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活动重温
中总论坛2019

「2019中总论坛」圆满举行

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 成就新时代  迎接新机遇

蔡冠深吁抓紧改革新机遇

陈茂波 梁兆基 刘世锦探讨宏观经济前景

鄂志寰 车品觉 胡伟俊畅谈改革开放与香港定位

 

 

2019110日,香港】由香港中华总商会(下称「中总」)举办 –2019中总论坛-改革开放40 成就新时代 迎接新机遇」今天假金鐘万豪酒店举行。是次论坛為香港特区政府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之一。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应邀担任主旨演讲嘉宾,探讨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展前景。香港上海滙丰银行亚太区顾问梁兆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担任专题演讲嘉宾,分别展望香港金融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走势。论坛亦特设对谈环节,刘世锦研究员、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成员车品觉及麦格理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围绕改革开放主题进行讨论,探讨国家新时代发展方向与香港机遇。

 

蔡冠深:香港可发挥双向开放的桥樑作用

中总蔡冠深会长在致欢迎辞时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围环境,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透过「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平台,推动内地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為海内外经贸伙伴带来庞大发展商机。事实上,港商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下,香港可发挥双向开放的桥樑作用,协助内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香港也实现產业升级转型,建立了国际金融、航运、法律仲裁和专业服务等中心地位。他亦提到,上月中央公佈了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人士名单,其中获表彰的五位港澳人士当中,王宽诚、霍英东及曾宪梓叁位中总前辈会长均在其列,充分体现该会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努力得到国家的肯定。

 

陈茂波:政府致力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

陈茂波司长表示,2018年充分体现「大市难测、波幅难料」,预示今年将迎来不少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各个先进经济体系陆续收紧,以及英国脱欧等地缘政治风险,依然是全球目前所面对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不过,中国内地即使面对贸易摩擦,经济整体仍然稳健,估计全年仍可以实现6.5%左右的稳步增长目标,相信会对香港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面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威胁,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事态发展,并採取多管齐下的支援措施发展对外贸易,包括透过洽商和签订更多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与贸易伙伴建立更稳固的双边关係,并促进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

 

中总王惠贞副会长主持答问环节,演讲嘉宾和与会者就本港及环球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机遇等进行讨论。陈茂波司长表示,港府将於新一份预算案中致力「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同时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梁兆基:打造香港成為金融科技枢纽

梁兆基先生就 「香港金融发展与展望」发表专题演讲,认為未来十年银行业将面对临「天翻地覆」的改变,虚拟银行将成為主流,全球进入无现金交易时代。他又提及未来人工智能及移动支付发展的大趋势,认為香港可以通过维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解决两地地域的限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加强跨境连接,把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庞大机遇。

 

刘世锦:中国经济由爬高山转為填洼地

刘世锦研究员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与新增长动能」。他指出,中国经济由以往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中速增长,正经歷增长阶段转换。需求结构、供给、金融结构的相继调整,是增长阶段转换的叁部曲,随着各方面的初步调整到位,中国经济增速将会靠稳,质量亦会有所提升。

 

嘉宾对谈:发挥香港多元优势 与祖国「同发展、共繁荣」

刘世锦、鄂志寰、车品觉、胡伟俊在对谈环节中,以改革开放為基础,探讨香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香港定位角色等相关议题。

 

 

刘世锦认為,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展望未来,国家於建立更高质量的市场经济方面仍可迈出一大步,随着市场经济水準、品质和标準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体系将可再踏上一个新臺阶。

 

鄂志寰表示,国家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迎来新起点,香港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独特地位,积极融入国家大局,更多从内地未来长期的结构发展中寻找新的机会。在国家「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可以发挥自己瞭解国外市场和国际经济体系无缝对接的特点,為各类企业提供新的业务拓展商机。

 

胡伟俊认為,中国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将持续开放,未来四十年若能改变资源配置的情况,让资源配置变得更有效,将会迎来无限发展机会。

 

车品觉亦提到,香港若要成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资源及孵化器叁大方面均不可或缺。我们虽置身香港,但应放眼世界,透过善用国家资源与世界接轨,才能成為下一个硅谷,广纳国际人才。

 

蔡冠深会长担任对谈环节主持,各嘉宾就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科技產业发展等范畴分享意见。与会嘉宾指出,本港產业发展仍存在不少优势,期待工商界携手合作,在国家下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抓紧机遇,共同為香港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改革开放:回首中总桥樑角色

为祝贺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总特别於论坛现场设置展板,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该会致力参与新中国建设,并积极為会员企业探索内地市场、深化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繫、以及配合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担当重要桥樑角色。展望未来,该会将继续贯彻「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定位,成就“建设繁荣香港、融入祖国发展、拓展全球商机”的愿景,推动中总不单成為服务香港工商界的商会,更是服务国家的中华总商会,為迎接新一轮国家改革开放“黄金四十年”付出更大努力。

 

出席是次论坛的嘉宾尚包括中联办经济部部长孙湘一,中总袁武、曾智明、刘铁成、王惠贞、李应生、杨华勇、胡晓明副会长,方文雄、李德麟永远荣誉会长,工商及社会事务委员会李引泉主席,一眾常董、会董及会员,多国驻港领事、友好商会、工商团体领导、工商金融专业人士、传媒友好等近300人。

 

 

嘉宾演讲及对谈精华重点摘要

 

欢迎词

 

蔡冠深博士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 国家透过「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平台,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内地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為海内外经贸伙伴带来庞大发展商机。
  • 港商企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下,香港发挥着双向开放的桥樑作用,协助内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并且透过参与国家发展,实现本地產业升级转型,建立国际金融、航运、法律仲裁和专业服务等中心地位。
  • 中央上月公佈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士名单中包括中总叁位前辈会长,体现本会积极投入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努力得到的肯定。

