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经济与民生须同步发展

《施政报告》在扶贫、安老助弱和教育等方面积极进取,值得肯定。但在长远经济发展、扶助中產及中小企方面则着墨较轻,未能达致民生与经济并驾齐驱。政府推行紓贫解困、增加房屋土地供应措施的同时,宜兼顾中短期经济发展。

 

行政长官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在扶贫、安老助弱和教育叁大范畴明显大举投入资源,扶贫措施以就业自助為主轴,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帮助低下阶层解决燃眉之急,令20万低收入家庭受惠,更有激励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教育、房屋及环保方面措施均有长足进展,尤其教育方面令人有脱胎换骨之感,充分反映特首和有关官员在政策上的思考、决心和努力,值得肯定和支持。

民生、经济须两条腿走路

然而,香港长远经济发展有跨越性、凌驾性和重要性。民生和经济必须两条腿一起走路,缺一不可。在长远经济发展方面,今年《施政报告》缺乏具体的政策重心,针对中產及中小企的政策措施几乎隻字不提。

中產是社会的基石,如政府所说,扶助中產及中小企要依赖经济发展,那麼经济发展便更加吃重。但翻看《施政报告》的经济部分,只是一般新瓶旧酒,缺乏亮点。虽然政府增加基层福利,积极回应了民意诉求,有助紓解民困,但未能做到民生与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

资源应用得其所

政府坐拥庞大储备,绝对有足够条件花钱,而现时亦是应该花钱的时候。暂时我们有的是钱,没有的是时间,但钱必须用得其所,主要是要用在两大范畴:紓贫解困和经济发展。但上次《财政预算案》看到的是盲目派钱,令人沮丧。今次《施政报告》看到在紓民解困方面政府作出了长期承担,令人欣慰,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则抱残守缺,令人失望。

紓贫解困一定要做,但所用的公共开支一去不復返,而经济发展的投放将会在税收方面取得回报,亦可用以支付未来的公共开支。如產业发展继续停滞不前,福利开支持续扩大并纳入经常性公共开支,而经修订后兴建公共及私人房屋的6:4比例势将削减政府库房的卖地收入,可见将来香港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加税、扩阔税基、扩大税网,进一步打击经济发展,走上福利社会的不归路,相信这不是我们乐见的。

中產负担未轻

今年《施政报告》的政策资源集中流向基层市民,中產阶层切实面对的困境,明显得不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回顾过去两年的《施政报告》,能够惠及中產的措施确实屈指可数。中產阶层的家庭成员,超过350万人,约佔香港总人口的50%,是推动香港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中產要面对通胀、居住负担高企、就业发展渠道狭窄等问题,生活渐趋窘迫。由於负担不断加重,生活质素恶化,形成中產阶层萎缩,中產向下流的趋势不在话下。

中產最关注的整体生活质素问题,包括教育及医疗等问题,大多仍在研究阶段,落实需时,中產受惠极為有限。但长久以来,他们对政府忽视其利益诉求已经產生不满。特区政府若要赢取市民的支持,就必须回应中產诉求,让他们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适当地减轻他们的重担。期望特区政府能够正视中產面对的困局,减轻中產负担

先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资源分配上的重组,令日后施政的局限性埋下伏线,未能顾及香港整体平衡发展。此外,汲取过往一年的经验,政府在推行政策时,必须加强与各持份者沟通、凝聚社会共识,以便更有效落实《施政报告》的各项建议。如何将眾多措施付诸实行,才是对特区政府的严峻挑战。对於《施政报告》建议增加多项福利和恆常开支,政府亦必须注视长远的财政承担。

总括而言,这份《施政报告》有很多亮点,主体上这是一份好的《施政报告》,值得支持。政府在紓贫解困和增加房屋土地供应措施上的力度,凌驾了中短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施政报告》中不足之处。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