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4年3月
强化香港总部经济

 
早前《施政报告》提出强化发展总部经济,特区政府将与中央相关部委探讨便利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或分部的措施,如资本项目投资的便利安排;并会引入公司迁册机制,便利在外地註册的公司,尤其以亚太区為业务核心的企业,致力吸引海内外公司来港设立总部或分部业务,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刘凯旋
发挥香港多重优势  打造企业总部枢纽

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一直担当超级联繫人的角色,积极寻求与内地及世界各地合作的机会。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认為,进一步强化香港作為总部经济的定位,除可引进更多海内外优势企业来港,增进企业之间合作、扩大商业网络外,更有助巩固香港於全球的金融、运输、贸易及航空枢纽的地位,继而引入更多新资金、新技术和优秀人才。

 

香港位於亚洲的中心,毗邻区内多个重要市场,并具备资讯和资金自由流通、法制完善等固有优势,都是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成為总部经济地点的有利条件。“香港与亚洲主要商业城市都在五小时的航程范围内,对内地和海外企业来说都是设立地区总部的理想地点。另外,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去年宣佈,香港註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可在港向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申请两年或以上的‘一签多行’签证前往内地,并可获加快处理,大大便利外国公司人员北上洽谈商务,进一步发挥香港联通世界和内地的重要角色。”

 

支持创科发展  发挥固有优势

香港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创业生态日趋蓬勃,加上当局大力支持本港创科发展,刘凯旋相信,上述氛围料可吸引海内外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以香港作為拓展业务的理想据点。“截至目前已有多个成功例子,其中法国传感器晶片公司Prophesee去年底在投资推广署协助下在港设立地区总部,进一步在亚洲推广应用仿神经型态人工智能技术;而获署方支持在港发展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公司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因应规模不断扩展,今年初亦决定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期望透过香港多重优势将业务拓展至世界各地,稍后并考虑在香港成立研发中心,专注為海外发展提供技术支援。”

 

她补充,作為国际金融中心及区内交通枢纽,踏入今年初,香港已相继吸引多间公司透过投资推广署协助在港设立总部,当中包括持牌金融科技公司EVIDENT Platform Services Limited开设全球总部,以及专门為公共运输业设计和生產乘客资讯系统的英国公司汉诺威开设地区总部等。

 

香港低税率及简单透明的税制,同样是吸引企业落户香港的亮点。刘凯旋表示,香港為合资格企业财资中心,提供有利的税收环境和友好的税务政策。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合资格企业财资中心从特定合资格企业财资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均适用8.25%的优惠利得税税率,即等同於基本利得税税率的一半,相信有助增加香港作為总部经济地点的吸引力。

 

积极提供支援  带动资金流入

随着本港经济进一步改善,各项推动总部经济措施陆续出台,刘凯旋预计可為香港带来新资金、新技及创造就业机会,亦可带动商业及专业服务的需求,如招聘服务、甲级写字楼租赁服务、金融服务等。
 
“我们察觉到内地及海外企业对在香港设立总部深感兴趣,投资推广署将继续致力為有意来港开展业务的企业提供各项支援,协助他们掌握香港最新营商资讯和机遇,并与其他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制定相关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在香港设立总部,深信在2024年这个总部经济趋势将会持续向好。我们的愿景是将香港定位為企业总部的枢纽,长远带动香港经济的发展。”
 

邓希煒
增强总部经济吸引力  推动企业发展“双总部”

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香港若要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邓希煒认為,香港应主动出击,如提供更全面的税务以至租金优惠等,增强作為总部经济地点的吸引力,并积极吸纳若干内地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双总部”,将融资或出口业务带到香港,进一步重塑香港作為超级联繫人的关键角色。

 

作為国际金融中心,邓希煒指出,香港长久以来都是连接内地与环球市场的“超级联繫人”,特别在过往中美关係良好及内地经济发展最蓬勃的时期,香港可自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但随着地缘局势改变,中美关係持续不稳,过去数年不少美资的总部公司因应疫情或他们认為的政治原因,相继减少在港投资,部分甚至裁员或将总部迁移至新加坡及其他地方,“香港发展总部经济再不能过於被动,必须更加主动增加自身吸引力,并应善加运用独有的‘一国两制’、国际化、普通法及法律制度完善等优势和软实力。”

 

瞄準高科技企业发展所需

香港现正处於转型的过程,“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定位為“八大中心”,邓希煒指出,当中有多个中心皆与总部经济息息相关,包括维持作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环球风险管理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以至知识產权贸易中心或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等,凡此种种均带动大量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和相关人才的需求。他续指,现时的总部经济未必只局限於香港传统以来的定位,如作為金融中心或法律中心的总部。事实上,去中心化乃世界各地的大势所趋,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走高质量、高科技或新型工业的发展路线,香港可考虑在这些全新的经济活动中发展為新的总部,如早前在港设立境外总部的寧德时代,就是金融与专业服务以外的内地电动车电池龙头公司。

 

要吸纳更多企业来港设立分公司或区内总部,邓希煒强调,香港特区政府应率先从两方面提升香港的整体形象,其一是联同大学、NGO(非牟利机构)或智库等,加强宣传香港一贯以来具备的软硬实力,打造一个更正面的形象;其二是善用普通法等优势,聚焦一些对法律保障或金融监管服务有较大需求的内地或区内企业,争取他们来港设立总部,甚至是发展“双总部”。

 

邓希煒以华為為例,其研发总部设於深圳或东莞,但在对外宣传、出口或融资方面考虑到香港在相关范畴较具优势,故选择在港成立另一个总部。“内地的高科技企业或需要通过香港这个窗口走出去,特别是寻求融资、出口或专业服务,特区政府正可瞄準这些公司的发展所需,提供更多诱因。”

 

摒弃“小政府”思维   主动出击吸纳企业

香港一向沿用“小政府、大市场”的思维,邓希煒认為,这种想法是时候要改变,特别是面对邻近地区的竞争对手,如新加坡及内地其他城市早已推出一系列退税或减税的税务优惠,以至租金补贴等政策,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到当地设立总部或分公司,若香港依然处於被动的位置,未能提供具吸引力的“诱因”,难免会落后於人。

 

邓希煒表示,发展总部经济可带来眾多实质的经济效益,其一是吸纳更多高学歷、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广及法律、金融、保险及管理等范畴;其二是直接对CBD(核心商业区)的租金市场有提振作用,减低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最后是推动香港经济多元发展,令“超级连繫人”的角色更為稳固。他强调,今时今日的贸易并非只是货柜物流,背后涉及眾多专业服务如金融、保险,贸易程序和管理亦融入大量的数字科技如区块链,这些都是新总部的活动,当局可聚焦吸引相关业务的公司来港设立总部,可望“对GDP有贡献、对房地產有帮助、对租金市场有支持、对人才有吸纳”,从而对经济转型发挥正面作用。

 

前瞻未来发展,邓希煒坦言,现阶段全球正处於贸易战及金融战的年代,他强调发展香港经济,必须避免只是由个别政策局推出若干零碎的政策,引致使用了很多弹药却看不到效果,“我们需要制定全面的战略,透过系统性的政策互动,环环相扣,方能令香港经济稳步上扬。