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10月
自动化养虫处理厨馀 助建绿色循环经济

目前香港每天的厨餘量达3,600吨,位於北大屿山小蠔湾、本港唯一处理厨餘的工厂,每天处理量只有200吨,情况实在杯水车薪。库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库基生物)创始人及总裁余广滔,构思透过饲养黑水虻这种没有生物风险的昆虫,以天然方式消化厨餘,幼虫虫身及虫粪并可製成鱼粮及农业肥料,形成绿色循环经济。

 

作為本地初创的“ 新 丁”,库基生物早前於香港贸易发展局“ 创业快线2020”比赛胜出,获安排与香港投资者及相关政府部门、环保企业等会面,交流合作机会,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回顾创业歷程,本身在香港理工大学修毕管理学硕士的余广滔坦言,本身并无生物科技底子,但一直有一颗创业心,更有志成立社企,期望藉开创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為世界带来若干改变,正因抱持这份信念,為日后创立库基生物播下种籽。

 

自然界清道夫有效消化厨餘

“ 有感从海外运来本港的有机农作物不够新鲜,我在硕士毕业后曾在粉岭开设有机农场,希望為港人提供更新鲜的有机蔬果,惟本港寸金尺土,农地生產数量有限,產品在价格上亦欠缺竞争优势,无奈失败而回。”依然抱有创业梦的余广滔忆述,直至一次看到一齣BBC纪录片,讲述被誉為自然界“ 清道夫”的昆虫可拯救世界,触发他想到利用昆虫或有助解决本港日益严重的厨餘问题,并即时坐言起行,找来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大学教授及投资者,共同实践创业意念,库基生物因而诞生。

 

余广滔阐述,本港每日製造的厨餘数量多达3,600公吨,但现时唯一位於北大屿山小蠔湾第一期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每天以“ 厌氧消化” 技术仅能处理约 200 公吨厨餘,最终大量无法处理的厨餘被送往堆填区。“ 相对而言,我们的厨餘厂可透过自动化系统分类厨餘,先筛走骨头,再将厨餘磨成糊状,经系统直接餵饲已养殖的幼虫,并已达致工业级规模,利用电脑自动化控制幼虫的生长过程,以至日常的餵虫次数和数量等,若厂房面积与小蠔湾第一期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完全相同,每天可处理的厨餘数量,将较现有技术提高两至叁倍。”

 

没有安全风险 具多重优势

至於為何选择黑水虻,余广滔解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13年发表的报告指出,昆虫蛋白对人类有益,更特别向全球推介黑水虻。“ 经我们的团队研究发现,黑水虻主要在本港郊外出现,既非外来物种, 对人类不构成威胁,亦不喜欢飞 往人类聚居的地方,故不会在家居出现,更重要是没有生物安全风险,也不带对人类有威胁的病菌,配合兼具杂食习惯可有效处理含油份或调味料的厨餘、繁殖与生长速率高,以及蛋白质丰富 等优点,尤其适合充当厨餘‘ 清道夫’。由於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蛋白质,虫身经烘乾后可转化為鸡或鱼的饲料,也可成為食品添加物;而虫粪则可变為有机肥料,物尽其用。”

 

前海设生產基地

為争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及所需资助,并吸纳合适的科研人才,余广滔表示,库基生物现已进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计划建立以工业级规模养殖黑水虻幼虫的自动化厂房,并充分发挥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融合的优势,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

 

随着环境局推出引用昆虫技术小规模地处理本地鸡粪的试验项目招标,余广滔指出,该公司已拟定标书投标,同时与东莞、珠海及南京等地的政府联络,冀可採用生物技术协助当地处理厨餘。 “ 我们现正筹备新一轮融资,期望有关技术可尽快在香港及内地落地应用,未来并能进军东南亚市场,长远更能利用昆虫生產新型蛋白质,力求可為解决粮食危机尽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