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解决房屋问题以稳根基

土地房屋政策是每年《施政报告》的固定焦点政策范畴,需以魄力和新思维寻求突破。

 

土地奠定经济发展基础,而房屋决定民生和民心向背。土地供应和房屋问题是香港最严峻的问题,香港人多地少,长期受土地短缺困扰,亟待解决。土地房屋政策是每年《施政报告》的固定焦点政策范畴,需以魄力和新思维寻求突破。

 

居住乃民生之本

香港居住环境挤迫,人均居住面积约為161呎,為世界最小。近年来,“纳米楼”在高房价下兴起,逾20万户劏房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仅為56.5呎。基层不仅越住越细,轮候公屋时间亦越来越长,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由过去叁年的目标变為现时需等待5.6年。中產亦不见轻鬆,私楼楼价与市民收入长期脱节,置业艰难,遑论安居乐业。

 

為解决基层住房问题,政府於2018年公佈将未来公营、私营房屋的落成比例由6:4调整為7:3。在长期供应方面,今年是政府制定《长远房屋策略》以来首次达标,彰显了政府的决心。目前已觅地330公顷,足以兴建31.6万个公营单位,超过2021/22至2030/31年落成30.1万个公营房屋的目标。成绩相当值得肯定,但上述单位大多来自新发展区及改划土地,可谓是过往觅地的阶段性收成公告,而非额外觅得的新地。

 

觅地不易 仍须坚持

未来的工作不仅要落实该阶段性觅地成果,通过新成立的项目促进办事处和扩大职能后的精简发展管制督导小组,加快改划和审批,设定具体目标和效率时间表,使“生地”尽快变為“熟地”;并且对於新界棕地和未有发展计划的私人土地,《收回土地条例》仍有发挥空间。即使可能面临重重困难,耗时长久,政府都不应放弃,以聚少成多,弥补居住需求,完善置业阶梯。

 

在短期供应方面,上述330公顷“远水难救近火”,政府亦承认公屋轮候时间需五年后才有大的改善。為解燃眉之急,破格与酒店业商讨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是新冠疫情下的双赢。而对於向轮候公屋超过叁年的申请者发放现金津贴,在经济下行的状况下,应加快落实,而非待至2021年7月。

 

此外,今次《施政报告》在私营房屋上,着墨甚少,仅包含研究“劏房”租务管制。面对未来五年私楼落成量将出现的断崖式下跌,年均供应仅1.6万伙的局面,政府未能提出针对性措施。虽然小蠔湾项目一半将划作為私楼,提供约一万个单位,但项目推行约需15至20年,香港中短期私楼供求将继续失衡。期望当局可检视活化工厦相关政策,包括探讨工厦转化為私楼的可行性,并鼓励业主申请把有关工厦改為住宅用途,紓缓社会对房屋的需要。

 

发展基於土地供应

根据估算,本港人口在2041年达到顶峰后,将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家庭户数上升、人口老龄化及楼宇不断老化,增长的居住面积需求、安老社服以及重置空间均须以充足的土地為支撑。而且,除居住用途之外,土地供应不足儼然已成為扼住香港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不仅推高了租金及营商成本,亦不利於吸引海外企业及人才来港发展,严重削弱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环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升至6.8%,达15年新高,各区吉舖涌现。政府撤销非住宅物业的双倍从价印花税的措施有利於活化商舖供应,利便企业套现,应付因经济下行而出现的财政问题,缓减疫情对本港经济及商业活动的衝击。

 

虽然空置率上升,中环写字楼的租金仍常年雄踞全球首位,香港亦蝉联外派僱员生活费全球最高的城市。土地制约着香港各行各业的发展,阻碍经济多元化,政府须因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尽早筹谋拟定香港中长期用地规划,并作好交通基建的配套。

 

明日大屿具战略意义

2018年推出的“明日大屿愿景”,不单能解决香港长期土地不足问题,更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适切据点。作為潜在的第叁个商业核心区,并以公私营7:3比例提供40万个住宅单位,明日大屿有利於理顺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具战略意义。2020年12月初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5.5亿元中部水域人工岛的研究,包含明日大屿第一阶段建设交椅洲人工岛的工程、财务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以及运输基础设施研究。可谓终於踏出了第一步,期望3年半的研究能够為是否进行明日大屿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在融资方面,公私营合作的具体模式能够确保公眾利益。

 

填海造陆亦是新加坡、深圳、澳门经济升级和转型的策略性政策。為摆脱经济周期影响,政府必须未雨绸繆,持续造地,确保土地供应,為香港未来经济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