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年7月
香港∶艺术贸易要塞

近年香港已成為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叁大艺术品市场之一,形形色色的公眾艺术空间及大型艺术展如雨后春笋般登陆香港,使香港渐渐成為艺术品收藏家“胜地”,加上内地经济发展蓬勃,连带中国艺术品市场亦急速成长,间接推动香港成為艺术贸易要塞。

 

程寿康: 香港艺坛百花齐放受青睞

国际拍卖行在港的“春秋二拍”,吸引海内外收藏家,气氛热烈。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指出,“香港是苏富比全球拍卖业务第叁大市场。2017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成交额高达66亿港元,佔全球份额约18%。”凭着在艺术贸易方面的优势,香港逐渐成為亚洲艺术枢纽,更是苏富比其中一个主要拍卖场。

 

香港吸引海内外买家

程寿康认為,香港具备两大优势:硬件方面,香港位处亚洲中心,方便世界各地客户参与;软件方面,香港受惠於金融、法律及物流的优势,加上艺术品进出口低税率,拍卖运作亦具规范和透明度。“我们拥有国际视野、高透明度的营运模式、严格的法规标準及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正是拍卖业蓬勃的重要原因。”还有,香港参与拍卖的客户群较多元化,除了香港、内地及台湾的买家,东南亚及国际收藏家亦热衷参与竞投。

 

相对来说,内地拍卖市场的限制较多,如高税率、市场环境欠规范,外资拍卖行不能在内地拍卖文物,只能拍卖现当代艺术品及珠宝等。对国际拍卖行及海外收藏家而言,始终香港市场吸引力较大。

 

内地买家成拍场新贵

因此,香港吸引不少国际画廊及拍卖行进驻,数目由2000年前的10间,增至2015年约100间。同时,如Art Basel、Art Central等大型艺术博览会都在香港举行,滙聚全球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令市场的交流和发展更蓬勃。香港拍卖场以亚洲艺术品為主,包括中国艺术品和书画、现当代亚洲艺术品等,而奢侈品门类如珠宝、鐘錶、洋酒,也佔有一定市场份额。

 

随着香港艺坛越见百花齐放,吸引多家内地拍卖行进驻香港,内地买家亦热衷来港参与拍卖。程寿康表示,近年内地经济迅速增长,内地新进收藏家佔香港苏富比的拍卖额由2004年的约10%,增加至近年逾20%,2011年巔峰时期更跃升至40%,这些新富阶层是艺术市场的强大推动力。

 

掌握收藏家喜好

随着收藏家品味变得多元化、对西方艺术品需求增加,本地拍卖场為迎合市场需要而策划新类型的拍卖会。程寿康以香港苏富比為例:“我们由最初的瓷品工艺品增至现时11个拍卖类别。除亚洲艺术品外,越来越多收藏家钟情西方艺术品,如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西洋古典油画等。去年我们在香港春季晚拍,首次引入西方当代艺术,领衔拍卖品《毛主席》更刷新了纪录。”

 

在程寿康眼中,苏富比大部分客户并非纯粹投资,而是爱好艺术,但鑑於现时艺术品价格高昂,他们自然会考虑作品的价值与潜力。因此,苏富比着重学术层面的梳理和发掘,精挑细选拍卖品,务求掌握收藏家的口味,如策划多个拍卖专题,包括赵无极纸上作品、郎静山摄影作品及吉原治良珍藏等,全部百分之百成交。

 

创新策展开拓市场

创新的策展概念有助开拓市场。苏富比曾拍卖日本潮流教父NIGO的珍藏,以及跟人气偶像兼收藏家T.O.P进行专场合作,均是创新举措。早前举行的“TURN IT UP”专场以年轻藏家的品味策划,拍卖品包括当代及街头先驱艺术家、新进艺术家的前衞之作。“‘TURN IT UP’的拍卖品全数拍卖出,反映亚洲年轻艺术爱好者数目和购买力都在迅速增长。拍卖有不少20至30岁年轻收藏家支持,最年轻的甚至在20岁以下,亦有‘第二代藏家’,当中亦见新客户。”

 

苏富比亦策划崭新的“人间异珍:奇‧趣”系列,涉足自然奇珍、西方古董、部落艺术,以至欧洲雕塑,与中国艺术品并列拍卖,今年已是第四度举行,目的在於拓阔亚洲收藏家的眼界。程寿康深信,这些新颖的拍卖专题,有利推动本地的艺术市场的丰富多元,海内外买家自然客似云来。

 

 

