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10月
抓住绿色金融商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6年形容為“Year of Green Finance”,财政司司长在今年预算案亦提及香港具备发展绿色金融的条件。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业之都,如何抓住绿色金融先机?

 

史美伦:绿色金融势不可挡

今年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列出洁净能源、清洁食水、气候变化等17项绿色金融范畴;而去年底巴黎气候峰会达成协议,全球逾100个国家承诺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行动,外界预计未来数年绿色金融蓬勃发展。香港金融发展局亦於5月发表了《发展香港成為区域绿色金融中心》报告,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寄望,政府能牵头带领,让香港能成為亚洲绿色金融中心。

 

走在趋势之前

绿色金融泛指所有可持续发展、低碳及能抵御气候变化的项目、產品及企业作出的资金筹集及投资行為,例如与废物处理有关的行业、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產品等。去年12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会议於巴黎召开并达成协议,中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各国政府纷纷採取行动,鼓励业界发展绿色金融。史美伦指出这是世界趋势:“去年联合国发佈责任投资原则,其中一项便与绿色金融投资有关。目前的国际投资基金、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求投资组合中有一定份额属於绿色金融。而这个份额仍在上升中,需求是存在的。在供给面方面,现时不少银行亦有提供相关融资,在欧洲特别受到重视。”全世界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的GPFG早前决定撤走在印尼的投资,正是因為印尼过度砍伐树林,严重破坏环境。

 

“今年初,摩根大通及其他两、叁间银行皆宣佈,不再為燃煤项目融资,意味未来这些项目的融资成本将会更高昂,反而绿色项目则相对低。匯丰亦把客户分成绿色和非绿色两大类,并尝试说服非绿色企业引进绿色成份。”史美伦相信,环球社会正在转变,香港必然要走在趋势之前,不能待势头已成才加入。

 

亚洲绿色金融中心

在这股绿色潮流中,香港可以担当怎样的角色?史美伦指,香港应该以亚洲绿色金融中心為目标。“中国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很大,9月於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其中一项讨论议程便是绿色金融。不过,内地业界难以满足全部需求,亦需要香港的公信力,以吸引国际投资者,这便是香港的潜质及值得推广的地方。”根据金发局报告资料,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年3月估计,中国在“十叁五”规划期间须要投资逾15,000亿美元於绿色项目上,而中国政府只可能提供当中约15%。由是观之,香港若能抓紧这个机遇,将对香港经济带来相当贡献。

 

金融服务业佔香港本地生產总值的16.6%(2014年数据),而僱员人数则佔整体劳动人口的6.5%(2015年数据)。发展绿色金融是香港开拓债券和项目融资市场的好机会,能為香港就业市场带来更多职位空缺,亦能促进投资管理、衍生工具、保险、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对本港经济裨益甚大。而且金融服务业也将為法律、会计等其他重要行业带来商机。“机会已经来到,香港无理由不争取。但说到底也要看社会有多关注,政府有多重视。”

 

政府牵头不可或缺

史美伦相信这是潮流使然。“我们可以不做,但就会落后。绿色金融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们应趁这还未成為大趋势时推广更多,作好準备,迎接下一浪升轨。”

 

然而,史美伦认為今日香港对绿色金融的认知仍很低。“很多企业觉得事不关己,他们知道环保好,但来到自己跟前,又认為没有需要。”内地有两个绿色债券,皆选择在伦敦发行。“為何不在香港发行?因為伦敦那边已早佔先机,具有经验,知道如何定价,也有一批投资者。香港相对的步伐太慢,实在要急起直追。”

 

史美伦建议政府於短期内实施几项措施,包括1.让受政府和公营机构管控的发行人发行基準绿色债券;2.成立绿色金融諮询委员会,并制定长远工作重点及提供协助;3.举办有关绿色金融及投资的全球会议和座谈会;4.借助大学和专业团体培育绿色金融人才,确保人才供应;5.為绿色金融项目和证券设立“绿色金融标籤计划”,吸引新发行人和新投资者来港。

