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香港工商界對內地情況所知不多,中總擔當內地考察的先行者,於1950年組織歷時兩個月的「港澳工商界東北觀光團」,期間共考察13個內地城市。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香港工商考察團,開啟了香港和內地的溝通大門,亦為往後香港和內地的緊密經貿往來奠定基礎。

 

新中國成立初期 推動經貿先行者

1950年代中總舉辦國產貨品陳列展覽。
1950年代,內地的經濟、外貿經歷了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曲折道路,中總推動了國家對外貿易,擔當了內地與海外通商的橋樑。1957年創立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行,從首屆至今逾60年,中總從不間斷地組織會員參與。直至2000年為止,中總一直為主辦機構代辦發請帖,邀請香港及海外商人踴躍出席,據統計,經中總聯絡出席廣交會有近40,000人次。在國家通往世界市場的道路上,中總擔當了先鋒。

藉着與內地的深厚聯繫,中總率先推動會員企業代理及經銷價廉物美的國貨,並於會所舉辦國貨陳列展覽,更曾於1965年於維港燃放國產煙花,大收宣傳之效。由中總會員創辦的國貨公司亦如雨後春筍,更將國貨遠銷世界各地。

 

改革開放 發揮先鋒作用

高卓雄會長(前排中)率領香港工商界人士出席1956年的廣州出口物資展覽交流會。該交流會被視為廣交會的雛型。
1979年,中總組團參觀蛇口工業區指揮部。
1978年,內地改革開放正式揭開序幕,中總成立「投資與貿易諮詢組」及「中國四化服務委員會」,開展推動和協調的工作,不少中總成員早着先機,在內地投資具開創性的項目,掀起了其後港商投資內地的熱潮。

改革開放如火如荼之際,國家對具備國際視野的經貿人才需求殷切。1980年夏天,中總創辦「香港工商業研討班」,邀請內地政府部門及企業幹部來港作實地研討學習。研討班課程內容和設計因應國家發展形勢與時並進,由綜合研討逐步轉向專題研討,學員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迄今培訓國家經貿人才逾7,000人。

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中總及其同仁致力參與其中。去年底,中央表彰了100位對改革開放卓有貢獻的人士,其中獲表彰的5名港澳人士之中,包括3位中總前輩會長王寬誠、霍英東和曾憲梓,足見中總成員對改革開放的重大貢獻。

 

配合國策 「引進來、走出去」

為華商辦理參加廣交會的手續。
研討班創辦至今,合共培訓國家經貿人才逾7,000人。
在改革開放的強力帶動下,內地經濟持續發展壯大,中總在此進程中始終擔當着橋樑角色,致力將內地、香港及世界經濟緊扣一起。1990年代,中國和美國每年就延續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上爭論不休,中總積極斡旋,聯同本港工商團體組團親赴華盛頓進行游說,並邀請美國政界人士訪問香港及珠三角城市,加強他們延續中國最惠國待遇的信心;直至1999年,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達成雙邊協議,美國承諾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

隨着內地經濟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程度,香港亦成為中國「引進來、走出去」的服務平台。為配合國家的發展步伐,中總積極參與創立及籌辦世界華商大會,並於1993年在香港主辦第2屆世界華商大會,致力向海外華商展示內地經濟的優厚潛力,進一步推動內地企業與全球華商的合作。世界華商大會至今年共舉辦了14屆,舉行地點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城市,歷屆與會者逾35,000人次,成為全球華商兩年一度的盛事,構建起全球華商經濟網絡。

70年來,國家披荊斬棘、風雨兼程,跨過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創造一項又一項的成就,至今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總一直堅定地與國家同行,而中總先賢的使命和承諾亦由一代又一代的中總成員薪火相傳,中總將繼續為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努力作出貢獻。

1993年,中總在香港主辦第2屆世界華商大會。

 

帶領慶祝首個國慶日

1950年,新中國成立首個國慶日,中總理監事會議通過於國慶日在會所大廈樓頂高掛國旗,並放假一天。中總義無反顧,高揚國旗,為慶祝國慶發揮牽頭作用,此後每年皆聯同工商界及香港各界籌辦慶祝國慶活動。

 

東江之水越山來

中總成員關心社會民生。50至60年代,香港飽受水荒困擾,中總倡議和促成粵港政府合作,達成東江水輸港協議。1965年,東江水正式輸入香港,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水荒問題。

 

