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6月
潜力乍现 非洲蜕变

所谓“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经济疆界日渐消弭。例如中国在非洲投资经年,未来可有收成?香港又可如何应对?

 

香港应把握非洲当起之势

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陈文鸿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重心,但援助以外的投资有限。2015年是一个大转折点,但在此前中国在非洲的总体投资仍属可观。虽然非洲相对落后,且战乱频仍,欧美殖民主义使之成了“黑暗大陆”。但中国及其企业并没有因而捨弃非洲,并成為当地资金重要来源。

 

中国是非洲主要资金来源地

单以较重商业性质的贷款来看,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5年共达630亿美元的贷款额,分佈非洲所有54个国家。美国的进出口银行同期提供的贷款只有170亿美元,且限於五个国家,政治与军事因素极為明显。

 

中美援助心态大不同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佈将投放600亿美元资助非洲兴建新的重大基建投资项目,其中耗资逾十亿美元,由非洲东北国家吉布提至埃塞俄比亚首都阿迪斯阿贝巴的铁路在2016年已落成通车,由此开啟了吉布提港的发展,及由阿迪斯阿贝巴连接西非、中非铁路连接的新发展。此外,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海港与铁路亦由中国资助,贯通中非,推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两洋连接。一如“一带一路”倡议所强调,基建交通先行。当地区之间往来更為方便之时,製造业、服务业的投资与贸易亦可与时并进。

 

美国在非洲的投资是政治先行,往往以本身政治标準和要求强加别国。如今年五月,美国便以贪污嫌疑為名,中断给予肯尼亚卫生部的部分资助。反之,中国则不理会当地政府的内政,一心资助。国际货币组织亦指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并不根据当地法治程度而取捨。此举或许带来投资风险,但对当地的发展却有莫大帮助,特别是战乱和落后地区。如上述所指,习近平提出的600亿美元资助,目标是推动非洲各地本土经济发展,非為企业最大利润,也不是利用资助来干预当地政治,这与欧美新旧殖民主义和跨国公司的投资大相逕庭。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也是最贫穷国家之一。经歷内战之后,虽然石油矿產出口港口欠奉,却在过去十年每年经济增长达10%,中国在当地的投资起一定作用。而於2016年开通的吉阿铁路,中国未必容易收回逾十亿美元的贷款,却使埃塞俄比亚拥有一条贯通到港口的现代铁路,并将可循中方资助的铁路进一步伸延,南下肯尼亚、东非、中非,西往西非。

 

未来非洲人口红利可观

随着其他地方经济趋向减缓乃至衰减,预料非洲将成為全球高增长地区。据联合国资料,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在2035年新增劳动人口会超越全球所有国家新增数。2025年,非洲25岁以下的人口佔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红利将於2035年之前十年开始体现出来。中国在非洲的大规模基建投资,正是把未来的人口红利经济效益扩大地和提早爆发出来。

 

非洲联盟在2012年规划时指出,2040年前非洲基建将达3,600亿美元,非洲各国自筹的只能达到300亿美元。中国在2015年底提出的600亿美元资助会是第一批,在600亿美元以后还有后续,包括有100亿美元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可循环使用。这些数目亦不包括中国企业的商业投资。中国将会是非洲基建与產业发展的最大投资者,也应该是非洲人口红利形成的世界工厂巨大经济效益的最大得益者。

 

非洲的发展机会巨大,在今后数年间中国资助建设的铁路、海港完成之后,非洲各国连成一体,通过海港和衔接的铁路也连接上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北上地中海,东北往伊朗、波斯湾、印巴,以至东南亚,整个地缘位置格局都会从根本转变。

 

香港部署对应之法

从企业而言,一如“一带一路”的整体倡议,香港企业应跟随中央政府的基建进入沿线国家的市场。由於香港缺乏对非洲国家的关係与认识,重点应是贸易与服务,如借助华為等中国品牌手机在非洲建立的通讯网络和用户基础,进一步提供附加值服务;又如吉布提港正力争成為东非的新加坡,建设港口经济的各种硬件、软件,香港企业都有可為。

 

