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6月
支援及時 化危為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本港經濟大受打擊,本年度首季經濟預計將收縮8.9%,屬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為紓緩各行各業的經營困難,特區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及保就業計劃,到底業界能否從中受惠?他們在疫情之下又如何轉危為機?
 

 

鍾偉平:政府支援及時 疫情蘊藏機遇

新冠肺炎影響下,百業生意大受打擊。對一般市民而言,感受最深的景象可能是在假日一席難求的酒樓都變得水盡鵝飛。面對困局,不少酒樓唯有變陣力推優惠,但求在疫市中穩住陣腳。

 

坐擁逾百食肆及餅店的稻香集團為本地飲食業翹楚,本會常董、稻香集團主席鍾偉平坦言,過去一年經歷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疫情,集團生意受到嚴重打擊。他指出,本地疫情最嚴峻時,旗下部分食肆晚市更曾停業。“去年已跌兩三成,今年更跌超過一半,部分分店更有七成跌幅。”

 

從稻香的情況不難想像,過去一年本地的飲食業生意陷入逆境,這也解釋了政府何以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飲食業,包括首輪合資格持牌食肆可獲一次過八萬元或者20萬元資助,而次輪則有多項措施,包括向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使受“限聚令”影響生意食肆以及其他處所皆能受惠。

 

稻香控股有限公司行政副總裁邱靜雯指出,政府兩輪資助對集團以至本地飲食業可謂及時雨。以該集團為例,旗下食肆大部分在三月時已收到資助金,“最快那些更在申請兩星期已收到資助金。”她續指,基金申請手續甚為簡便,兩輪基金的申請文件都在“兩、三頁紙”的範圍。次輪的處所樓面面積則須核實,但手續仍未至於繁瑣不堪。

 

稻香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曾潁嘉則指,本地飲食業最大支出是租金及薪金。政府的基金支援紓緩了飲食業在薪金方面的壓力,惟部分業主或因業界有基金支援而更加拒絕減租,故她期望政府可在租金方面思考如何協助飲食業度過難關。

 

目前來看,最艱難的日子似乎已過,但鍾偉平坦言,他仍保持極為審慎的態度。例如在防疫措施方面,集團耗資數以十萬元增設新型體溫測量機,確保能在未來繼續確保顧客健康。鍾偉平透露,稻香集團在本地有4,000名員工。在疫情期間集團基金向基層員工派發千元津貼及抗疫用品,就是希望提振士氣、留住員工。他形容,這次疫情事雖不幸,但也是危中藏機,正好讓集團進一步加強衛生監控。他還指,集團仍在加開分店及招聘員工,他相信疫情屬暫時,對風浪後的前景仍具信心。

 

 

黃進達:仿傚外國“旅遊氣泡”復甦旅遊業

旅遊業的境況同樣嚴峻,本會會董、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坦言,現時旅遊界相關業務已幾乎跌至零,可說是處於“冬眠”狀態。他指出,自去年反修例運動起,業界已備受打擊,到今年再遇上肺炎疫情,可謂雪上加霜。“去年底起,不論世界各地或內地旅客,來港遊已基本停頓。今年初疫情加劇,全球各地實施封關、隔離措施,連出境遊也大受影響,現時不論出、入境旅遊,均是冰封狀態。”

 

有見及此,政府早前推出的兩輪防疫抗疫基金,亦包含不少支援旅遊業界的措施。當中包括:每名從業員發放5,000元津貼,為期半年;向每間旅行代理商提供二萬至20萬元資助;每間酒店發放30至40萬資助;另外旅遊巴司機、郵輪公司等亦獲得一定資助。黃進達認為,上述措施再加上保就業計劃,對業界來說屬及時雨,有助緩解困境。但若旅遊活動仍長期停頓,就算再多的資助,恐怕亦是“長貧難顧”。

 

黃進達慨嘆,“現時從業員長時間沒工作,紓困措施固然可減輕業界壓力,但坦白說,每月幾千元的津貼,今時今日要在香港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不要說養妻活兒。因此,業界最希望是盡快重開部分關口,恢復局部旅遊活動。”他建議,本港可仿效外國的“旅遊氣泡”概念,與鄰近的澳門、內地,以至周邊疫情較緩和的地區結成“氣泡”,互相開放旅遊,但“氣泡”以外的人若要入境,則仍須檢疫隔離。

 

他續指,若疫情到七、八月依舊反覆,旅遊業繼續冰封,恐無可避免需要第三輪抗疫基金的援助。“即使處於‘冬眠’狀態,旅行社也需要一定的基本支出,員工依然需要支薪。業界也希望盡量保留員工,但在此水深火熱環境下,部分旅行社要結業清盤,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希望大家以體諒的心態去看待。”他相信,世界各地的旅遊需求始終存在,業界只要熬過這個寒冬,定可迎來復甦的一天。

 

 

沈慧林:善用支援拓展網上銷售

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消費轉趨審慎,珠寶鐘錶等非生活必須品,自然首當其衝。本會會董、萬希泉鐘錶有限公司創辦人沈慧林指出,公司產品主要透過與零售店合作及舉辦展銷會等渠道銷售,業務在疫情影響下難免受到打擊,“過去我們經常與明星、名人合作,舉辦發佈會等活動,現時已悉數取消。加上市面人流大減,情況可謂非常嚴峻。”

 

現時香港和內地之間仍實施隔離檢疫措施,何時放寬仍是未知之數。沈慧林認為,有關措施大大阻礙內地和香港之間的物流,令不少於內地設廠的港商大失預算之餘,亦不利經濟復甦。“例如顧客要維修手錶,我們亦無法寄到內地廠房。即使要到內地處理業務,亦困難重重。”他認為政府應積極考慮改善措施,例如可先放寬商務人士通關,以及考慮簡化部分檢疫安排等。

 

對於疫情過後行業的復甦步伐,沈慧林坦言未感過於樂觀。他預計,最先復甦是生活必須品,珠寶鐘錶等奢侈品則較為滯後。“我們的銷售主要依賴零售和展覽,但大型展覽會等活動停頓太久,相信需時恢復。我們已報名參加九月的鐘錶展,但屆時能否如期舉辦仍在觀望之中。始終疫情發展難料,市民對大量人群聚集依然有所疑慮。”

 

幸好其公司擁有不少海外客戶,即使對外交通幾乎斷絕,產品仍可郵寄到外國,維持一定收入;加上內地工廠也順利復工,供貨方面亦算穩定。但不少主攻本地市場的同業,則幾乎每天面對虧損,甚至倒閉的憂慮。“政府的支援措施可算是及時雨。例如對零售業界有八萬元資助,加上保就業措施,有助改善企業的現金流。此外,‘遙距營商計劃’亦資助最多30萬元,協助企業加強遙距辦公及網上銷售的能力。”

 

沈慧林透露,疫情期間網上銷售錄得明顯增長,相關查詢亦顯著增加,因此未來將善用政府的“遙距營商計劃”資助,大力拓展網上銷售,亦積極開拓企業訂製市場,為疫情後的發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