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 June
Home >  CGCC Vision > 
酒樽中的無限商機

獨具慧眼 搶佔先機

皇冠酒窖座落港島深水灣的前英軍軍火庫,玻璃屋於林蔭下格外醒目。一手打造這家特色酒窖的De’Eb坦言鍾愛香港,當年甚至為了留港而毅然離職。時為2000年,他萌生創業的打算,卻未有概念從何入手。一場政府主辦的商業會議卻意外地為他帶來了靈感。

 

會議上,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蔡瑩璧發表演講,題目正是“香港能成為酒類飲品貿易中心嗎?”。大部分與會者對此念頭摸不着頭腦:沒有人會帶酒來香港,亦沒有人會出口酒,更重要是華人根本不懂洋酒,“所有你能想像的洩氣話都可以聽到。”唯獨De’Eb對這個構思極感興趣:“第一,構想既然是政府提出,那政府必會全力支持;第二,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構想不可行,意味着沒有人跟我競爭。”

 

獨具慧眼 搶佔先機

儘管視酒品市場為機遇,整個構思還是需要完整的市場調查支持。De’Eb花了年多時間研究,結果印證酒窖在香港的發展潛力:“當時存於海外的葡萄酒之中,約有15%至17%屬於香港人。”他以此推論,早於2001年,香港已可能是全世界人均擁有葡萄酒最多的地方。“只要這些葡萄酒當中的10%改存於香港,這盤生意便已大有可為。”

 

最令De’Eb慶幸的就是在因緣際會下結交到嘉柏國際創辦人詹康信,讓構思轉化為實事。詹康信早於1999年與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到訪澳洲,至2000年又赴南非,仔細了解葡萄酒貿易後,亦認為值得投資,只是欠缺打理業務的人選。De’Eb與詹康信自然一拍即合,一年後就合作開設全港首家具規模酒窖。

 

善用本港優勢

經營酒窖首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吸引本地收藏家存放於海外的珍藏“回流”,但De’Eb笑言當中存在一個常見誤解:“大家總以為外國的酒窖一定最好,那就錯了!其實外國許多酒窖辦得不好。我們只要善用香港本身的長處,做得比他們好,已經足夠。”香港的效率及服務水準於國際上名列前茅,皇冠酒窖早在十多年前,就利用本地的先進互聯網系統,先於全世界酒窖,提供實時更新的存貨控制服務。“香港可達到這種服務水平,但很多外國酒窖不會明白,也不會想像得到。”

 

不少人認為本港氣候溫暖潮濕,不利存酒。De’Eb卻指出,克服氣候的限制反而比較容易。皇冠酒窖的葡萄酒儲存於地底近20米深的儲藏室,氣閘可控制溫度維持攝氏13.5度,再輔以技術領先全球的電子系統隨時監測。De’Eb解釋,溫差才是葡萄酒變壞的元凶,但香港得天獨厚,四季溫差不大,室內氣溫比海外許多地方更易控制。

 

零酒稅成蜚聲國際誘因

相對技術可解決的問題,政府政策方向對營商影響更為重要。2008年政府全面撤銷葡萄酒稅,就直接造就本港發展成今天的葡萄酒貿易樞紐。“我們告訴政府,葡萄酒稅的收入與興旺的酒業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何況此事可讓本港登上國際報章頭條,形同免費宣傳!”結果措施落實後三年,香港已雄霸全球佳釀市場的54%份額,而2007年時香港根本尚未有一席之地。

 

我們如今是 the wine centre,而不是 a wine centre!”De’Eb豪情壯語,“毫無疑問,我們已經掌控亞洲市場;而我們亦是全球最大的佳釀投資貿易中心,與倫敦、紐約、法國鼎足而立,極具影響力。”

 

然而,De’Eb認為零酒稅不是本地酒業一鳴驚人的單一因素,例如葡萄酒在澳門亦免稅,但未見出現同樣的貿易躍進。他強調,本港的其他周邊配套,包括貨幣兌換的自由度、便利的投資市場、中西兼容的文化背景,以至貼心的待客態度,俱為發展國際酒品市場奠下良好基礎,時機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前景樂觀 市場飽和

De’Eb看好香港的佳釀投資市場未來仍會穩步發展,認為年青一代的消費習慣也是一大助力。“上一代人省吃儉用也要供樓,有餘錢的話亦多用於買名車;新世代則比較重視享受人生,有餘錢寧可往君悅酒店喝杯咖啡、買件精緻外套,又或享受紅酒。他們眼中的美好生活已不限於有車有樓。”他認為年輕人對自己的品味富自信,亦不會單以價錢定高下,預期葡萄酒將進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雖然對行業前景樂觀,但De’Eb卻不建議在香港投資新酒窖。他指出,目前香港已有44家酒窖,供過於求。而新酒窖較難吸引真才實學的專業品酒人才,因此未必能滿足客戶的服務要求,繼而影響整個行業的國際聲譽。

 

服務先行的“嚴肅生意”

在香港開設酒窖不受牌照限制,行業相對自由,但De’Eb不諱言此舉“有點嚇人”,認為政府有責任保障行業的質素和聲譽。他指出,品質認證十分重要,皇冠酒窖就是第一個獲香港品質保證局認證的酒窖;同時酒窖亦須為客戶的存酒購買保險,以在出事時作恰當賠償。商譽就是酒窖的一切,難怪De’Eb亦謂:“酒窖是一門嚴肅的生意!”

 

內地葡萄酒市場近年開始成熟,De’Eb留意到內地旅客從以往大手筆“掃貨”,轉變為懂得細選優秀產品及服務,甚至可能貨比三家。他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現象,有助市場健康發展,如零售商還盤算着倚靠千人一面的產品賺大錢,就注定將大失所望。De’Eb的營銷策略始終以服務取勝,強調與客人打好關係,而此種模式正是已發展經濟的競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