其次是培训人才。香港可以在航空学院、铁道学院协助非洲培养有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各大专院校也应开设有关非洲发展的课程,从知识与人才方面建立起与非洲的联繫。

 

香港企业与政府应更重视长远的发展规划,特别是教育与人才培训,不要落后於需要,并期望香港企业能跟随中央政府的投资,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及肯尼亚等进入非洲大陆的市场,开啟香港与非洲由商贸至其他的连锁关係发展。

 

 

开发非洲工业处女地

香港鞋业总会会长梁日昌

 

梁日昌属本港开拓非洲业务的先驱,早於2009年已到埃塞俄比亚设厂。他形容埃塞俄比亚為工业处女地,因為当地工业意识薄弱,未有十分成功的大型工业。他於当地设厂,把原材料加工至半製成品和成品,產品主要销往美国。

 

原材料和劳动力适合发展

梁日昌认為,“走出去”的企业家须认清自己於当地发展的原因:“你想要甚麼?资金?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首次踏足埃塞俄比亚,他就被当地的优质羊皮吸引。他表示,埃塞俄比亚属於高原地势,气候乾燥,羊身上没甚麼跳蚤,皮的质量极佳。同行许多意大利商人都从当地购入原材料进行加工,製造皮革用品。随着业务拓展,2009年他决定投资亿元,包揽上游原材料批发生產,实现一条龙產业。

 

廉价劳动力亦是梁日昌考虑因素之一,不过埃塞俄比亚劳动力虽然可观,但他坦言当地劳工积极性较低:“中国是农业社会,重时令,具纪律;埃塞俄比亚以牧羊為主,生活节奏缓慢,积极性亦相对薄弱,这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刚开始时,员工都是日落归家,加班无望。但自从当地引进廉价手机,成為他们的重要消费產品后,他们有了赚钱的动力,便愿意留下来加班了。”

 

基建和制度落后建立商誉需时

作為“开荒牛”,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从敲定兴建工厂开始,地域局限便是运输上一大挑战。当年梁日昌把机器从内地运到埃塞俄比亚,足足花了半年时间,而且埃塞俄比亚是高原地带,运输需要翻山越岭,基建设施亦简陋,增添不少麻烦。

 

不过比起基建的落后,制度的落后对投资者而言带来更多不便。梁日昌笑言:“即使只是更新牌照,我也要亲身前往当地,在窗口排队处理。”专业服务亦同理,香港很多服务之间每有连繫,可以一站式办妥,但在当地每项服务都要独立处理,比较繁复耗时。可幸非洲国家打击贪污有功,行政尚算清廉。

 

梁日昌指出,进军异地的最大难度其实是重新建立商誉:“在我们设厂前,非洲没有任何鞋厂,专业买手见生意‘无跡可寻’,担心不能準时交货,寧可找其他货源。因此要说服客户向我们购买第一批货,困难重重却也最為重要。”

 

进口带动外交

对於内地近年外交活跃,“走出去”多年的梁日昌认為,进口是带动外交的软实力:“美国没有太多境外基建投资,不像中国到处给人建铁路。但美国让他国免税进入她的市场已是天大‘恩赐’,这种用经济带动外交的手腕,值得中国学习。在中非的开发和合作中,中国宜开放市场,製造双边贸易,互惠互利。”

 

中国“走出去”与欧美国家当年往内地设厂同出一辙。梁日昌认為,在获得经济与外交便利以外,也要注重当地环境保护:“环保是现在一个重要议题,中国作為大国,应该设立法例保障当地资源和环境。”

 

当地华商相互照应

本港企业投资进军其他国家,或会担心当地的排华情绪,梁日昌则指出,排华的政治风险的确存在,但非洲人也不敢贸然针对华人。他建议,準备探索非洲的企业家要做足準备功夫,先与当地的华人商会沟通,需要时也可找到援手。

 

梁日昌於埃国发展顺利,但除了自己的生意,他亦希望可带动当地的发展:“开发埃塞俄比亚对我来说很有价值,我感觉这里需要我。我希望用十年时间,不只让非洲出產的货物带到世界各地,更让当地的贸易环境如已发展国家般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