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2月
融入十四五 对应双循环

去年底召开的五中全会上,“十四五”规划、“双循环”、2035年远景目标成為焦点所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十四五”规划、“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将成為推动国家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香港如何善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藉此促进本港经济全面復甦。
 

 

谭耀宗:“十四五”发展空间广阔有利香港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人大会议将於3月召开并讨论规划内容。回顾在“十叁五”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谭耀宗指国家取得亮丽成绩,带动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进新台阶,实现了品质、效率和动力变革。

 

九大目标 实践愿景

“十四五”规划提出在2035年实现九个方面发展愿景目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美好生态环境、形成对外开发新格局、人均GDP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富裕取得明显实质进展。

 

為达到上述目标,国家将推出12方面举措,透过坚持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產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佈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產业、推动绿色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及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谭耀宗认為,国家将迎来新发展格局,香港未来如何配合“十四五”规划和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是香港如何走出困局,加快经济復甦的关键。

 

贯彻“一国两制” 维护国家安全

谭耀宗表示,去年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提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而在“十四五” 规划文件中,亦明确提到国家将全面準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坚持依法治港,维护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法律制度与执行机制。他指出,只有维护国家安全,香港社会才能稳定,市民才有发展机会。

 

他续指,国家强调全面準确贯彻“一国两制”十分重要。透过维护宪法和基本法,落实中央对港的全面管治权,才可以為香港整体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他特别提到,去年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国安法,是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让香港社会回復稳定的重要举措。而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爱国是公民基本义务,故爱国教育应成為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十四五”规划与香港发展攸关

“十四五”规划亦提出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谭耀宗认為,香港要在新形势发展下突围而出,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特别是增强在创科领域的资源投放,為支持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準备。此外,谭耀宗对於“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以及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感到鼓舞,期待中央稍后推出更多具体措施,支持香港与大湾区以至内地其他省市开展更紧密的交流合作。

 

谭耀宗强调,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国家有好发展,香港便可得到更好保障。香港应积极探讨如何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為香港长远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

 

谭耀宗部分為本会会董会网上讲座“‘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影响”之撮要。

 

 

王春新:拥抱新转变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指出,“十四五”规划是确立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当中需要在基础研究、创新金融和保护知识產权等创新要素上取得突破,这些正好是香港的强项。他认為,香港需拥抱这一转变及作出配合,积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内需促进者、开放加速器和绿色发展标桿等四大新角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香港创新及科技上游產业的基础研究已达世界级水準,原始创新能力居亚太区前列,未来应更好配置资源,全力打造国际科技中心。”王春新深信,香港不但可进一步推动创新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亚洲领先的资本市场,為内地创新科技发展提供更多支援,更可与内地加强合作,探索知识產权保护法律体系和协同保护机制的对接,协助内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產权保护体系。

 

而内需是构建“双循环”的最重要引擎,王春新认為消费将成第一大支柱,目前全国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至2030年可望增至八亿人。而投资则是另一大动力,预计到2030年,投资总额将比目前扩大一倍或以上。因此,未来香港可从推动港企优势產品扩大内销、拓展进口分销业务、优化政府专项基金支援、為港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提供金融支援,以及协助内地完善消费者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内地扩大内需。

 

充当内地开放加速器

王春新续指出,随着内地将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和民生领域等短板,扩大战略性新兴產业投资、推进新基建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皆可為香港提供更多投资机会,预计未来五年香港有机会為内地提供5,000亿美元的FDI。“共建优质生活圈也是从区域层面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抓手,未来应為香港居民在大湾区提供金融便利,推动大湾区内需登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的最大不同之处在於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但内地仍将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香港可助力内地建设更高水準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并借助自身在绿色发展、高度开放和规范廉洁等优势,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补充,香港亦可通过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包括疏通粤港澳跨境人民币流动管道、培育跨境银行信贷资產转让市场、率先试点大湾区南向债券通和完善北向债券通机制等,為国家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益经验。

 

携手发展绿色金融

“十四五”规划把推动绿色发展作為重大任务,王春新指未来五年内地至少需要投资逾两万亿美元在绿色项目上,故发展绿色金融乃当务之急。其中《关於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支持香港打造绿色金融中心,未来香港可通过发行基準“绿色债券”、举办有关绿色金融及投资的全球会议、為绿色金融专案和证券设立“绿色金融标籤计划”,以及大力培育绿色金融人才等途径,為建设绿色低碳湾区提供资金支援。

 

王春新期望,香港可在建设高标準市场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以及创新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发力。他建议香港须确立发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场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摒弃陈旧过时观念和僵化政策做法,积极主动作為,推动香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以新居屋计划解决住屋难题,使香港尽快走出困境,在国家新征程中再造香港新辉煌。

 

 

方舟:宜强化创科实力 续当超级联繫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把创新提升至最核心地位。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指,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中国将加强科技佈局,加大对科技资源的投入,特别是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组成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是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重要的歷史机遇,同时能贡献国家所需。

 

香港须加强创科发展

根据世界知识產权组织於2020年发表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在全球各经济体或跨境地区科学技术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為一个集群,排名世界第二,仅次於东京-横滨。由此可见,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城市的核心城市之一。

 

“十四五”规划提出眾多战略新兴產业,如生物技术、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方舟坦言,香港在这些方面没有很强的產业基础,但在某些环节也可配合到国家战略,例如登月计划中月球土壤採集的技术,就是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此外,香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香港得益於一流的营商环境、充沛的国际资本、中西薈萃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环境,吸引国际科创聚集,特别是国际高端科研人才资源。但方舟提醒:“虽然香港拥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在基础研究和產品设计上都具优势,但香港科创產业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存在基础研究和產业化相脱节的问题,產学研融合方面较為薄弱,创科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把握大湾区合作机遇

因此,方舟认為香港应把握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机会,因大湾区是全球最完整的製造產业链之一。“通过参与国家重大科学平台的佈局和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在加快科创產业发展的同时,大湾区亦可实现进一步整合区内的创新资源及优势,营造出有利区域创新科技產业继续做大做强的產业生态环境。”

 

他认為,发展科技等新兴產业可特别留意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河套地区是目前唯一港深合作建设与管理的科创合作平台。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潜力成為国际化和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研究和创新中心。”

 

扮演“超级联繫人”角色

香港作為服务型经济,以金融、旅游、贸易物流和专业服务為主,在这些优势產业上深耕细作多年。当前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方舟认為,香港可在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產品品质和检测标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专业服务提升、人才招纳等為范畴作出贡献。

 

方舟分析,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為主”的发展新格局,面对两大挑战:一是做强做大内需市场及提升自主品牌;二是製造业向產业链高端发展并自主可控。他提出:“在内需方面,香港可以為国家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塑造消费品牌,实现内需市场的扩容升级;在產业供应链升级方面,香港可以凭藉自身优势与内地合作携手攻关產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助力產业升级。”

 

此外,因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国际自由港的特殊优势,可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扮演“超级联繫人”角色。方舟举例,香港可成為“一带一路”国际融资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项目投资。“同时,香港企业也可参与国家平台,与内地企业一起‘走出去’,提升‘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更有效地防范金融、法律、环境、市场和舆论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