的旗號吸引選民支持,但口號競選與實質操作是兩回事。要明白中美貿易戰的動機和貿易本身其實沒有太多關係,而是為美國爭取公平的對待,同時讓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美國要求中國改革經濟體制,解除對經濟的干預,改為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特朗普連任機會大

美國大選將在今年底舉行,鄧希煒認為特朗普連任機會非常大。首先是因對手暫時相對弱勢,其次過去數年,特別是2016年的經濟和股票市場等都十分蓬勃。“雖然特朗普推動的政策有很多不確定性,但相信未來數月他都會保持經濟和股票市場蓬勃,以爭取連任。”

 

至於何時會有第二階段協議?鄧希煒預計特朗普會在大選前推出,但不期望第二階段的內容會較之前好,可能還是沒有太多實際進展。因為此舉重點只是要在大選之前找到下台階,要讓選民覺得他能為中美貿易尋找到新的進展。

 

壓抑中國仍屬大方向

自美國協助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市場繼而開放,時任總統克林頓當年曾相信中國經濟發展改善,將變得比較親美。然而事實卻是後來即使中國經濟崛起,仍不見得政治立場有變。

 

鄧希煒指,以今時今日的政治環境和氣氛,沒可能有一個美國總統會親華,無論哪一個黨勝出,壓抑中國經濟和政治策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只是在實體的政策執行有所不同。未來數年有可能不打貿易戰而打科技戰,分割或減少兩地的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