 

史美伦强调政府牵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只要绿色金融有发展空间,市场上的银行家及机构投资者便会闻风而至。但仍需要政府居中领导,促使并鼓励私营机构参与。若政府能调整拨款政策,并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资金,便能向本地与环球金融业传达清晰明确的讯息。”

 

黄元山:绿色金融助香港金融多元发展

 

过去20年,气候变化為地球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颶风频繁、热浪侵袭、各类新型疫症肆虐。这些问题影响人类的生活、各行各业的生產力及各国经济增长。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经硕士课程客席讲师黄元山认為,金融业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於投资和决策等商业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并有责任考虑各种投资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潜在影响。

 

外国企业引入True Cost概念

去年底於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5个缔约国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冀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趋势。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新加坡等皆已承诺為环保出力,实现减排目标。黄元山因此预期,绿色债券市场将於未来数年急速膨胀。例如英国莱斯银行於今年3月便宣佈将推出10亿英镑的绿色房地產信贷基金,以降低客户投资房地產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黄元山指出,纵然绿色金融不算為市场所熟悉,但其投资概念跟过往其他產品是一脉相承。“这些年来,我们说的负责任投资、道德投资及持续发展投资都是国际上关注的指标,绿色金融可以说是这些概念的延续。”

 

“如外国企业Puma便在年报加入True Cost的概念,与以往企业只把收入减去成本不同,它加入了负面的界外成本,例如对环境的污染。Puma聘请顾问公司,将其整个生產过程中所產生的环境污染成本计入成本,便发现盈利其实没那麼高。”黄元山指出,这是企业必然要面对的现实,现时未受监管的界外成本,最终会回到企业营运成本,其中一个可能是政府罚款。“外国企业已率先把这个成本计算入收支,再寻求利益最大化。”

 

内地绿色金融需求大

目前内地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在城镇化发展下,有报道指超过一半地下水资源不宜食用,亦有大概两成农耕地受污染,加上大城市的雾霾问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亦顺理成章。黄元山更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中国推展国际外交,与国际社会开展更多合作。“去年巴黎气候峰会各国通过减排协议,中国於2014年亦与美国签订碳减排的双边协议,这些合作皆意义重大。”

 

黄元山指出,目前绿色金融是内地金融发展的新亮点,中国人民银行於去年底建立绿色债券市场,便是配合绿色银行贷款,募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等项目。外间估计未来五年,内地有关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每年大约為人民币20,000亿元,可见需求庞大。

 

强化本港债券市场

今年3月,英国有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显示,新加坡已取代香港的第叁排名,跌出叁甲之外。蓬勃的金融业向来是香港引以自豪的国际竞争力,黄元山认為,本港对加强债券市场发展讨论多年,但政府未有积极配合,未能带动整个市场发展。他相信,若能把握发展绿色债券的机遇,便有机会强化本地债券市场。

 

虽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黄元山认為债券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可发展空间。“早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财政预算案肯定本港具备发展绿色金融產品的条件,若政府能投入资源研究,这绝对是开拓债券和融资市场的好机会,让香港金融发展更多元化。”

 

“香港绝对有潜力发展绿色金融。”黄元山分析,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產管理发展在过去五年发展理想,加上内地需求庞大,香港的国际信誉和公信力排上用场,认证优势和金融优势足以成為香港的优越条件。他形容,这亦是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

 

非实质回报备受重视

目前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愈发重视,黄元山相信,这是绿色金融顺势崛起的最大原因。黄元山引述过去一年标準普尔的“绿色债券指数”,指出其总回报率偏低,只达1.17%,比普通公司的债券低,但仍无阻一些主权基金及支持环保的投资者大力支持。“他们明白投资不只是赚取金钱等实质回报,像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空气质素、推动环保等,这些回报亦相当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