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9年5月
集思广益抓紧大湾区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湾区深化融合的起点,要发挥湾区城市的错位发展优势,粤港澳必须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探讨如何促进城市和產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落实《规划纲要》的原则和发展目标。

 

(左起)陈茂波、叶贞琴、吴海恩

 

陈茂波:协同发展打造一流湾区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躋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环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合作的关係变化多端。在如此新时代、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显得及时和重要。

 

他认為,大湾区存在“一国两制”、叁种货币、叁个关税区,既是限制,也是优势,若能大胆创新,定能闯出新路。近年香港致力培育创科產业,大湾区发展既能发挥香港固有优势,亦可借助区内兄弟城市的科技產业优势,以及参与国家重点科研专案。同时,大湾区亦為创意文化產业和青年人创业提供广阔平台。他强调,通过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经济协同发展,大湾区将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叶贞琴:举全省之力与港澳共建大湾区

粤港发展休戚与共,香港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不仅持续有力地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场管理、科技研发、商业网络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亦堪成广东改革开放的借鉴。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指出,粤港澳一直紧密携手,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為大湾区建设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港澳在国家发展大局当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广东又是全国经济大省,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将港澳所长和广东所能有机结合。广东已经出台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叁年行动计划,将举全省之力,与港澳一道推进大湾区的建设,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

 

吴海恩:加强与区内兄弟城市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下,澳门将定位為世界旅游休閒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副局长吴海恩认為澳门作為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中心城区之一,可善用独特的制度优势、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人文优势,赋予澳门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时代使命,发挥多元文化长期共融的特色,加快发展文化產业和文化旅游。

 

澳门正致力参与大湾区建设,如在横琴建设粤澳合作產业园区,在江门探讨设立科技发展中心及文化教育基地,在南沙探讨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產业园等,在经贸旅游、交通基建、文化交流等与区内兄弟城市加强合作。

 

王振民(左), 曹达华(右)

 

王振民:大湾区体现互利共赢的哲学

像纽约、叁藩市与东京等地,湾区发展与合作已非新鲜事。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认為港澳不仅担当超级联繫人,更应与广东省九市共同成為外国人的家园,让外国人可以世世代代在此安家立命、成家立业,发挥9+2城市的优势。

 

他引述孔子所言“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指要达成理想,亦要协助身边的人达成理想,就是所谓互利共赢的哲学。大湾区概念亦应同此理,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地理上,粤港澳大湾区自古有之,但是从未真正整合、协同发展。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动盪难测,要进一步发掘潜力,湾区9+2必须结合发展,发挥整体优势。

 

根据纲要,港澳既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又是交通物流枢纽。港澳的参与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提供借镜;建设大湾区的国际朋友圈;在发展创新科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优势。

 

与世界其他着名湾区相比,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叁系”等特点,这意味大湾区的建设必然遇到困难,必须破除思想障碍,不断推动理想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坚持以法治原则处理一切问题。他续指,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纲要的过程中,叁地政府须就各个合作事项签订单独协议,并按照各自的法律程序立法或修改法例,当中港澳根据《基本法》拥有立法权,但广东省却没有。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相关立法权授予广东省,方便叁地政府落实合作事项协议。

 

曹达华:叁地多沟通 建设多方面

综观世界叁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认為它们的共通点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纲要亦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构建国家创新发展新高地。他续指,基於制度规则的差异,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等要素流动有欠畅通,应逐步打破壁垒屏障,推动叁地的规则、制度、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

 

曹达华认為湾区建设将从八方面推进,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建立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以深港合作创新带动先行先试;致力推动“两制”规则衔接,消减生產流通不畅带来的高成本;致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及新口岸等,促进大湾区一体化;致力推动產业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生态环境;共同促进高水平开放;共建重要国际和合作平台;促进民生合作。

 

他续指,港澳服务业已非常发达,珠叁角城市已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產业為先导,两者结合為大湾区打造完备的產业体系,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现代產业体系。抓住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并担当“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联手“走出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对谈交流共拓湾区机遇

(左起)卢德华、刘涛、霍啟刚、冯国经、蔡冠深、王振民、龚永德、侯锋及杜兰。

 

论坛设有对谈环节,邀请粤港澳不同界别的企业精英、专家学者,以大湾区规划纲要為基础作深度交流。

 

冯国经:香港积极扮演全球供应链协调者

改革开放40年来,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认為,珠叁角概念已成為全国、全球其中一个参考发展模式,不少跨国公司熟知珠叁角,当前大湾区发展正是珠叁角下一轮的革新。他指出,全球供应链已走向数码化,大湾区正是目前推动数码化新经济最具潜力的地方,预计广州、深圳、东莞将成為全球数码化供应链的起点,并衍生与香港的崭新合作机遇,可望与整个大湾区功能结合,效益拓展及至全球。

 

基於中美贸易战等眾多外在因素,世界各国都在发掘供应链的原產地。冯国经表示,大量内地的中小企沿“一带一路”走出去,香港作為全球供应链的协调者角色在此过程中可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近年香港锐意发展创科產业,冯国经指出,香港的科研水平达世界级,惟產业化未如理想,关键在於欠缺本地市场,而大湾区正好為香港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若彼此配合得宜,香港科研產业可望更上一层楼,对有志於科技、创新发展的香港年青人来说,跨境发展能為他们提供上流机会,亦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曹达华:大湾区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广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指出,广东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期望透过大湾区建设实现高品质发展,如港澳强於科研,可与广东的完备產业体系结合,构建现代化科技產业体系。

