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推动创新科技 鼓励工业多元发展

 

近年世界工厂版图在慢慢洗牌,连自80年代起海外代工的美国工业,也纷纷鮭鱼返乡。随着内地生產成本急速攀升、内地工资与邻近地区差距逐渐收窄、產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再加上内地对工业生產的环保规限大增,“中国製造”的低工资、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减,中国作為“世界工厂”的红利也消失。

特地到内地设厂分一杯羮的香港企业,早已警觉到要另谋出路,或把生產线迁到其他内陆省市,或到东南亚、中东及非洲设厂。不少工业界朋友近年的关注热点,在於工业回流香港的优劣所在。

以香港现时的各项优势及政府提供的配套,本文提出一个愿景:工业回流香港是否真有巨大优势?能否切合今时今日的实况?

回顾香港经济发展,80年代香港工业蓬勃发展,居四小龙之首,不过90年代中,香港渐渐转变為以服务业為主。工业总会的数据显示,1979年到1996年内地引进的外商有6成是来自香港,在颠峰时期港商製造企业在珠叁角的数目多达40多万家。现时港商在珠叁角的企业只有约7万家。

传统工业已转型

时至今日,传统工业今非昔比,上一代工业家年事已高,加入退休行列,中层管理早已转行,下层亦纷纷转投零售及饮食行业,香港早已摆脱低端、劳工密集及加工出口等生產模式,劳动力密集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

传统工业生產模式在香港早已人面全非,现时香港在多门传统產业中,纺织製衣、鐘表、玩具及电子產品等,在国际市场上佔据前列位置。虽然这些產业的生產线大部分已迁离香港,设厂在生產成本较低的地方,但大部分企业的总部仍然驻留本港,从事监控產品研发和设计、资金筹集、產品销售及开拓新市场等活动,构成香港经济其中的重要部分。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在商言商,香港工业要巩固和提升竞争力, “香港製造”的產品必须迎合的时代巨轮的挑战,与时俱进,灵活应变。

内地工业回流本港,我认為并不适用於整个工业界。

开闢工业用地

一直以来,土地与人力资源都是妨碍工业回流的两个重要因素,工业要与本港部分现有產业竞争土地与人力资源,工业回流觅地设厂,实在谈何容易?

现时不少工业用地或工厦已改作其他用途,部分更閒置逾年,不少工厦被改作產品陈列室、设计及商贸办公室,甚至被其他非工业生產入侵,沦為酒窖、迷你仓、乐队练歌房、唱片录音室、青年培训中心以至非法劏房。

I解决工业发展在土地及人手方面的制约,政府实在是责无旁贷。為了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当局必须制订明确及长远的工业政策及支援措施,推动和支援传统產业升级转型,解决工业用地的制约,开闢更多工业用地。

现时香港拥有叁个工业邨,政府应加速研究筹建第四个工业邨,善用边境禁区土地和适当开闢大屿山土地,把珠叁角生產基地及香港运输物流中心连繫起来,建立促进更有效的工业枢纽发展。

解决多个行业人才荒

从政府的人口政策諮询文件及不少坊间的调查研究,都一再预示香港劳动力正面对严重人力短缺问题,闹“人才荒”不仅在某些行业出现,长期以来,以建造、护理、零售、餐饮等的人手紧絀最為严重恶劣。

政府应多管齐下,释放更多劳动力,制订更多实用的职业培训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些行业。此外,為应付高增值新兴產业的研发及生產用地需求,政府更须集结、吸引更多海外及内地的高端企业及专门人才来港工作。

走高增值路线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地工业界必须认清本身的优势所在,朝向高增值方向进发,凭藉香港的各种优势,包括健全的知识產权保护、產品质量、安全签证及发展品牌。因此,本地工业界应注入更多创新和科研的动力,自动化、加强科研、设计创新、品质监控、安全保证及產品特色,尤其努力发展及提升品牌,善用香港的国际商贸网络和市场营销等固有的优势,推动升级转型,提升工业產品增值,不但於华人地区有叫座力,成為内地市场品质保证,更有优势及实力衝出香港及内地,锐意拓展更多海外市场。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