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年4月
為國獻策 為港建言

本會多位首長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他們上月出席“兩會”,就國家以至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議題發表己見,配合“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國家發展路向,積極參政議政。

 

蔡冠深:粵港澳大灣區潛力無限

今年是十九大召開後的開局之年,新一屆政協會議,自然份外重要。此次本會會長蔡冠深(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共呈交四份提案,包括《關於把粵港澳大灣區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由國家領導人督導統籌的提案》、《關於“一帶一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的建議》、《關於借鑒香港建立粵港澳灣區自貿港群的建議》、《關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及促進便民措施的建議》。全是圍繞時下香港人最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其中,《關於把粵港澳大灣區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由國家領導人督導統籌的提案》,建議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並由國家領導人親自出任該委員會第一負責人。蔡冠深指,這份由他牽頭的提案短短三天內就獲得113名粵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爭相聯署,這對他是莫大的鼓舞,使他感到三地委員人同此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無可估量。

 

他續指,兩會期間總理的工作報告,憲法的修訂、國務院機構改革,從經濟發展到民生保障再到簡政放權、商界便利化等諸多方面,讓他深刻感受到過去五年中祖國所取得的發展成就,以及未來持續推動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令他衷心為此感到自豪。

 

今年蔡冠深對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深表榮幸,認為這是國家給他的無上榮耀。他承諾將會在新崗位上更積極地發揮作用,把握國家發展大局,集中精力協助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把香港建設得更加美好。

 

曾智明:構建大灣區同一天空

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提供廣闊的發展天地,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和明匯智庫的共同調查卻發現,本地青年對大灣區認識猶有不足,而政府部門在推動他們參與大灣區發展方面亦可做得更多。本會副會長曾智明(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香港人對“一帶一路”、大灣區等概念認知較少,這與宣傳有關,亦與時下香港青年對資訊的偏好有關,令這些宏大的地區發展資訊無法深入民心。他表示,交通配套是改善情況的重要一環,只有提供便利交通網絡,打開聯通管道,港人就能親身體會內地的發展,並指出大灣區能為香港青年人提供向上發展的通道,若配套齊全,相信一定吸引他們前來發展。

 

同時,曾智明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動青年了解大灣區方面發揮更積極作用,如可參考“一帶一路辦公室”的模式,明確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增設專員一職,專門負責統籌、溝通及聯絡等工作,而其中一項職能應是針對香港青年而採取更生動活潑的模式,宣傳推廣大灣區建設,吸引他們的全面參與。

 

雖然香港、澳門已經回歸祖國多年,但港澳青年到內地工作,待遇上仍被視為境外人士,曾智明認為情況既不方便,亦缺乏“彼此一家人”的感覺。他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檢視及修改現行法規中把港澳視為境外人士的條文,例如從回鄉證入手,或發出適用於港澳同胞的國內身份證。他表示,計劃可先在大灣區內試行,構建大灣區“同一天空下”的感覺。

 

王惠貞:青年人心回歸利長期社會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理念,本會副會長王惠貞(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認為,相關概念在港人青年方面同樣適用,因此關鍵是做好青年人心回歸工作,協助他們認識國情,日後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王惠貞建議中央確認在內地工作的香港青年之國民身份,給予與所在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創業優惠、養老保障、醫療保險、助學貸款等待遇,共享國家發展成就,增強歸屬感、自豪感與自信心。她亦建議國家試行開放個別部門及地區的公務員職位予香港青年,以至容許有志參軍的香港青年報名入伍,讓他們能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中貢獻力量。為了便利在內地升學、執業考評、就業創業等範疇,對於香港青年在香港或國外獲得官方承認的各層級學歷,她認為內地方面亦應一律予以承認,以拓寬他們事業發展的各種管道。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王惠貞指出,港人目前在內地創業、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仍受到不少限制。她認為,在“一國兩制"下應在大灣區率先探索解決香港居民的國民待遇的方法和途徑,使大灣區成為兩地同胞的共同家園。她提到,當局可改進香港和內地的雙邊稅收政策,降低稅務負擔,例如企業方面,可考慮香港公司若在大灣區內設立常設基地,企業所得稅可調整為16.5%而非目前的25%。個人方面,目前香港居民豁免內地個人所得稅的其中一項條件,是在12個月中在內地停留累計不超過183天,她建議大灣區放寬相關規定,以便利香港居民往返內地與香港旅遊、生活與工作。

 

李應生:培育青少年 提升旅遊業 弘揚中醫藥

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我國改革發展成就實屬來之不易,所以要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本會副會長李應生(全國人大代表)在青年培育、旅遊及中醫藥發展方面,均有提出多項建議。