 

目前基於制度差异,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等要素流动有欠畅通,曹达华认為未来应逐步打破壁垒屏障,推动叁地规则、制度、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他表示,港澳服务业发达,珠叁角城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產业為先导,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两者结合可為大湾区打造完备的產业体系。

 

龚永德:内地减税利投入大湾区发展

相对港澳,不少人以為内地税务成本较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龚永德提到,近日国家推出达两万亿元的减税措施,当中涉及企业所得税、利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范畴,惠及多个阶层,更令进入大湾区城市经营的税务成本降低。针对青年创业者,若每月收入不足10万人民币,更可免去增值税,大大减少初创企业家的负担。鼓励人才方面,港澳的高端人才前往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工作,则可获政府补贴,只需缴交来源地的税额。

 

龚永德指出,整个大湾区的专业服务业较内地以至其他亚洲城市都具备优势,目前香港、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都在争取更多“一带一路”项目,虽然彼此可以并行出海,但如双方合作,则可让自身优势更明显。他期望未来大湾区可携手合作,做大“经济饼”,达至共赢。

 

霍啟刚:商界助年青人融入大湾区发展

大湾区发展对年青人而言属难得机遇,但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啟刚认為,年青人毕竟不如商界般紧贴国家发展形势,因此在推动年青人融入大湾区机遇首要是向他们明确阐述、解其疑问。他续指,大部分年青人对大湾区抱持正面观念,却依然欠缺前往就业、创业、居住的动力,原因正正在於他们不理解。

 

霍啟刚强调,切忌令大湾区发展沦為口号式宣传,而应让年青人从中感受到参与感与获得感。他鼓励商界為年青人搭台搭梯,提供机会,让彼此共同享受国家给予香港的机遇。举例说,年青人创业需要人脉网路和市场认知,因此他正策划组织更多以创业為主题的交流团。他强调,只要大家改变心态,共用优厚资源,营造一种“家”的归属感,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发展大有可為。

 

侯锋:香港水环境治理大有可為

大湾区各城市在高度发展的同时,污染亦与日俱增,环保成為亟待解决之问题。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侯锋表示,2017年大湾区的总污水排放量便高达100亿立方,这些污水必须治理得宜,否则将衍生食品安全等多重问题。恰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的问题就是绿色发展和大湾区高品质发展相结合。

 

侯锋指出,水污染的源头来自岸上,而且是跨流域造成,故此污水处理必须统筹进行。他强调,水是重大资源,污水处理不应视為简单解决黑臭,而是如何把污水转换成资源。他认為香港在此方面甚具优势,水环境治理除了需要技术、顶层设计和绿色金融,尚需要大量资金,香港可善用自身金融优势,与水环境、绿色发展结合起来。

 

刘涛:大湾区仲裁争议需求增

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分享大湾区内法律仲裁与争议解决的前景。他认為,大湾区发展是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法律服务的需求面向世界,比之以往更见广阔,预期相关业务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更重要的是,大湾区发展亦促使法律服务合作从个案基础昇华至规则、机制的层面,如未来规则对接,机制完善,產生的法律服务需求将同样大幅增加。

 

刘涛建议香港法律界对促成大湾区内的法律服务合作採取更开放的态度,未来可探讨能否让港澳律师经过考核后,申请特别的内地律师执业证,以期达到真正的双向而行。他又补充,港澳地区的法律机构、仲裁机构则应更多聘请内地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作為仲裁员,让他们成為这些机构的宣传员,相信有助香港、澳门的仲裁机构吸纳更多的争议解决个案。

 

杜兰:大湾区融合助吸纳创科人才

今年是“人工智慧”这个词汇第叁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认為,随着大数据的积累、行业专家的出现,目前已衍生出更好的应用,预计今年更是高科技规模化应用的落地年,特别是在人工智慧方面。她认為,人工智慧时代将成為供给侧创新的引擎,為未来行业发展提供各种助力,令行业发展出现眾多变化。

 

杜兰举例,智慧庭审系统可自动记录庭审过程,节约书记时间;早前亦有机械人於国家医科笔试中成绩名列前茅,今后有望成為医生的助力,提升医疗水平及节约医生时间。她并指,大湾区规划出台正好成為“人工智慧+应用”的最佳示范点。目前创科发展的关键在於人才,核心源头技术突破、开发应用等多方面都需要人才方可进步,大湾区融合正好成為一个吸纳人才的平台。

 

卢德华:大湾区会展业发挥协同优势

派意市场推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卢德华表示,澳门特区政府正致力推动“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建设,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此过程中,她认為澳门可发挥联繫作用,特别是联繫内地与葡语系国家、东盟国家的优势,為大湾区构建对外交流平台。

 

此外,澳门具备悠久歷史文化的优势,卢德华认為,澳门可与大湾区共同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她又相信,澳门会议展览业可在过往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包括推动“一展一会”,结合展览与峰会,同期举行。由於大湾区内不少发达城市的地价正逐步上升,窒碍会展业发展,她建议今后应在区内其他城市设立后勤基地,準备展览前期工作,横琴、珠海都是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