 

主旨演讲

 

陈茂波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

  • 去年大市难测、波幅难料,市场忧虑环球经济前景,市场风险正在增加。全球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各个先进经济体金融陆续收紧、英国脱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增加。
  • 内地经济整体仍然稳健,估计全年可以维持约6.5%的稳定增长。经过多年转型,内地对外需依赖已降低,内需成為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内地将继续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深化市场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当局将强化逆週期调节,提高财政政策作用,採取稳健而鬆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务求达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 面对外围经济下行风险增加,香港作為细小外向型经济体,难免受到影响。特区政府将继续多管齐下发展对外贸易,於具潜力的市场发掘商机、促进投资,协助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
  • 新一份预算案会致力於「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善用财政应对逆週期措施,舒缓市民面对的困难,同时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专题演讲—香港金融发展与展望

 

梁兆基先生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亚太区顾问

  • 未来十年银行业将面对「天翻地覆」的改变,其中的关键是互联网与手提电话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的长足发展。他预期未来将迈向「手机银行」时代,人工智能可分析用户资料,提供最适切的金融服务;用户则可以藉由手机即时得到所有资讯。虚拟银行今后将成為主流,而既有的实体分行与柜员机将逐渐减少淘汰。
  • 20世纪与21世纪的最大分野,是资讯流未来将取代货物流成為GDP最大增长来源,网络影响无远弗届,电子商务推动全球更紧密连繫,而目前全球50%服务贸易已电子化。
  • 全球将在未来进入无现金社会,内地与印度是促进无现金社会的主要贡献者,支付宝、微信支付及印度的Paytm都是目前最多用户的支付工具。随着更多电子钱包在本港陆续面世,金管局的「转数快」有效连结各个支付平台,未来本地无现金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 香港未来应维持金融科技枢纽地位,虽然目前本港於金融科技上的资金投放及竞争力尚不及新加坡,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下,香港可以為内地金融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加强跨境连接,把握内地对外开放的庞大机遇。 专题演讲—宏观经济走势与新增长动能

 

刘世锦研究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 内地经济正经歷增长阶段转换,在叁十多年高速增长后,无可避免减速。转换期间经济将呈现中高速增长,背后是需求、供给、金融结构的本质变化。
  • 内地增长於今后两年只要维持6.2%,即可实现2020年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此后经济增长可能调整為5至6%之间。参考日本发展经验,增长减速符合国际发展规律,并不表示内地经济出现问题。增长速度高低属相对概念,与所处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掛勾,5%在中速增长阶段已属高速度,内地仍是全球增量最大的经济体。
  • 内地经济於2016年触底后,部分人期望经济出现U型或V型反弹,重回过去高速增长,但此期望不可能实现,内地经济今后将进入中速增长平台。适当降低增长预期有利於稳增长,避免槓桿本身高的地方政府為寻求增长而进一步扩大基建,推高负债。
  • 内地经济未来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基建与房地產由於已过歷史峰值,未来增长潜力有限,效率下降,风险上升。今后重点应由以往「爬高山」改為「填洼地」。针对分配不均与行政垄断所抑制的需求与供给,打破行政性垄断、服务业对外以及对民营企业开放、国资充实社保等都属内地的当务之急。

 

对谈环节-改革开放新起点

 

刘世锦研究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 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立了具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虽然成果丰盛,但仍存在问题,还有可改善的空间。
  • 面对新一轮改革开放,下一步应向高质量经济方向发展,建设相应的高标準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涉及中国贸易谈判、公平竞争、国企地位作用、知识產权、政府补贴及劳工待遇等议题。
  • 上述种种范畴的改革并非由外在压力推动,而应按自身发展作自主解决。

 

鄂志寰博士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 因预计中美贸易形势时好时坏,而中、美均是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故此香港外部环境不太有利,对香港有一定挑战。
  • 以目前形势,美国对於香港的影响力较内地為少,未来香港将与内地经济有更多融合,给予香港更多政策和发展机遇。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在於服务业,增长亦主要来自於服务业。
  •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对内及对外的市场拓展,而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及GDP增长最高的区域,不再是9+2的简单概念;香港在融资、经营、风险管理等专业服务具备优势,可发挥平台作用协助内地接轨世界。
  • 金融科技的潮流扑面而来,香港暂时滞后於内地、新加坡,亦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香港必须要力追把握后发优势。

 

车品觉先生 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成员

  • 未来科技的发展要素是人工智能、区域链、大数据和云端,这些元素亦是大湾区发展成為创新科技中心的机遇所在。
  • 香港早前科技发展处於冷起动阶段,自去年特区政府着力支援本地初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香港创科发展最大挑战是人才,只要存在机遇自能吸引人才。近年科学园渐有硅谷的感觉,匯聚许多新的实验室和孵化器、与大学开展合作项目。
  • 科技是以小為大,开发科技不应只着重顶层、顶尖的项目,可从较多小项目做起继而扩大,寄语香港业界要抱有“处身香港、放眼世界、善用国家资源和市场”的视野,方能真正与世界市场接轨。
  • 当前科技產业要致力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如个人私隐、数据安全、衍生的伦理问题等,方能达到长久的发展。

 

胡伟俊博士 麦格理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 中国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并不是特别担心宏观经济风险,行政性措施还是相对有效的。
  • 中国经济的短期行政措施在商品价格及房地產库存上非常有利,过去几年成功扭转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 未来十年,中国有5%的平均经济增速已相当不俗,而且内地市场庞大,故仍有不少发展潜力。
  •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面对如在教育、医疗、土地及资本等范畴的资源错配问题,是往后四十年中国需要处理改变资源配置的情况,应设法达致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