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4月
为国献策 为港建言

本会多位首长身兼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他们早前出席“两会”,就国家及香港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以至“后疫情时代”应对等议题发表己见,积极参政议政。

 

 

 

霍震寰:助力湾区科研 全面改善教育

正以国际一流湾区為目标迈进的粤港澳大湾区,近年一直是“两会”的讨论重点。本会永远荣誉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霍震寰今年所呈交的提案,亦与大湾区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在科技发展方面,霍震寰认為儘管大湾区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不失丰富,但在创新成果转化率、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產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故他建议可将港澳创新资源与大湾区实际结合,加大政策供给,加快创新要素聚集,助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教育方面,霍震寰则留意到国家多年来开展国情教育,為促进香港同胞了解国家发展、增强国家认同感、推动人心回归等均见积极。但国情教育亦有时未能及时生动反映国情新变化,多年来推动相关教育亦遇上不少阻力。有见及此,他认為一方面可从拓展项目内容、丰富项目形式等着手,以切合社会民生及青年职业发展需求的方向深化教育内涵。在宏观方面,则以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强专业化管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例如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情培训交流基地等平台,建立官方、民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各类交流活动有序开展。

 

一如以往,身為香港武术联会会长的霍震寰对武术发展续有关注。他认為珠叁角九市与港澳之间缺少武术文化交流,各地武协局限於关注当地武术发展,缺乏将岭南传统武术传承扩展至大湾区、乃至世界的视野和格局,同时港澳武术青年发展方面亦见滞后。故他建议通过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武术交流合作示范区、加强学校武术教育、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武术交流等方案,以推进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蔡冠深:疫情无碍议事 内外提振经济

“十四五”规划中,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策略是其中一大焦点。本会永远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於今届“两会”呈交的多份提案,主要针对国内经济及推动区域合作建言。

 

在国内经济方面,身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的蔡冠深认為大湾区建设应对标欧盟,全面推动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他指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欧盟近30个国家实现了不同主权国家之间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达到世界上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相比於一国之下的粤港澳大湾区,11个中国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人员往来便利还远远不如欧盟。这当中的差距,恰恰是改善提升的巨大空间。

 

他建议前海可作為试点,让区内金融机构按照共同标準审批跨境金融服务。而香港与前海可以在中央批准下於金融领域建立两地协同机制,允许资金在更大的范围内双向流通,同时支援金融人才和资讯在两地自由流动。同时,他亦提出一系列方便两地互通的措施,例如专业资格互认、放宽个人徵税以及建立医疗绿色通道等。

 

蔡冠深并建议设立环渤海经济圈智库和企业家联盟,以利於早日形成南北两大湾区加上长叁角经济带的战略佈局。他并提议建设寧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有鑑於中国和越南是全球仅有的两个有力地控制疫情、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蔡冠深建议在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设立“境内关外”特殊监管区,以建立面向东盟的加工製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另外,蔡冠深亦留意到人工智能发展下的编程教育,乃全球教育中的全新方向,故他在提案中建议支持内地的优秀编程企业来港设立一带一路编程研究中心,一方面提升巩固香港和内地在编程上领先地位,另方面通过香港提升中国在编程领域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的能力。

 

他还指出今次“两会” 是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下中国率先復常的标誌。紧凑的议程,结合视频和连线等形式令六天半的会议极具成效。

 

 

 

曾智明:建设大湾区特色新型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叁种货币、叁个不同法域、叁个独立关税区”的特殊环境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眾多且复杂,其中智库的发展亦然。本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曾智明认為,大湾区虽有不少智库,但由於体制不同等原因,存在各自的问题。他建议,粤港澳叁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各地智库的优势,全面建设有大湾区特色的新型智库,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努力协助国家提升软实力。

 

他续指出,2019年大湾区内30多家智库签订了“大湾区智库联盟协议”,确定了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但因近年香港出现前所未有的黑暴事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令跨境的研究交流处於停顿状态;此外,如何发挥叁地智库的各自优势,共同进行大湾区建设研究等重大课题,也停留在规划阶段;同时,内地的一些研究限制,也应根据具体需要而有所放宽。