Mark Saunderson: 香港艺术市场具天时、地利、人和

2012年起,亚洲当代艺术展每年均在港举办两次艺术博览会,是亚洲歷史最悠久、最成功的酒店艺博会。亚洲当代艺术展总监Mark Saunderson既是艺术展的创办人,亦是Fabrik Gallery的策展人,可谓见证香港艺术市场的发展兴衰。“1992年我来到香港,当时全港只有不够10间画廊,更莫说有甚麼大型国际展览。直至近年有很多艺术场所及公眾展览相继进驻香港,艺术品市场正处於一个不俗的发展环境,交投亦见踊跃。”

 

港优势吸引画廊进驻

从今年亚洲当代艺术展(春季展)数据显示,展览共吸引逾14,000位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出席,销售金额估计高达2,800万港元,两者均创新高。当中85%的参展画廊成功售出作品,反映市场气氛畅旺。Saunderson说:“我们的艺术品售价由20,000至150,000港元不等,能吸引不同消费力的买家,让买卖不局限於动輒千万的名牌作品。

 

” 对於香港成為艺术新势力滋养之地,Saunderson认同香港具有良好的营商条件,不论是地理优势、完善的税收及法律制度等,皆领先亚洲的其他地区,这也是他决定在港办展览的原因。“香港是贸易自由港,不设消费税、增值税及进口税等,大大减低营运成本;加上香港拥有优越地理位置,配合便利的航空交通网络,可以轻易将艺术品运送至亚洲各地,亦是与内地市场接轨的一道桥樑。”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海关程序简单,有利人才、收藏家及资金进出香港,办理本港公司註册程序只需数千元,办理时间不到两天,因而吸引许多国际级艺术人才进驻香港,如美国的Gagosian、英国的White Cube及法国的Gallerie Perrotin等国际品牌画廊,都纷纷涉足香港,有助提升本港整体艺术展览的质素。与此同时,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行的亚洲分部都设於香港,令整个艺术买卖配套更為完善。Saunderson指出,艺术品买卖最重要是“Bring it in and out”,而香港正有这种流动性,从而巩固其艺术贸易要塞的地位。

 

中国艺术登上世界舞台

以往欧美经济较强,艺术品市场亦以西方艺术品為主流,但随着中国经济日渐壮大,收藏方向亦随之转变,富有东方色彩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备受重视,许多中国艺术家更视為具潜质的新血,陆续在世界舞台上亮相。正因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内地“互联互通”的机制广泛应用於各行各业,不少艺术展览都积极招揽内地人才,亚洲当代艺术展亦不例外。

 

以今年春季展為例,展览特设“交叉视野:中国”项目,创作薈萃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传统和当代、东方及西方的各种对比,展现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Saunderson坦言,一系列中国当代绘画、雕塑等极受欢迎,如高小云、丁文卿及尤洋等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近乎全部出售。“中国艺术家拥有无限创意,不论是艺术品的质素及数量皆有保证。”

 

内地有愈来愈多高净值人士参与艺术品交易,在市场成交量带动下,中国艺术投资者的影响力日益重要。谈及中国艺术发展对香港带来哪些机遇,Saunderson认為,无论是艺术展还是客户群将变得更多元化。“虽然内地不乏展览设备,但税收较重,运送及买卖成本也高,减低市场参与意欲。”因此,内地画廊纷纷来港发展,Saunderson更透露,很多内地买家特意前来艺术展观摩,对延续香港艺术贸易中心枢纽有正面帮助。

 

网上销售平台降低成本

作為一个发展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除了要把握机会,更重要的是化危為机。Saunderson指本地艺术发展的隐忧在於高昂的租金:“展览艺术品需要一定空间,但香港租金贵得惊人,部分画廊為了应付租金,不得不偏向较受市场认受和商业性较高的艺术家,扼杀小眾艺术家的生存空间。”為解决这个问题,Saunderson创立亚洲最大型的艺术网站“当代艺术藏家”,发展成為全年无休的艺术品销售平台,目前已上载逾12,000件作品,但他提醒从事艺术不能只靠单一途径,还需要画廊、网站、拍卖行及展览互相配合,才能把艺术传播得更广。

 

香港将有多个大型艺术场所陆续落成,包括位於西九文化区的M+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予艺术家展出作品。Saunderson认為,这无疑会提升市民对艺术的关注及参与,把艺术植入每个人心里。“我对本地艺术品市场抱有乐观态度,现时本地艺术发展以民间自发组织為主,这是十分健康、自然的生态,我相信香港人有能力将本地艺术气氛推至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