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2月
香港2030 ∶长远规划未雨绸缪

早前特区政府推出《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旨在更新全港发展策略,引领香港未来规划、土地及基建的发展,以应对未来的转变和挑战。

 

策略规划在香港有悠久歷史。自1970年代起,约每十年政府便会检讨全港发展策略,务求策略与时并进。而上一轮检讨已是2007年公佈的《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

 

应对内外挑战

土地及基建规划难以一蹴而就,《香港2030+》就是為香港长远经济民生发展未雨绸繆。就最基本的土地供应而言,面对人口持续增长,时任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指出,政府会以不同方法增加土地供应,中长期发展策略亦渐见成效,政府已掌握近60万个住宅单位的来源,未来可望逐步落实,有助紓缓一直紧张的房屋问题。

 

除了聚焦如何增加内部土地供应外,陈茂波表示,香港亦需要面对外部的转变和挑战,积极推动并参与区域经济融合。举例说,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将打通香港与珠叁角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早前港深签署合作发展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正是推动区域合作的例子。他强调,《香港2030+》将就加强区域对接提供措施,打造香港成為亚太枢纽。

 

打破发展瓶颈

规划署副署长李志苗则详述《香港2030+》具体内容。土地和基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她坦言,因受制於土地和基建的不足,的确令目前香港的发展出现瓶颈情况。因此,政府将致力提供土地及空间,以解决各经济產业面对的用地短缺问题,并适时建设基建配套设施、创造技能层面更广泛的优质职位、继续以铁路作為公共运输系统的骨干,藉此提升经济容量,以应对未知的经济机遇或挑战。

 

策略定位发挥最大效益

在《香港2030+》的框架下,港岛的传统商业核心区更形巩固,集中发展高增值金融服务及先进工商业支援服务;九龙东将发展成為第二个都会商业核心区,平衡商业过度集中於中环一带的问题;位处香港岛西面的东大屿都会将构建為智慧型金融及工商业支援服务枢纽。李志苗指出,上述叁个商业核心区所构成的商业核心圈相辅相成,不但加强香港作為国际金融及商业中心的地位,亦提供土地与空间,為工商企业带来创立、增值及扩充的机会。

 

此外,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属策略增长区,透过填海、改划及开发未经充分利用之土地,两个地区可分别提供约1,000公顷和720公顷的土地,预计可容纳65万至105万人口及提供近40万个职位。李志苗期望,两个策略增长区可提供充足的商业及住宅用地,既為经济带来动力,亦提供优质生活环境,并有助居所与职位地点分佈更趋平衡。

 

李志苗续指,透过策略性定位,打造叁条发展轴包括西部经济走廊、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北部经济带,把握地理优势及创造协同效应。她阐释,西部有通往国际及邻近地区的门廊优势,连同洪水桥、屯门、元朗南及北大屿山的各项发展,可发展為新的增长平台;东部则善用其高科技產业和专上教育机构的聚群,并加强在将军澳、落马洲河套区及马料水等地区的知识及科技设施;北部涵盖六个现有和一个兴建中的过境通道,配合新界北的发展,适合发展仓储、科研、现代物流及其他新兴行业。

 

自《香港2030+》推出以来,政府举办多个公眾参与活动,包括展览、研讨会、公眾论坛及导赏团等,并欢迎广大市民就此表达意见,為香港长远蓝图共同努力,致力為下一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