 

“至於香港方面,目前约有40多家智库,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民生、国际等,这些智库利用香港国际联繫广泛等优势,產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呈现多姿多彩的发展趋势。但因香港智库发展尚在起步阶段,除了少数几家得到大财团或实力雄厚人士支援之外,普遍规模较小。另外,香港智库要与内地智库开展合作研究,也有不少政策障碍,长远将影响叁地智库共同进行大湾区建设研究以及新型智库的建设。”

 

他建议应儘快完善大湾区智库联盟体制,採取特殊政策,支持港澳中小型智库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此外,国家有关方面亦应重点支持大湾区智库联盟,将一些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委託给联盟,争取產生出更多智力研究成果,让大湾区建设发展得更為顺畅;长远而言,应从国家层面制定决策规范,要求大湾区内的政府决策过程中,加入智库諮询环节,以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提升智库的层次和影响力。

 

 

 

王惠贞: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力发展经济

香港前年经歷修例风波,接而再爆发新冠病毒,经济民生遭受沉重打击。本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王惠贞认為,香港可从四方面着手,务求儘快走出疫情、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振兴经济。首先,可推动香港成為国际认证中心。她指出港深创新科技园第一期基础建设将在今年动工,惟现时很多產业审批标準在香港和内地并不一致,建议可在园区成立產业认证中心,争取凡在中心审批通过的產品,皆可获得内地相关机构认可,进而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相信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进驻,同时体现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

 

第二,建议中资企业在香港发展高科技產业。目前在港上市的中资机构佔整体香港交易市场份额逾60%,对香港金融市场有举足轻重影响,但其在港聘请的员工却佔整体就业市场不足10%。王惠贞建议中资企业可利用河套地区发展高科技產业,扩大本地就业,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第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协助科创企业融资。王惠贞指出,过往科企多在美国上市融资,但因应美国制裁,估计不少企业将转投香港上市,港交所可為此建立专為科企而设的上市版。在港中资金融企业亦可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外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 fund)和风险投资基金(VC fund),配合港交所上市平台,构建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生态圈。

 

第四,王惠贞认為应研究在疫情新常态下新的生活及工作模式,以备疫情再发生时,可迅速啟动指挥中心应变,把疫情影响减至最低。虽然各国已陆续开始接种疫苗,但香港仍需严格防控,在本地“清零”后、国际社会仍未有效控制疫情前,对於外国入境人士仍要严格控制,以免疫情重临。

 

 

 

李应生:振兴中医药业 发扬湾区影视

身為业界代表,本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李应生对参茸药业自是长年关注,今年“两会”他也就相关议题呈交提案。

 

李应生指,他前年已曾建议在香港製造并获正式註册的中成药產品,可透过简易註册程式,在大湾区内先行先试销售。疫情过后,振兴经济急不容缓,故他认為大湾区中医药发展高地方案必须加快落实到位,并达至双迴圈经济发展目的。他建议可规划兴建大湾区中医药城;加快落实港澳企业的优惠政策,放宽港澳企业在大湾区内经营条件,推动中医药高地建设有关中药產业的政策儘快落地见效,振兴香港中医药產业。另外他也留意到旅客目前难以携带购自香港的燕窝產品进入内地,可见现行管理方案有必要重新检视修订。尤其是疫情过后,重振两地经济是当前急务,任何有利营商及惠民政策均宜加速办理进行。

 

在创意產业方面,李应生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及要“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援香港成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故他认為中央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在政策和人力物力上应多加援助,例如放宽香港电影公司在内地从事电影行业的规限、成立大湾区电影审查局、影视產业联盟、设立培训课程、实践影视製作资助计划等,更可从而推广旅游业。他指香港作為大湾区其中一个核心引擎,是大湾区影视枢纽中的桥樑,相信香港能為内地影视文化注入新动能,发挥互补优势,定可增强国家影视文化在国际层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胡晓明:发展生物科技 坚守国家安全

