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7月
強化優勢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長期以來,金融業是香港經濟賴以繁榮的重要產業之一,並與紐約、倫敦齊名,是舉世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權威性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於今年三月底發表最新排名,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由第三位跌至第六位,被上海、新加坡、東京超越。香港應如何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力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羅力:深化內地與國際橋樑角色 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近日的社會宏觀環境的種種轉變,觸發市場對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憂慮,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難免受到動搖。今年三月,上述指數最新報告發表後,政府隨即發佈新聞稿回應,強調香港的基礎實力依然強勁,金融體系維持穩健,金融服務業各個環節運作有序,聯繫滙率制度仍然運作良好,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出。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聯席總裁羅力亦強調,近年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非但未有動搖,重要性更不斷增加。“近十年,香港在促進資金進出內地發揮重要作用,為內地企業業務增長提供海外資金,同時支援更多區域性和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

 

內地與世界聯繫角色難取代

羅力舉例,全球領先的投資服務供應商MSCI,早前便與港交所簽定授權協議,計劃在港推出37隻分別追蹤多個MSCI亞洲及新興市場指數的MSCI股票指數期貨及期權產品,國際市場對港交所平台的信任,正好印證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聯繫人角色的重要作用。

 

憑藉“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香港向來是通往內地市場的主要橋樑,推動香港在過去十年發展成為龐大且日趨多元化的資本市場,令其他城市難以取代。“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這是成功促進互聯互通計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香港的市場從業者、金融及監管機構,均與內地的監管機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凡此種種都難以一朝一夕被取代。”羅力說。

 

雙向互聯互通指日可待

現時滬港通和債券通每年交易量合計約為二萬億元人民幣,但羅力認為這只是互聯互通的序章,“香港在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促進資金北上流動,為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一個主要途徑。隨着內地龐大的資金池積極尋求更多元化的投資機會,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發展的下一章,重點將在於促進資金南下,這個過程可能再需時數十年。”

 

另一方面,隨着內地投資者希望尋求更多機會進入全球資本市場,香港將是他們首個資金停靠港。羅力指出,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香港應繼續把握及主導參與更多內地相關的貿易、投資、融資及其他業務。“內地近年持續推行市場改革,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過往香港在這方面的成就一向有目共睹,若我們能發揮獨有優勢,深化連接內地市場的門戶角色,協助內地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將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首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推動ESG迎合市場趨勢

除了強化聯繫人角色外,香港應致力凝聚良好資產,以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前來投資。同時,香港的監管制度及方針一直能夠有效保障投資者、維持健全市場及保持金融穩定性。但因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日趨複雜,近年港交所均有定期檢討本港監管制度的不同範疇,確保能夠緊貼市場發展趨勢。

 

因應近年國際機構投資者及基金經理進行投資時,愈來愈多考慮企業在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表現,故港交所近年積極提升上市公司ESG相關滙報及披露的要求及規定。而在最新的一次修訂,更要求年報須強制披露載有董事會對ESG事宜考量的董事會聲明,聲明要涉及披露董事會對ESG管治的監管方針及策略,並對相關管治目標的進度承擔責任。總括而言,在背靠內地市場發展互聯互通平台的同時,香港若能加快發展ESG投資市場及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莊太量:本港金融根基穩固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難動搖

作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多年來在全球的排名僅次於紐約與倫敦,三大城市更因而並稱為“紐倫港”。今年三月,一項定期更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卻反映,香港的排名較去年九月下跌三位,引來社會各界不少議論,當中不乏擔心香港在區內以至全球的金融發展會否優勢不再,甚或逐步被其他城市取代?

 

排名下跌僅屬短暫因素

究其香港排名下跌的背後原因,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受香港去年下半年開展的社會運動影響,事件在國際間有廣泛報道,或令香港在網上問卷調查中的得分和整體排名有所下降。他強調,其肇因屬短期的政治因素,而非基於金融體系或制度上的轉變,或被區內主要競爭對手超越所致。由此看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及地位可望仍然穩固,毋須過分憂慮。

 

莊太量又以倫敦為例,指2016年脫歐公投結果公佈後,當時不少市場人士預計倫敦的歐洲金融中心地位大受衝擊,但直至今年三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倫敦依然穩佔全球第二的排名,僅次於紐約,可見具有穩健金融根基及制度的國際金融中心,除非失去原有優勢,又或是在金融體系上出現巨變,否則其地位不可能輕易動搖。

 

固有優勢難以取代

莊太量續指,這項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主要建基於五類競爭力領域: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以及聲譽和綜合,在某段時期所得的分數定出排名,算不上太全面,也未必能確切展現出一個地區的整體金融發展前景。“一個坐擁強大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是兼具優良的制度和基礎實力,包括資金自由流動、法治制度健全、稅制吸引,以及業界發展成熟等,而這正是香港傳統建立及一直維持的優勢所在,非同區競爭對手所能取代。”

 

香港要繼續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避免被東京、上海及新加坡超越,以至遭到緊隨其後的深圳、北京及杜拜迎頭趕上,莊太量強調,首要是維持現行有利於金融發展的種種優勢,特別是容許資金自由流通、不設外匯管制,低稅率、司法獨立,以及提供英語環境等,均有利吸引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資金與人才來港,造就金融行業持續蓬勃發展。

 

積極開發金融產品及科技

“相對而言,香港在金融產品多元化及金融科技推展方面則有所不足,尤其是後者,雖然多間虛擬銀行已陸續在港開業,但本港在金融科技發展上,如電子支付、人才培訓等,仍落後於海內外地區,故必須急起直追。”莊太量補充,以金融產品為例,除政府發債外,本港亦應引入多元債券,如伊斯蘭債券等,藉此抓緊“一帶一路”機遇的同時,亦可追上早已推展伊斯蘭金融的新加坡。至於推動金融科技,他建議本港在技術研發上宜考慮另闢蹊徑,避免總是跟隨他人的步伐,難以取得突破。與此同時,保持低稅制及英語環境,對吸納相關人才,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被問及國安法在港正式實施,會否對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帶來衝擊?莊太量預期,短期或會如社會運動般,因受廣泛報道而令海外投資者在觀感上有所影響,但現階段看來,港匯保持強勢,恒指亦見上升,反映海內外投資者對香港的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依然充滿信心,相信其影響只屬短期,並不會動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