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年10月
把握大灣區金融服務機遇

香港金融服務業於世界首屈一指,同時是帶動本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預料粵港澳大灣區將為金融服務業帶來不少機遇,令香港作為國際和國家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形穩固。

 

金融服務業貢獻本地GDP高達18%,並提供大量高增值職位,聘用超過25萬人,屬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今年3月公佈的“全球金融指數”,香港位列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認為,香港既是環球金融中心,也是國家金融中心,擁有連接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獨特優勢。他闡述,香港具備高度開放和國際化市場、專業人才、完善基建配套與監管制度等優勢,自1993年第一家內地企業來港上市至今,內地公司已佔本地股票市場逾六成市值,香港自2009年起連續五年在全球IPO首次公開集資額度居首。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亦已發展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足見本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
 

迎合大灣區金融需要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之一。陳浩濂指出,區內人口多達6,900萬,經濟總量接近15,000億美元,屬國家最富庶地區之一,因此區內居民將有殷切的金融服務需求,從支付匯款到財富管理都是香港的專長服務範疇。同時,大灣區匯聚眾多創科企業和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需要全面的籌融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金融服務,以進一步擴充業務以至拓展全球市場。隨着國家深化改革,全面推進雙向開放,內地企業亦須深化與外地聯繫,香港在上述這些過程中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服務與金融服務。
 

為配合大灣區建設,陳浩濂強調,近年特區政府已着力為金融服務業拆牆鬆綁,擔當“促成者”及“推廣者”角色,讓金融服務業緊貼時代發展,把握內地企業“走出去”帶來的機遇。早前政府便改革上市制度,容許“同股不同權”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以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於主板上市。他解釋,改革目的是在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吸引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其中包括多家位處大灣區內的“獨角獸”企業,他有信心香港將成為這些公司的首選上市平台。

 

同時,政府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財資中心,大灣區企業更是當中的主要對象。2016年修訂的《稅務條例》容許企業財資中心在計算利得稅時扣除利息支出,並且對合資格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陳浩濂透露,修例後計有140家企業於隨後財政年度受惠,之後亦有超過50家企業向金管局表示有意或已於香港成立企業財資中心,充分體現香港對海內外企業的吸引力。

 

為了推動可持續經濟模式,各國致力拓展綠色金融市場,內地更於此領域獨佔鰲頭。陳浩濂表示,特區政府亦不落人後,積極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除為包括大灣區企業在內的海內外企業發行離岸綠色金融工具,亦透過認證與資助計劃協助本地商界投入其中。

 

金融科技企業理想融資平台

創新科技已然成為世界經濟新增點,陳浩濂認為,本港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享有獨特優勢。他指出,本港擁有不少企業合併及收購的人才,可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相關服務;落戶本港、為數眾多的銀行,則有望成為他們的客戶或合作夥伴,讓香港可善用自身網絡,協助大灣區及深圳的科技公司走向國際。當大灣區金融科技企業發展至一定規模,更可藉本港風險投資及私募基金集資拓展業務。過去四年,本港的金融科技公司已取得合共9.4億美元投資額,較新加坡多出兩倍。同時,不少國際知名研究機構、高等院校都選擇來港設立金融科技相關的實驗室、孵化器或加速器,瞄準的正是大灣區以至整個亞洲的金融機遇。

 

陳浩濂表示,政府今後將積極把握大灣區帶來的歷史機遇,利用成熟的資本市場及“一國兩制”下的優勢服務國家,繼續發揮“引進來”及“走出去”並重、聯繫國際的樞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