国家如期实践脱贫承诺,并新增逾千万个就业岗位,本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胡晓明认為成绩值得鼓舞,更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在此情况下,他在生物科技產业、国家安全以及儿童產品安全等方面呈交了多份提案。

 

胡晓明指,纵使国家生物製药產业已逐渐追上欧美大企业的开发进度,然而面对各国激烈的科技竞争下,他建议国家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和信誉,协助内地生物科技產业融资及获取国际认可,加快补齐生物技术领域的短板。他并指,新冠疫情令大家更关注生物科技发展,建议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香港打造国际生物科技转化中心,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让国际市场更广泛的应用中国科研成果,既维护国家安全亦能赚得收益,缔造双赢。

 

至於国家安全方面,胡晓明认為香港目前虽已由乱转治,然而捍卫国家主权的工作绝不能鬆懈。故他建议国家容许港澳公民自愿服兵役,履行保家卫国的重任。他认為这做法既有助建立香港年轻人的国家观念,亦有利推动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更进一步,若青年自愿服兵役可由国家负担大学学费,以期吸引更多爱国新一代。此外,他亦建议国家指导香港建设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并提供培训及考核,為香港学校提供顾问指导及协助,以弥补目前香港国家安全教育之不足。

 

另外胡晓明亦留意到儿童產品仍存安全隐患,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也严重影响中国製造的形象。因此,他建议儿童產品必须加强监管及严厉执法,加强与业界人士的交流及合作,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安全标準,為我们下一代提供品质安全及效用优良的產品。

 

胡晓明认為今年参与“两会”充分感受到国家规划上的前瞻性及指导性,能為香港未来整体的规划发展指引方向。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家锐意构建產业体系新支柱谋划未来產业,為香港商界提供啟发及指导方向。

 

 

 

陈仲尼:加强监管创新金融

本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尼表示,近年大量智慧型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金融业态。但另一方面,监管发展滞后,令民间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几乎接近没有监管,这既是早前 P2P 网上借贷泡沫爆破的原因,也是类似蚂蚁集团这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过度杠杆膨胀的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科技公司涉足各类创新金融领域,造成跨界混业经营情况,部分根本上已经成了金融机构,但它们在资本金比率、风险管理方面,却完全没有监管指标对其进行监管,所以其扩张速度比传统金融机构急且快,最终发展成小型金融风波而爆破。因此当局必须关注这些重大的金融监管漏洞,消除创新金融科技所带来的系统性隐患。”

 

他认為,过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各管一方,在以往分业明显的旧时代基本能胜任监管要求。但近年随着个体和企业对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融资需求的提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贷款公司、私募基金、互联网平台等纷纷涉足信贷、资產管理、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业务,形成金融混业经营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过去的监管理念变得不完全适用。因此中国要加速监管制度改革,实现对金融业务的全面监管。

 

他建议可根据金融活动的性质进行监管,对那些能清楚了解本质的创新金融业务,可按照与传统金融业相同规则监管;至於尚未清楚的创新金融產品或服务,可以通过“监管沙箱”限定风险范围,让其可在毋需完全符合监管规定的环境下,邀请有限数目的客户参与金融科技专案的试行。惟金融平台要订明保障客户、风险管理措施,以减低相关风险。

 

 

 

张学修:推动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协同发展

本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张学修指出,2018年以来,海南省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他认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此背景之下,海南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推动自贸港建设与大湾区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拥有高度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业网络。张学修认為,海南可借鉴香港的制度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自贸港,同时应考虑加大税收政策的优惠力度,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此外,应进一步开放全岛自由销售进口免税商品,大幅提升离岛免税限额,增加免税商品品种并简化购买程式;同时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落地签与免签的适用范围,积极引进外籍和港澳台专业人才在海南就业和居留。

 

此外,亦应在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等领域,加快推进与大湾区的协同一体化发展。“ 海南应进一步完善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中央有关部门协调,加快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加快依法合规在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產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探索与大湾区实现差异化分工、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业发展模式。”