 

李應生指,新生代對國家未來發展極為重要,年輕一代需要好好了解國家,才不易於受到誤導。他認為在香港仍有不少青少年對國家了解不足,他建議日後大型科普活動、奧運金牌選手示範表演、科技創新展覽等可於大灣區內舉辦,同時安排香港學生北上參觀訪問,以促進朋輩交流並加深認識祖國。李應生又建議透過一些參觀國家隊運動員培訓活動、音樂文化交流、國內企業實習等項目,讓港生有更多空間、更多層面參與,建立香港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並加深了解。

 

至於旅遊方面,李應生指這不只是民生產業,還是反映國家形象的第一扇門,更是帶動周邊經濟發展財政來源之一。若要旅遊業展現新風采,他認為必須加強前線人員培訓及建立旅遊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免旅遊新產品迅速遭受到泛濫複製,而缺乏吸引力。他續指,旅遊業亦應建立從業企業黑名單公示制度,以儆效尤。在景點本身,李應生認為應該與時俱進增加新元素,並加強宣傳及不時檢討收費。

 

李應生今次出席“兩會”亦有就業界關注的問題、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發展而提出具體建議,包括:放寬旅客攜帶自用民生用品入境、香港註冊中成藥在灣區內先行先試銷、建立獨具特色中醫藥人才培育體系、鼓勵中西醫交流合作、關注民族藥的研究與發展等。他期望香港中醫藥能融入國家發展策略其中,普及惠民,同時他期待行業可以傳承創新並重。

 

霍震寰:關注發展大灣區 歡迎務實新安排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廣東代表團時,特別要求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發展前沿。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聽取香港團代表意見時,亦鼓勵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霍震寰(全國人大代表)指,大灣區的發展是港澳代表最關心和提出最多建議的地方,這也是香港工商界未來大展身手的機遇。

 

根據多年南沙發展經驗,霍震寰建議包括在自貿區有口岸的地方,擴大未入海關管轄區的範圍,建立現代服務業先行先試試驗園,園內使用一些國際常用的法規,改善目前因三地法規不通而引起三地交往不暢的情況。他亦提出三地旅遊事業的共同發展,包括推進三地的遊艇旅遊、開闢內河河道等。此外,他也建議促進人才和青年進一步的交流發展。

 

今年兩會議期較過去長好幾天,未上京前並安排特別學習集會,令霍震寰感到國家正進入由富向強發展的新時代。在會議安排方面,除一如近幾年減少宴會之外,今年外出就餐更要書面請假。霍震寰認為這些安排既節省時間,亦可使大家集中精力認真處理會務,有助建立良好新風。

 

霍震寰續指,這次會議內容很多,其中重心是為新形勢的發展進行修憲,成立反腐倡廉監察委員會,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及選舉新一屆的領導人。他有幸參與其中,感覺如同40年前參與改革開放隊伍。見證習近平宣誓就職,典禮莊嚴隆重,大家高唱國歌,更使他對國家發展情況感到自豪。

 

王敏剛:內地、香港 申張法理

聽畢政府工作報告後,本會永遠榮譽會長王敏剛(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國家推行粵港澳大灣區等政策,對香港來說是莫大機遇,故他對香港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今年“兩會”,王敏剛的提案亦主要就國家與香港兩方面建言。在國家層面上,他提到在二戰後眾多國際公約清楚列明,日本應該將太平洋和南海諸島的主權回歸於二戰前所侵佔的國家,故他認為中國在南海權益方面理應得到申張。另外,在“兩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方面,他認為相關部門處理案件工作量效率有所提升,值得肯定。但更希望除了量以外,未來在質方面亦有所進步,避免年輕官員更替而出現“新官不認舊官賬”的情況,以期法治更為公平公正。

 

提到修憲和機構改革,王敏剛認為相關舉措具有歷史性、前瞻性及超越性的意義。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意味在三權上多加一權,這是跨越政黨界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門。

 

王敏剛續指,法理在香港亦應有更深刻體現,如《基本法》行使廿載,是時候全面檢討不足。他建議,人大常委會應該在港籌劃及領導《基本法》的理論研究與宣傳,也應該檢討《基本法》文本內對司法機關構成的程序、組織、人員素質和專業標準的要求,避免日後再有違司法原則的情況出現。王敏剛亦指出,23條立法雖然還需等待時機,但港區代表團也應預先做好條文研究,故他建議成立相關專項研究小組以作跟進。法治以外,鑑於香港青年久遭反政府宣傳誤導,王敏剛更希望港青可以參加國家正規軍,以提升他們保家衛國的責任心。

 

部份相片由副會長李應生、永遠榮譽會長胡經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