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9年9月
虚拟银行∶传统银行的对手还是出路?

虚拟银行,顾名思义是没有实体的银行,不设任何分行,这也是与传统银行的最大分别。虚拟银行主要透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式等提供全天候的银行服务。这种免除了中介的银行经营新模式,对传统银行来说是对手还是出路?

 

陈家强:虚拟银行带来全新体验

WeLab集团资深顾问、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陈家强认為,虚拟银行的特质切合新一代的生活方式,预期将受到年轻人欢迎:“新一代喜欢通过手机沟通,反而不喜欢面对面对话。有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看手机可多达数千次,叫的士、订机票、缴费等都离不开手机,可见手机是最贴近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东西。”

 

“虚拟银行的概念就是提供一个金融平台,诸如付款、借贷、信用卡服务、买保险、资產管理等,全部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这将与传统银行的体验截然不同。”陈家强续指,虚拟银行的概念或多或少源自内地的电子支付,现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垄断内地电子支付的市场,虽然两者都不是银行,但正正经营与理财相关的业务,即是“不是银行的公司提供银行的服务”,充分体现金融的灵活多变,充满可能性。”

 

大幅降低成本 打破地域限制

和传统银行相比,虚拟银行因不设实体分行,可大大减少租金和人手成本,再透过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进一步减省人力工序,“过去很多传统银行处理借贷,人手成本很高,如果一般的无抵押借贷,银行通常不受理,因风险和成本皆高。但现时内地有一种贷款促成服务的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网上、社交媒体、手机资料及日常行為,从中了解借贷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徵,以便借贷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最快数分鐘就可完成批核。”

 

陈家强表示,现时传统银行所採用的科技和电脑系统是多年前建立,难以大规模改动,新兴的虚拟银行则运用了最新科技,数据可通过云端储存,成本比传统银行低得多之餘,也方便未来作修改和优化,相对灵活得多。

 

此外,陈家强认為技术突破更可打破地域限制,此乃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若虚拟银行於全世界普及的话,理论上一个香港客户,不一定需要有香港本地的户口,他只要有海外的虚拟银行户口,同样可以享受一样的金融服务,而无需在香港开户,有助突破金融发展的地域限制。”

 

金管局政策具前瞻性

今年金管局先后发出八个虚拟银行牌照,陈家强形容有关政策相当进取,如韩国和台湾只发了两、叁个牌照,新加坡未来也会发牌,但牌照条款的限制相当多。他分析,因香港向来崇尚自由市场,相信自由竞争,机构取得牌照后,自然会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汰弱留强。

 

陈家强阐释,金管局向来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并密切注视金融科技(FinTech)的新趋势,“金管局可能特别留意到,内地的FinTech发展迅速,以内地一间保险公司為例,若有客户撞车需要索取保险赔偿,只需把损毁的部分拍照并发予保险公司,经过AI分析后,马上评估到是否需要赔偿、赔偿金额多少。在此趋势下,香港亦必须早作準备,以免落后於人。”

 

但陈家强预料,虚拟银行短期内未必会对传统银行带来很大衝击,传统银行始终拥有许多长期、忠实的客户,他们不会轻易离开;反之,虚拟银行开户简单,客户也可随时离开,因此要如何留住客户,倒是每家虚拟银行都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梁嘉丽:传统与虚拟银行 协同缔多赢

虚拟银行预计最快可於年底投入服务,虽然传统银行短期难免会面对一定竞争压力,但长远可望透过提升科技与人才补足,与虚拟银行发挥协同效应,推出更多元化的服务及產品,令更多中小企乃至普罗大眾受惠。

 

香港银行学会行政总裁梁嘉丽指出,踏入数码化时代,金融科技(FinTech)急速发展,愈来愈多人已习惯使用传统银行的网上理财服务,这正是促成虚拟银行出现的一大原因。“虚拟银行的出现,不但是FinTech兴起的必然结果,更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重要一步,并有助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虚拟及传统各具优势

虽然传统银行亦设有资讯科技部门,但梁嘉丽坦言,与拥有金融科技企业及人才支持的虚拟银行相比,两者在科技应用上仍存在一定距离;加上虚拟银行以网络平台运作而没有实体分行,有助减省租金等成本。“凭藉这些先天优势,虚拟银行除了可投入更多资源发展新业务外,也可加强大数据收集及分析,為客户度身订造更多个人化產品和服务,达至优化客户体验,乃至普惠金融的目标。这对注重效率、便利及成本的年轻一代、中小企以至初创企业,尤為吸引。”

 

但梁嘉丽强调,传统银行亦有不少优势,如根基深厚稳固、资本实力较强、信誉优良等,更重要的是拥有大批建立了长期关係的客户,并可透过分析目标客户对哪些服务有较大需求,為他们配对合适的產品。相对而言,虚拟银行的业务由零开始,在推出创新便捷的服务之餘,其财务稳健和网络安全皆备受关注,相信也是虚拟银行日后能否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元素。

 