 

而在医疗旅游消费领域,亦可与大湾区加强合作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张学修指出,在大湾区城市当中,尤其是香港,拥有高品质、高标準的医疗服务实力,海南应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医疗旅游试点,扩大对应用高端医疗装备、新药品的政策支持,与大湾区以合办医院、设置分医院等多种形式筹建新型医疗旅游消费中心。

 

 

 

方文雄:国家致力实现中华伟大復兴

本会永远荣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方文雄指出,今年“两会”重点之一,是审议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也是中国GDP力求重返全球第一的决胜衝刺阶段,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从1953年起制定“五年计划”,但到了2006年,“计划”一词改為“规划”,一字之变反映出中国由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今年又有新猷,“十四五”规划有些方面不再设硬指标,属性分為预期性、约束性,不设具体的GDP成长目标,因為“十四五”规划主体是推动高品质发展,经济增速不再是核心问题。

 

方文雄续指出,“‘十四五’规划期内有危有机、有利有弊,中美两国世纪大博弈将持续激烈,但国内形势较為稳定,过去数十年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如环境破坏、腐败、贫穷等,多已获得基本控制与改善,有利於构建以国内大循环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应对美国针对中国而主导的‘脱鉤’战略。”但长期而言,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少,今后国家必须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经济,才能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希望到2035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之远景目标。

 

“我们的伟大復兴不仅仅是GDP,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重要,我们还需要提倡社会文明、提升国民质素,缩小贫富差距、完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產业和能源结构,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大贡献。”他希望中国在各方面都走向世界前列,以实现中华盛世的恢宏格局。

 

 

 

廖长江:推动香港专业界人士参与大湾区建设

专业服务业是先进经济体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业以及大量高端人才,故本会常董(全国人大代表)廖长江认為,粤港澳叁地应透过错位发展、互惠互利,共同打造大湾区国际专业服务中心。

 

廖长江指,香港专业服务业人才具视野,富经验,这是香港的独特优势。在“十四五”时期,香港的专业服务业能够為国家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发挥积极作用。故他希望国家进一步扩大向港资企业的开放,為香港各个专业界别的人士到内地发展,尤其是在大湾区内执业,提供更多政策便利。

 

他认為可从几方面入手,例如推动大湾区内专业资格互认。他观察到香港法律、建筑及保险等专业界别的人士仍未能和内地同行享有同等待遇,其他专业界别要进入大湾区发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故他建议就不同界别遇到的问题展开调研,按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逐步解决长期以来“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的问题。

 

此外,廖长江亦建议建立专业服务中心,為有意在大湾区发展的香港和其他地区的专业人士提供政策諮询、培训和企业对接服务,简化跨境业务重新申请各类牌照的复杂流程。而统一的资讯平台,使不同界别的企业和人才可以透过网站、微信群组、手机程序等多种形式,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实现资源配对,也方便政府推行支持计划。同时,他也提出豁免漫游收费、提供税务优惠、改善交通基建及建设宜居生活圈等建议,便利专业人士工作和生活,减少其於大湾区发展后顾之忧。

 

 

 

完善选举制度 提升议会品质

 

霍震寰:反映中央对香港爱护有加

对於中国崛起,国际早有戒心,香港无可避免成為棋子。在外部势力参与下,近年香港乱象丛生,情况令人担心。没有安定,难有繁荣,故从早前的香港国安法,至最近的完善选举制度,中央明知出手惹来外国指责,乃是万不得已之举,可见中央对香港实在爱护有加。冀盼今后社会逐渐由乱转治,议会可造就均衡参与,再度选贤任能,吸引更多人才為香港的未来建言献策。

 

蔡冠深:确保香港长治久安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蔡冠深认為充分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集体意志。它大大拓展了香港社会各界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了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质量,使选举委员会更加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相信可有效解决近年立法会泛政治化和香港社会内耗不断的困局。

 