體現同胞手足情

每當香港或內地遭遇災害或困難時,總是互相幫助、同舟共濟。1950至1970年代,香港發生多次火災、風災、雨災,如1953年的白田村大火、1971年颱風「露絲」襲港,內地同胞都鼎力救助受災的香港同胞,中總則參與及協調賑濟工作。

同樣地,當內地發生自然災害時,中總及其成員都毫不遲疑,伸出援手。據統計,歷年由中總統籌捐出賑濟內地受災同胞的總額逾7,000萬港元。1986年成立的「中總基金」在救災扶貧、教育資助、社會福利等方面捐獻,至今累計捐款逾1.5億港元,當中逾半用於內地。

 

 

今年月,中總高層訪京團獲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前排中)接見。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右)就大灣區機遇與中總成員交換意見。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右2)就滬港資源互補與中總成員交流。
彈指一揮,新中國走過了70個寒暑。這些年來,國家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綜合國力與日俱增,在世界舞台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年適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之年,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始終如一,貫徹「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繫世界」的定位,致力深化香港和內地的經貿聯繫,推動香港成為國家雙向開放的橋頭堡。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精要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成就,短短數十年光景,祖國蛻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乘改革開放40年來的豐碩成果,國家將堅定不移推動對外開放發展。在未來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無論是香港或中總,都將繼續擔當積極角色,實現「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目標,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

「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為香港工商界與全球華商搭建交流平台。

 

推動灣區建設 對接帶路機遇

「內地-香港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由逾40家香港及內地主要商會、專業團體及大型企業組成。
來自粵港澳的政府官員、工商翹楚共同探討大灣區機遇。
國家正全速推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規劃建設,全力深化區域合作、開拓多元市場。為促進香港工商界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向海外推廣箇中商機,中總透過舉辦一系列的海內外論壇、考察交流活動,推動香港工商界繼續發揮聯繫者、投資者和營運者的角色。

去年8月首辦的「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向全球華商推廣「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去年底,在國家商務部的推動和支持下,中總聯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牽頭成立「內地-香港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協助促成內地和香港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全方位合作。

今年中總再接再厲,3月在港舉辦「粵港澳合作論壇」後,由中總倡議和推動的大灣區推介會亦於4月在東京成功舉辦,此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首個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的海外推廣活動,進一步將大灣區概念提升至國際層面。

推介會進一步向日本工商界推廣大灣區商機。
於杜拜參與合辦交流午宴,向當地工商界推廣「一帶一路」。

 

凝聚全球華商 促進區域合作

「中總一帶一路繽FUN遊」以嘉年華形式向香港市民介紹帶路沿綫國家的風土人情。
作為國際城市,香港一直擔當國家「引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憑藉其廣闊的商會網絡,中總積極發揮聯繫人角色,搭建連接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橋樑,特別對凝聚世界華商力量尤為着力。中總積極參與創立及籌辦「世界華商大會」,並定期舉辦「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進一步鞏固中總作為各地華商與香港及內地工商界互動交流的樞紐地位。

隨着「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合作框架全力推展,區域合作已是當前大勢所趨。中總亦積極探索區域經濟合作前景,於2012年及2017年舉辦「香港高峰論壇」,滙聚內地、香港及東亞國家多位部長級官員,共同剖析東亞區域合作新形勢;近年又先後於吉隆坡、新加坡、胡志明市、開羅、雅加達、巴黎、東京及杜拜舉辦論壇,致力構建區域合作的交流平台。

今年是國家70歲誕辰,明年也迎來中總成立120周年的大日子。中總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團結工商和社會各界,全力配合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和促進區域合作的大局,實踐「建設繁榮香港、融入祖國發展、拓展全球商機」的願景,推動中總成為服務香港、服務國家,以至服務全球華商的中總。

 

為國家建言獻策

 中總成員不僅致力推動經濟發展,更熱心參與國家事務、參政議政。現時共有17位中總成員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共有61位中總成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其中13位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或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他們均克盡己職,為國家建言獻策。

 

構建和諧穩定社會

為進一步推動商界實踐社會責任,透過「中總基金」及「中總愛心行動」,成功凝聚商界資源和網絡,以務實、持續的方式舉辦各種公益活動,惠及基層市民及弱勢社群。

培育新生代 認識國家新貌

為增強年青一代對國家的了解和歸屬感,中總持續舉辦及贊助「大專院校學生實習交流計劃」和「少年太空人體驗營」,讓年青人藉此機會體驗國情,培養創新創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