服务质素是致胜关键

梁嘉丽指出,随着网上理财服务普及,加上虚拟银行正式投入市场,愈来愈多传统银行客户,包括大企业以至高端客户,在寻求银行服务时未必再会区分传统银行及虚拟银行,而是考虑哪间银行的服务更快、更好、更适合自身需要,故两者实可互补长短,从而全面提升竞争力。

 

虚拟银行的兴起,梁嘉丽认為银行客户是最大的得益者,特别是中小企。因虚拟银行的营运成本较低,在业务规划上更灵活,可望推出更多以中小企為对象的服务和產品,釐定收费时亦会因应成本而有所调整,增加服务的吸引力,缔造双赢。

 

“人才从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银行业也不例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已联同香港银行学会、银行业界及相关专业团体,推出‘银行专业资歷架构’(「Enhanced Competency Framework」,简称ECF),作為业界共用的专业能力标準。”梁嘉丽引述,当中涵盖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网络安全、零售财富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等六个专业领域,传统银行及虚拟银行均可从中找到适用范畴,培训所需人才。

 

竞争成為进步契机

“因传统银行须兼顾眾多现行业务,短期内难以投放大量资源,提升数码科技与人才水平,以至开展虚拟银行的个人化服务。”不过,梁嘉丽指传统银行可利用这个契机,逐步推动数码化及电子化,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在金融科技及收费方面的竞争力。”

 

梁嘉丽续说,虚拟银行同样可透过培训及引入更多熟悉银行多元化业务发展的人才,增强在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银行专业领域上的实力,长远将可拉近与传统银行的距离。

 

有危便有机,任何行业引入竞争,皆有助促进业界整体共同进步。梁嘉丽强调,金融科技并非由虚拟银行垄断,传统银行亦可同步发展,通过彼此良性竞争,更可促成崭新服务及產品,对行业和客户皆有好处。

 

 

魏向东:传统银行在走路 虚拟银行却在飞

发展金融科技乃大势所趋,银行界亦积极备战。在可见未来,银行客户只要手机在手,便可以随时随地在指尖上完成开户和交易。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尚乘金融科技中心副总监魏向东认為,政府推动虚拟银行发展能有效促进香港的金融科技,吸引国际企业及专才和技术来港,令虚拟银行的先进技术及营运扎根香港、引领世界,从而形成香港长远发展优势。

 

虚拟银行普及需时

电子支付在香港已流通一段时间,至今仍未能像内地般广泛使用,魏向东相信,香港发展虚拟银行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由於香港早已具备完善的金融系统,使用八达通和信用卡亦非常方便,相对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其他电子支付方式,未有特别提高香港人日常支付的效能。”

 

魏向东估计,虚拟银行开始时或短期内亦可能面对同样情况,短期内应不会对传统银行构成实质挑战。但他补充,虚拟银行不需要实体店,能降低营运成本,而在服务管道、风险控制及服务成本等方面都佔有优势,难免抢走传统银行部分客源,更会额外吸引全球的客户。

 

小额贷款有优势

魏向东预期,虚拟银行可利用先进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在以个人及中小企為目标客户的小额贷款业务上,较传统银行佔有优势,与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形成部分竞争、部分互补的局面,并对中小型银行的贷款业务带来较大威胁。因此,传统银行需要增加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做好线上业务,应对虚拟银行普及化的挑战。

 

客户体验、效率及安全稳妥是营运银行的叁大重要因素。魏向东认為,当中客户体验对虚拟银行来说是成功的关键所在。长远来说,虚拟银行要凭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為客户带来“超预期的体验”。

 

推动业界转型升级

魏向东引用马云一句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言下之意就是银行改变的动力不一定来自内部。魏向东指出,今次金管局发出虚拟银行的牌照,将会在业内產生“鯰鱼效应”(意指透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的效应或通过个体的介入对群体產生竞争作用)。面对虚拟银行的挑战,传统银行若不改变,恐怕被市场淘汰。

 

微软创办人盖茨说过:“我们需要银行服务,但不一定需要银行。”由於网络的发达,人们可以在不同平台途径获得银行服务。针对虚拟银行的特点,魏向东认為,传统银行应有更鲜明的定位及更专业的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或许倾向使用虚拟银行,但不代表他们会完全捨弃传统银行。

 

慎防没有预期的风险

至於大企业和高端客户,魏向东表示,虚拟银行在短期内未必有明显优势,因虚拟银行始终缺乏针对高端客户的人性化服务和大笔交易的安全性信用保障。他续指,传统银行的信用来自多年来客户乃至社会的信赖,信用累积需时,虚拟银行难以在短期内建立。

 

银行业置身金融科技时代,魏向东形容“传统银行在走路,虚拟银行却在飞”,创新驱动是虚拟银行腾飞的翅膀。金融科技衍生创新的金融服务、金融產品、商业模式。他强调,创新可能存在“没有预期”的风险,新兴的虚拟银行亦然,无论是业界本身还是客户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之餘,也要做好风险评估,避免遭遇“没有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