曾智明:保障“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从2014年“佔中”到2019年反修例风波,可清楚看到外国势力在港渗透十分严重,加上部分反对派议员与之相勾结,令香港的繁荣稳定受到严重损害。例如每次立法会讨论重大法案,反对派為了个人政治利益,必定会运用各种手段拖延、阻碍,甚至透过极端的拉布行為,令立法会运作陷入瘫痪;也有部分议员透过宣誓仪式等,公然散播港独主张,凸显 “一国两制”确实存有漏洞。这次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不但有助解决回归以来政制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一国两制”回归初心,行稳致远。

 

王惠贞:有效堵塞选举制度漏洞

这次全国人大的决定,有利於香港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近年来香港虚耗在政治争议中,以致很多民生关注的问题如房屋、医疗,未能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严重受损,邻近的深圳发展早已经超越香港。2019年“揽炒派”推动街头黑暴,让香港陷入连续多月的暴乱,市民生命财產无法保障,反映香港选举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是次人大决定有效堵住相关制度漏洞,将有利确保“爱国者治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李应生:可集中精力為香港未来谋福祉

这次决定确实完善了过往的选举制度,标誌着香港的政治体制将会重回正轨,可令港人能选出更富广泛代表性的人士参政,并确保爱国爱港人士為港出力,得使香港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此外,增设资格审查委员会,可杜绝反中乱港分子参与,能省却一些无谓的争拗,好让大家集中精力和时间為香港未来建设、為市民大眾谋福祉而努力。人大常委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绝对是有权有责,冀望特区政府尽快据此完善香港特区法律,规管相关选举活动。

 

胡晓明:杜绝外部势力操纵香港

由国家主导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具有必要性及迫切性,过程合宪合法合情合理。它充份体现国家坚决要帮助香港拨乱反正,堵塞选举制度的漏洞,重拾以爱国者為主体的“港人治港”政治原则和标準,以确保只有爱国者才能晋身执政行列,杜绝外部势力再次借不爱国、反中乱港及激进分离份子操纵、绑架香港的机会。只有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上国家经济快车,香港未来才会有希望。

 

陈仲尼:有助“一国两制”拨乱反正

总的来说,这次中央的出发点是希望拨乱反正,重新把“一国两制”导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行稳致远。同时也显示中央正视并决心解决一些香港回归以来累积的问题。这次人大的决定,在制度方面有效防止了反中乱港、甚至港独势力进入管治架构的问题。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下一步还要看往后的选举中,能否选出有才干、有政治能力、有承担及真心真意服务市民的人,并好好地督促、提升特区政府的施政水平,為香港市民谋福祉。

 

张学修:“爱国者治港”乃天经地义

很高兴看到“爱国者治港”标準、选举制度改革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是国家一部分,落实“爱国者治港”乃天经地义之事,只有“爱国者治港”,才能保证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而落实“爱国者治港”,关键在於选举制度改革,并从法律层面加以完善,保证爱国者主导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公营机构,把黑暴、揽炒、港独人士清除出局,如此方能有效维护香港政治稳定。

 

方文雄:社会稳定是改善民生之基石

香港近年遭受一连串政治动乱破坏,社会撕裂、经济重创,痛定思痛,深切体会到社会稳定才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石。中央提出“爱国者治港”,正是对症下药解决香港困境之良策。事实上,“一国两制”倡导者邓小平先生早年已强调过:“必须由以爱国者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希望大家以国家利益及市民福祉為重,放下歧见、理性务实,推动香港早日重回发展正轨,以繁荣稳定新局面证明“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与生命力,為祖国统一大业起良好示范作用。

 

廖长江:引领香港重回发展轨道

其实“爱国者治港”早於80年代曾由邓小平提出,并非新概念。随着2013年政改,至后来的“佔中”与反修例风波,加上外部势力等因素影响,香港政局与“一国两制”之初衷愈走愈远,故中央不得不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基於中国為单一制国家,权力向来是从上而下,故今次完善选举制度以落实统治权是无可厚非,并不是一种苛求。事实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宣佈决定通过之后,会议现场掌声雷动,足证大家盼待今次决定可令香港重回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