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把握湾区机遇 与深圳多合作

香港与深圳是“双城记”,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配合国家战略佈局,运转“内循环”和“双循环”。香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在贡献国家之餘,亦能為本港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何乐而不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高度肯定深圳的发展成果,并给予深圳厚望,将其作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以形成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并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该讲话引发了对香港地位的猜想,部分人士解读為中央想以深圳取代香港,甚至将香港作為深圳的卫星城,服务深圳。但香港和深圳并非直接竞争关係,而是各有优势,可以互补互利,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配合国家战略佈局。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格局及经济全球化倒退的情况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為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且成功转型為科技中心的深圳,自然肩负着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责任,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中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部分。香港无须过分担心或妄自菲薄,“一国两制”是基本国策,国家不会放弃香港。危中有机,香港万万不能故步自封,继续蹉跎岁月吃老本,而应认清自身优势,确立进步空间,将眼光放长,将眼界放宽,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歷史机遇,加强与深圳的互利合作。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下,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百年来建立的与国际接轨普通法法统、金融市场制度与人才储备,使香港胜任人民币离岸中心,并且最有条件争取成為数字人民币跨境先行实验地,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作為引入外资的窗口,自2009年以来十餘年,中国六至七成的外资均经由香港,香港发挥着“内外双循环”中外循环的重要作用。除协助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之外,香港亦可引入资金帮助深圳的高新科技公司集资,形成资金链。

 

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两种制度、叁个司法管辖区,发展的关键在於规则与机制的衔接。特区政府表明正在研究“港资港法港仲裁”的可行性,即在大湾区的港资企业可选用香港法律作為民商事合同的适用法律,并在香港就合同争议等进行仲裁。若能成功落实,无疑将吸引更多企业在大湾区投资,促进大湾区的蓬勃发展。香港亦能进一步巩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在提升空间方面,香港应积极融入国家“十四五”的发展全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歷史机遇,加强与深圳的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成熟度最高的湾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条件。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达到11.6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6.7%,经济总量已与东京湾、纽约湾、叁藩市湾区旗鼓相当。随着湾区内交通网络的完善和机制的衔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愈加互联互通,发展前景广阔。香港与大湾区内各城市携手深度合作、错位协调发展,建设好河套港深创新合作区,不仅有利於实现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和產业的升级转型,更能将大湾区的饼做大,使9加2大於11。

 

香港作為高度依赖外部因素的经济体,需要与周边经济体的有机结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香港的固有优势產业,例如金融业、物流业、专业服务业和创意產业等,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亦可共享湾区发展成果。若香港继续自拖后腿、不珍惜大湾区的新机遇,只会“苏州过后无艇搭”,最终被边缘化,沦為二流城市。

 

青年发展 重中之重

目前,香港有50万人移居内地,25万港人在内地工作,另有约16,200名香港学生在内地高等院校就读。每年教育局提供约十万个交流名额,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最少各获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然而,大部分香港青年人对内地认识有偏差,对祖国有抗拒。青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包括国歌及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实在刻不容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语言和文化相近,利用好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增进青年间交流和交往,有利於增强祖国的向心力。香港的年轻人亦应将眼光放远一点,利用自己的专长,在湾区内创造一新天地。

 

香港与深圳是“双城记”,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配合国家战略佈局,运转“内循环”和“双循环”。香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在贡献国家之餘,亦能為本港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何乐而不為?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