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扶助社会 跨越疫境

疫情持续严峻,政府应该继续支援基层市民、中小微企及最受影响的行业,并考虑适时推出消费券。在推行新政策或法例前,更应对营商环境特别照顾。

 

衝击全球的“黑天鹅”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之漫长、巨大和深远,事前没有人能够预见。执笔时全球确诊个案累计已接近一亿宗,造成逾210万人死亡,本港亦累计有超过一万宗确诊及169宗死亡个案。全球不少地方為了应对反覆严峻的疫情,仍在间歇推行不同程度的社交距离以至封城锁国措施。世界经济因此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估算去年全年收缩4.4%,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录得正增长,各地政府都要大洒金钱力图挽救经济、支援生计大受影响的人民(特别是基层市民)以维持社会稳定,亦是政府应有之义。

 

疫苗出现带来曙光

自去年底,多种新研发的新冠病毒疫在各地纷纷开始接种,令“抗疫战”渐露曙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可回復正增长5.2%,但是疫情的发展仍然是有很多未知数,世卫已经预告抗疫之路仍很漫长,经济復甦方面亦充满变数;换言之,全球还要经歷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各地政府现时面对最迫切的要务除了是抗疫之外,相信就是如何在本身财政紧絀甚至是债台高筑的情况下,继续适切扶助正在水深火热的企业及人民坚持下去,直至抗疫战胜利后的黎明,香港特区政府也不例外。

 

特区政府為了应付新冠疫情,至今已经推出了逾3,000亿元的防疫抗疫、撑企业、保就业,及紓解民困的措施,总额相当於本地生產总值约11%,但是在疫情下本港去年全年仍然预料会收缩6.1%。企业无法可施,唯有在人力支出方面以裁员、无薪假、停薪留职等方式应对。去年10月至12月的失业率為6.6%,就业不足率亦有3.4%,各方均忧虑在11月底第二期“保就业”计划结束后,中小企支薪再无政府支援,生意又未有起色,或会在春节前后再掀裁员甚至倒闭潮,触发骨牌效应。现时外界唯有寄望在疫苗接种普及后,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各种经济活动可逐步回復正常。

 

抗疫之路仍然漫长

按照当局的最新估算,香港可安排市民於3月开始安排市民分批接种疫苗,但是何时能达至专家所指的“群体免疫”门槛,即是有六、七成人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而获得抗体,仍然要视乎多个因素,包括整个接种疫苗的安排是否周详及顺畅、过程中出现敏感个案的机率及程度、市民对疫苗的信心及接受程度、疫苗的保护力等。参考外地率先安排群眾接种疫苗的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都出现过一些状况,例如是运输时未有保持疫苗所需的低温、接种疫苗后出现少数严重敏感甚至死亡个案等,香港方面都要有所警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準备。

 

针对性助中小微企

无论如何,港府最新的估计是本港今年上半年的经济仍然难有起色,要等至下半年才可望有较强的復甦动力。鑑於疫情持续严峻,政府应该继续针对性地支援中小微企,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及继续推出适切的逆周期措施,包括加强支援最受影响的行业;考虑适时推出消费券以刺激消费;对企业在税务及政府收费上特别安排,例如适度减免或准予延期缴交等。另外,在这艰难时期,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或法例前,应对营商环境特别照顾。至於正受失业或开工不足困扰的基层市民,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失业综援安全网,并且可在已计划开设的叁万个有时限职位之外,因应推行抗疫措施的需要增聘人手。这既有助促进就业,亦有助解决现时追踪患者个案、安排检疫隔离检测等工作缺少人手的问题,从而提高抗疫成效。

 

為了应对疫情,本年度本港的储备预计会急降至只餘12个月政府开支,為回归以来最低数,亦录得歷来规模最大的3,000亿港元赤字,的确须审慎应对。当局应对本港公共财政长远的可持续检讨及拿出优化方案,再推动研究扩阔税基,让公眾讨论。与此同时,政府须集中资源,竭力“清零”,推动本土及对外经济恢復正常,并积极為未来发展铺路,全力支援港人港企参与大湾区及区域发展,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融合国内“内循环”和“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寻求新的增长点来创造收入,扶助各阶层一同稳步走向经济復甦。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