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会汇报
立会汇报 - 政府应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

香港应把握时机,推动经济多元化,藉以改善民生及应对公共财政考验。要促进多元化,既需提升传统支柱產业,更要大力扶助新兴產业。

 

行政长官发表任内第叁份《2015年施政报告》,相对於首两份《施政报告》,今年在房屋、扶贫安老助弱两大范畴大举投入资源,重点落墨,以“长远房屋策略”逐步扭转房屋供求失衡為民生措施的主轴,并配合重点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令逾71万低收入家庭成员受惠,措施有助低下阶层解决燃眉之急,回应市民最关切的诉求,凡此种种措施,都是很值得肯定的。

对於几个争议性较大的社会深层次问题,特首今年勇於行出一步,显示了政府对社会长远发展的决心及承担,例如退休保障问题,特首已要求财政司司长预留500亿元,下半年諮询公眾;在医疗服务可持续性问题,更承诺就自愿医保建议方案諮询结果,以立法形式落实计划。

经济是民生后盾

今年《施政报告》较令人失望的,是长远经济发展仍缺乏具体的政策重心,没有清晰的蓝图。翻看关於经济部分,除了复述现有措施和优势外,却无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只是旧瓶旧酒,缺乏亮点,没有顾及香港经济转型的急切需要。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短、中、长期的民生措施,若没有蓬勃的经济和充实的库房作后盾,恐怕只是空中楼阁。今天香港坐拥约7,800亿元储备,但是当局早已预警未来出现结构性财赤,许多传统產业的优势亦逐渐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又缺乏新的经济亮点,若仍然不积极进取,打破现有单一经济结构的困局,便等同亲手摧毁香港的长期繁荣安定。

把握时机促多元化

依照目前趋势,香港引而為傲的金融、物流等传统支柱產业,竞争优势在未来十年内均会被取而代之,邻近地区早已磨拳擦掌,大举发展多元经济,若政府不把握外围经济较疲弱的绝佳时机,重点出击,走向多元化,加大力度推动较有优势及潜力的新兴產业,培育成本地经济新亮点,香港恐怕只会原地踏步,无以為继,国际地位和国家层面只会逐渐褪色。

发展经济应对财政考验

长远而言,政府在公共财政将面临重大考验,无法回应社会发展及民意在福利诉求,更难以继续改善民生。我过往多次强调,保持香港经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的长足发展,必须是民生和经济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只有加大力度发展经济,推动多元化的经济,不但要提升传统支柱產业的发展,更要大力扶助新兴產业发展,加快转型步伐迈向高增值的知识型经济,才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增加向上流动的动力,才可以令百业兴旺,创造更多中高层职位,让青年人尽展所长。

金融业过分单一

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眾支柱產业之首,但本地的金融业优势,主要建基於内地制度未完善及资本账目未完全开放之上。香港偏重股票市场,其他市场如债券、定息產品及商品等业务发展十分迟缓,政府以发行少量i-bond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效率成疑。本地的企业融资及新股发行,大部分聚焦内地市场,过分单一,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随着亚太区财富不断增长,对高端及多元化金融產品需求攀升,政府应把握机遇,扶助金融业开拓更多新兴市场,做大做强。

香港金融发展局早前发表《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报告》指出,本地金融服务业僱员的语文水平、沟通及表达能力有待改善,私人银行和保险业面临严重人才短缺,建议当局全盘规划,加强专业培训,促进学术和业界合力解决金融业结构性问题,避免人才错配。

投资移民有利香港

今年《施政报告》令金融业最感震撼的,是突然煞停实行了近12年的“投资移民计划”,在全球争相招揽外来投资,政府却突然一刀切叫停,对香港经济绝对弊大於利。这项计划至今吸纳投资总额累计逾2,100亿元,对金融、地產和保险业发展都举足轻重,附带经济效益亦相当庞大。若果為了吸引外来人才一下子煞停,应选择将计划优化及公布调整详情,并非朝令夕改,令外界猜疑港府在推动发展“资產管理中心”的决心,是否背道而驰。

助港商拓生產基地

《施政报告》全文2.45万字,对传统工业却隻字不提,虽然工业早已非本地的支柱產业,但製造业就业人数仍佔本地总体就业人数约3%,当局对他们不应置之不理。近年随着内地经济改革、上调工资,以及实施新规劳动法等,港企在内地经营日益困难,不少已迁往成本较低的缅甸、柬埔寨等地,但他们却面对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政策不同等各种困难,港府协助他们争取政策和税务优惠,支援他们拓展这些新兴產地和市场。

如对上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欢迎向廖长江议员反映。
地址: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立法会综合大楼703室
电话:2576-7121
传真:2798-8802
电邮: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